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金门”

2014-12-6 00:00| 查看: 902|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金门,旧名浯洲。因与厦门共扼福建东南海口,有“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称,故名“金门”。历史上的金门,曾是“荒岛”,有说是“全中国单位地区内最多进士、举人,及到南洋经商发达人数最多的地方。”

日据时代,日本人曾在岛上种植鸦片,建筑飞机场。1949年,国军进驻金门,金门变身国军前线,进入“军管时期”,先后经历“古宁头大战”、“大二胆战役”、“九三炮战”、“八二三炮战”等,数十万炮弹落在了金门。特别是1958年“八二三炮战”爆发,金门一夜成名,也自此,金门成为两岸关系演变的重要坐标。

1956年,金门实施战地政务,到1992年终止并解除戒严,这期间,国军在金门开凿了许多“巧夺天工”的军事阵地与设施,同时为金门进行绿化工作。金门交通观光局因此传播金门为“一座充满历史文物与军事阵地的绿色岛屿”。

“闽南文化、战地文化、侨乡文化,是金门文化的三大特色”。导游说。

旅游地图上,金门像一个哑铃,也像一只蝴蝶,与厦门岛相距只有几千米。金门本岛东西长约19公里,南北最宽约15公里,岛中央最窄处仅有3.5公里。本岛总面积不过134平方公里,西偏南方是小金门(烈屿小岛)。

在金门县长李沃士的施政报告里,金门未来的发展是要建设成为国际观光休闲岛、优质养生医疗健康岛、高级免税精品购物岛、两岸高校荟萃大学岛、白酒文化岛,成为两岸双赢的和平岛。

如今的金门,阵地、坑道、“小心地雷”、炮弹钢刀、总兵署、洋楼、“小三通”、高粱酒、一条根、贡糖??“百味杂陈”。

“炮弹钢刀”与“打铁匠”吴增栋

“战地金门”的传说,“炮弹钢刀”这一节最是流行。厦门对岸的金门土地上,“百万炮弹”、“处处地雷和军事禁区”,这是没到过金门的人对金门有限的印象。更多一点的了解,也可能是金门人用炮弹残壳打造出来的菜刀、钢刀,质量一流,极其好用。甚至有传说是,厦门的姑娘结婚时,都想托人带把金门的菜刀做嫁妆。

我们慕名来到一家叫“金合利钢刀”的“景点”。说是景点,实际就是金合利钢刀的制作工房和展览馆。一栋不起眼的三四层类似居家的瓷砖外墙楼房的一楼,据说就是闻名海峡两岸的“金合利钢刀”旗舰店。走近一楼后方的工房,两百来平方米的地方堆满了一地锈迹斑斑的炮弹片。“平生第一次见这么多的炮弹,真是好风景。”在场人至少内心是这么想的吧,但并没有几个“WOW”出来。例行地做完“钢刀制作过程之旅”,一睹制刀师傅先从炮弹切片,接着高温淬炼、锤打、打磨等,一把银光闪闪的“裸”钢刀摆在面前,仅仅花了20分钟左右。

“吴先生到了。”有人过来传话。因之前没有预约,金合利钢刀的主人“吴先生”特地从外面赶了回来。我们转到前面展览厅。高高瘦瘦,有棱有角,一身牛仔工衣的吴先生手托“镇馆之宝”——带炮弹底座的“钢刀坯”,与我们聊开来。

吴先生名吴增栋,是“打铁吴”家第三代传人,十二岁还念小学,但已在自家打铁铺帮着拉鼓风炉、削刀、磨刀等,还拥有专用大锤,童年就在火光、高温与铁屑中度过。吴增栋有四十多年打铁经验。

吴增栋的祖父吴宗山,人称“金门刀业始祖”,清光绪年间曾习艺于厦门,后在金门专营打铁及农具锻造;至其子吴朝熙承袭家业,于1937年在金城吴屋创建金合利制刀厂。“金合利”品牌已传承七十多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占领金门,盟军轰炸金门遗留有许多炸弹壳,加上金门本来就“物料短缺,钢材输入资费惊人”,所以,炸弹壳一下子便被金门打铁业瞄准,“那是很好的打造刀具的材料”。这是最早的“炮弹钢刀”源起。其间吴增栋的父亲吴朝熙肩挑铁炉,走遍全岛,服务岛上兵民,“打铁师”人人皆知。后来国共战争,“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金门走入艰难岁月,中、上年纪的金门人都有躲炮弹的回忆。1958年,“八二三炮战”,金门岛群上“落弹47万余发”。遍地的炮弹片却意外地为打铁业留下“宝”材,吴朝熙便有计划地搜购全岛废弹壳,再巧思,创意,发挥祖传技艺,锻造出人人叫好称奇的“金合利钢刀”。

吴增栋说,早期的炮弹钢刀,主要卖给金门当地居民或驻防金门的阿兵哥,数量有限。到1970年代,又主要卖给每年寒暑假在金门举办的“金门战斗营”学员。1992年底,金门解除战地政务军管体制,打开观光大门。1993年,他筹措新台币900万元,在金宁乡伯玉路建新厂,以现场表演制刀为卖点。吴家打铁铺也随着旅行社不断带来的观光客的口碑相传打出了新的知名度。慢慢地,吴增栋将“打铁铺”发展为一间总厂、四间门市规模的公司。打铁铺,这个传统的老行业,目前在金门蜕变为以“金合利”为代表的观光新产业。

“这里不仅吸引了全台湾的观光客,也是接待陆续有来的大陆客的观光卖点。”吴增栋说:“我们的刀具已经走进欧美市场,许多外宾甚至慕名前来金门购刀。”尤其是,两岸小三通,中国大陆自2004年底开放福建省民游金门,参观吴增栋的工厂几乎是必列游程。

有人说,金门的制刀业是发了战争财。吴增栋的观点是,“炮弹钢刀”不仅是商品,也是文化和传承。“我们在全岛范围收购,半截的也按一颗算,六百到一千元新台币一颗,每颗能打造出四十到六十把刀不等。”制刀时,要求炮弹钢刀要艺术化、精致化,同时,“我们开发了随身小刀、仿古刀剑等纪念性商品,还成立了刀剑博物馆,陈展一些过去打铁做刀的器具,以及各式刀器。”“这不但是纪念家传产业,更希望为金门历史文化留下纪录。”当然,吴增栋更明白,“打铁要趁热”。

金合利钢刀实业有限公司、金宁厂 地址:金门县892金宁乡伯玉路一段236-7号

迎宾馆:君在“地下希尔顿”

现在的金门岛上没什么“五星酒店”或“豪华度假村”。我们下榻在金城区老街区民族路的一家“新金门旅馆”,这里,几十间麻雀小的房间,早餐全部叫“外卖”。导游说,这差不多是金城最好的了。也许不属实。但怎么看,这酒店最多也就我们常说的招待所或二星酒店标准。我们找了更好的理由——体验金门著名的“广东粥”。

两岸对峙时期,金门倒是出现过一家走高端路线的“迎宾馆”。

“迎宾馆” 于1980年建成启用,是一个深入花岗岩体的坑道宾馆,占地6700余平方米,正面为两层小楼房,后面为320米的坑道,内有房间31间,86个床位。“迎宾馆”由蒋经国命名,包括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和知名艺人邓丽君、白嘉莉、凤飞飞等人都曾下榻于此,因此有“地下希尔顿”之称,算是当年“金防部”的外宾接待所。

台军实施“精实案” (精简军队编制),金门驻军减少,2000年5月间,在台湾“国防部”见证下,台湾“军人之友社”将“迎宾馆”移交“金管处”维护管理,规划为战役史迹展场。

2010年4月底,“迎宾馆”重新开幕,变身为战地和劳军文化的展馆。一楼大厅主要是战地防御设施展,如轨条砦、铁丝网、反空降桩、雷区等。目前,部分开放的宾馆客房在一楼大厅后的坑道两边,几十来米,有李光耀1981年2月间下榻的“101上将房”,及邓丽君当年劳军时住宿的“018中少将房”。二楼陈展以劳军活动为主题,特别重现已故“军中情人”邓丽君“君在前哨”风采,其中多幅邓丽君劳军照片和“不准拍摄、录音”的劳军影片,对于两岸观光客,皆为第一次体验。

此外,台防务部门当年的“女青年工作大队”劳军活动群像还被以雕塑形式在“迎宾馆”门前空地上展出。

“迎宾馆”位于太武山麓的黄海路上,邻近“八二三战史馆”、“俞大维纪念馆”及太湖、榕园等,是金门东半岛战地文化观光热门景点。

翟山坑道:可以音乐会

“坑道”最能展示“战地金门”的特征。其中,翟山坑道、震东坑道(狮山炮阵地)、成功坑道最具代表性。我们从翟山坑道开始进入“战地金门”。

导游先生陈正中说,传说是这样的:翟山又叫贼山、铁壁山,由于金门岛上的石头全是坚硬的花岗岩,当年开凿全靠人工,在挖掘的过程中,一名叫翟山的工兵营长被一块突然塌下的巨石压死其中,坑道因此得名。

翟山坑道位于金门古岗村古岗湖东南方翟山腹里,于1961年开挖,耗时五年凿成。据说,当年为挖这个坑道,不知死了多少士兵。坑道原先主要作用是供海上登陆小艇回转及运补人员、物资用。坑道修好后,国共两军再未发生大的正面冲突,“单打双不打”所发射的炮弹也都是宣传弹,不以伤人为目的,故那时所有的战备水道并未被实际利用。翟山坑道于1986年废弃。金门公园管理处于1997年开始接管维护,并于1998年正式开放观光。

翟山坑道由水陆两部分组成:“陆道”长100米,宽6米;“水道”总长357米,呈A字形,水道部分入口接海。从坑道进去,一侧原为军人办公和宿舍区域。从陆道部分往低处走,进入水道部分,洞天阴森,左右两边峭壁下都开凿有一条宽一米多的水泥通道,并有不锈钢作为护栏。不知道水有多深,看下去水底是头顶岩石的倒影。如今,出海口已被闸门关死。闸门外,可清晰听到海浪声。坑道岩壁上,仍可见到当年用红油漆写的从1至42的编号,据说,坑道内可容纳42艘舰艇驻泊。坑道口,写着蒋介石的“毋忘在莒七大精神”,其中包括“以寡击众”、“防谍欺敌是重点”??

狮山炮阵地“炮操”

金门县政府于今年八月一日起开放全台唯一坑道式炮阵地——“狮山炮阵地”。

狮山炮阵地在金门东北角的五虎山上,起建于1965年,三年后配置四门八英寸榴炮,负责金门东北部海域安全。阵地内的“震东坑道”,全长约508米,平均高约4.6米、宽约3.6米,共有四个炮堡,去年三月由“金防部”移交金门县府接管。

狮山炮阵地目前实际是试办开放参观,坑道内有“狮山炮阵地及榴炮发展”影片欣赏、8英寸榴炮、75山炮、国共榴炮弹展示区、各式火炮底火筒展示区、中山室等。其中,中山室设有炮兵教召处,供老炮兵寻找昔日驻守据点,并备有狮头、8英寸榴炮的画图纸供游客乱 涂乱绘。另外,坑道外也设有火炮展示区,展示的武器有75山炮、120迫炮、4管50机枪、40高炮、90高炮、57战防炮、105榴弹炮各1门。

“狮山炮阵地”在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末期,自琉球美军基地运抵参战的八英寸榴炮,因发挥当时国军认为的“扭转战局功效”一“炮”而红。“当时的共军还一度误以为国军打的是原子弹。”有金门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正在练习炮操。

金门县府在接管狮山炮阵地后斥资整建,在大门口岗哨制作两尊塑钢材质的卫兵,一叫“郝伯春”(郝柏村)、一叫“马安南”(马安澜),都是当年在金门驻守的知名将领。

坑道里的工作人员说,夏季,这里也是举办夏季音乐会的好地方。“近些年,一到3、4月份,就有坑道音乐节,军事与音乐,也刚强也柔和,很奇妙。他们唱台湾民谣,奏世界名曲。他们就在水道上表演,游客靠墙站,或坐下,都很陶醉。可以想象,这会是多么叫人兴奋的事。”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金门”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7411-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