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金门,只要跨过一道门坎就可以了。此言不虚。厦金两地,门对门,就像邻居,走几步路就到了,随时可以互相串门。喝喝茶,聊聊天,想去就去,想回就回,就这么简单。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今的金门岛还是属于厦门地区,不少金门人在厦门同安也有户口,厦金一体,名副其实。两岸距离之近,不用多作解释。 据说,刚从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师位置上退下来的林毅夫,当年就是从小金门游泳过来的,这件事情至今还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和关注点,其实不应该也没必要。因为现在两地年轻人几乎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游泳比赛。为何会出现这么大差距,也不用多说了。 我去金门,最感兴趣不是以上所讲。有心之士,到过金门旅游的人一定知道,金门的风狮爷特别多,几乎随处可见,而且,每座风狮爷都是香火不断,构成了独特的人文风情和景观,颇让人玩味。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说明金门人对风狮爷的信仰已深入到灵魂里去了。 风狮爷,又称石狮王,石狮公,实际上是一头站立起来的狮子,造型古朴、憨态可掬。在金门,各个村庄路口、庙前都会有这样一尊披着红袍,高大威猛,精神抖擞的狮子石雕,它就是传说中的风狮爷。对风狮爷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就知道,它是从"石敢当"文化中演化过来。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民间专门用来避邪,据说很灵验。 据金门县政府统计,金门现存的风狮爷共有68座:金沙镇风狮爷41尊、金宁乡风狮爷8尊、金湖镇风狮爷13尊、金城镇风狮爷6尊。须知,金门县不足5万人口,而风狮爷却遍布整个海岛,确实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据悉,这些风狮爷造型是由庙宇门口的石狮形象演变而来的。庙宇确是民间信仰最集中的场所,也是精神归依之地。 众所周知,厦金两地都是名副其实的海岛,尤其是金门,处于风口浪尖上,自古以来,饱受风患侵蚀,于是在各个村庄路口、庙前树立风狮爷的石雕,以期镇风,庇佑百姓,驱魔镇风,符合民众心理需求,也是美丽得让人揪心的愿望。百姓祈愿合境平安,风调雨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信仰和生存依据。何况,厦金两地居民本来就是来自"同一个村"的,有共同的信仰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符合常态。 有意思的是,狮子为百兽之王,主要产地在非洲和美洲,中国自汉朝引进狮子后,狮子的形象就被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这正是中国民间信仰最为独特之处。当然,亚洲也有狮子但个头较小,而且大都生存在印度,中国虽也有狮子但可以说不多,尤其在南方更是少见,厦金两地几乎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狮子出现,可是,厦金两地人却愿意把狮子当成信仰之物,并奉为风狮爷。由此可见,民间信仰本来就是建立在大众内心,不一定是现实存在,而这恰好体现出人与自然乃至动物之间的关系,狮子作为百兽之王,人类对它产生敬畏并奉为信仰可以理解。据悉,不久前,"闽台风狮爷信仰"已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个非常好的消息,以此推广,必能找回民间深层次信仰的依据和记忆。我认为,厦金两地有必要共推此事。 不妨回头,再说一说几个有关金门风狮爷的传说。据传,金门著名的陈祯墓自建立以来,面向的吕厝村即祸事不断,吕厝村的居民于是设立了的风狮爷,面向陈祯墓,用来破解风水。而刘澳村的风狮爷,是用来镇水箭,防止水鬼作祟,保住钱财不被水带走。还有,位于山后村的风狮爷,面向西方,用来破解地势较高的中堡村住宅的燕脊的风水。如此等等,无一不是在诉说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敬畏。当然,民间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积淀过程,视为某种心理暗示也行。 金门岛北山风狮爷也非常有名,其坐落于双鲤湖畔,昔日帆渡由此出海,到闽南沿海诸地,尤其是厦漳两地。风狮爷镇守海口,具止风,驱邪,护佑海上交通安全之象征意义。除了风狮爷外,古龙头的水尾塔也很有特点。相传,清代古龙头的殷商巨贾很多,可是都富不长久,富得快,退得也快。之所以这样,族长们认为,是因为附近海潮盈虚过大引起的,故建水尾塔以镇水。民间对风狮爷和水尾塔这种本能的信仰和依赖,由此可以理解。 总之,去金门看风狮爷,绝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千万不要错过,它不仅能让你更真实地体会到厦金两地连成一体的那种感觉,还能领悟到一种海岛独特的文化信仰和精神依赖。此外,风狮爷作为石器崇拜又一种呈现,已经成为两岸文化和信仰的胎记和注解,从某种意义上讲,既是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也是民间信仰崛起的另一种召唤,相信,只要两岸携起手来,就能找回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生存依据,并能把共同信仰发扬光大,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与慰藉。(福建平和 卢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