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冲:报恩与寡恩 ——2005年国庆节心愿之旅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陈海春
2005年是我们大学毕业走向社会25周年的纪念年。为了庆幸我们这帮当年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但现在还能幸存于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并存、前进与风险并存的社会中,我们班几个好事之徒很早就策划了这个次国庆节自驾车游。10月2日,部分人从武汉出发,部分人从深圳出发,汇集于湖南南部。由于我们最后一站的南岳衡山又称为寿山,所谓寿比南山,而期盼长寿又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所以一般到衡山游玩都称为心愿之旅,官方的广告词上也是这样写的。入乡随俗,我们也就将这次旅行称为2005年国庆节心愿之旅,于是有了这四篇心愿之旅游记。 我们的第一站是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韶山冲去年我来过,曾经为此写了一篇游记:《韶山冲: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写的是毛主席的人格魅力和方略魅力(见chc4123.bokee.com)。但是,菩萨年年拜,心得岁岁新。今年我在给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和MPA的学员讲课中,重点谈了政治家如何处理做人和做事、家庭和子女的一些问题。这不仅是领导学中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当代领导者颇受困惑的问题之一。客观的说,毛主席在这方面既有成功之处,也有疏漏之处,但是从韶山冲的角度来看,成功之处大于疏漏之处,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探究的。 我们下车后首先到毛主席塑像下向老人家报到、鞠躬、请安、问好,而后就到了正对毛主席塑像的毛家祠堂。毛家宗祠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坐东南朝西北,建筑面积668.8平方米。祠堂分为三进,第一进是戏楼,戏楼上有副对子: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胜神,横批为:鉴古观今;第二进是中厅,是全族议事、祭祀和设宴的地方,也是1925年杨开慧办夜校的地方;第三进为敦本堂,为供放祖宗牌位的地方。1959年毛主席到韶山来到毛家祠堂,一进门就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作个揖再说!”现在祠堂里主要展出家世祖源、家规家训、满门英烈等。这里还展出了许多毛主席给他亲朋好友书信的照片,从这些照片里,我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毛主席是一个极懂得和处理报恩和寡恩关系的人。这是因为,毛主席既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政治家。中国人是讲亲情的,政治家是讲感召力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和政治家,毛主席是懂得报恩之人。首先,他并不是仅仅为私利而报恩,家乡及亲朋好友的确是他干革命最初的根据地和依靠的基本力量。1925年,他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在韶山冲召开过各种小型的会议,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27年元旦,他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在韶山冲召开过调查会。至于那著名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更是得益于家乡父老乡亲的实践和智慧。其次,毛早年也好交友,那些与他彻夜交谈的朋友,不仅给了他许多信息,也给了他许多态度和感情。对这些早期的信息提供者和情感交换人,毛是没齿不忘的。再次,就是少数当年没有善待毛的人,由于事过境迁,毛也坦然对待。如解放后,毛在家宴上,向湖南的一些老朋友打听当年要赶走的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张干, 1951年秋,张干应毛主席之邀赴京。到京后,毛主席又请来青少年时代的师友到中南海一起吃饭。席间,张干一边吃,一边对当年那场学潮作检查。主席轻轻摆摆手说:“我那时年轻,看问题片面。过去的事,不要提它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和政治家,毛主席是懂得寡恩之人。毛不仅通晓历史,而且经常“反弹琵琶”,自称为“翻案派”。他明知道“刻薄寡恩”是历代评价皇帝的贬义之词,但还是要表现出“寡恩”的一面。他知道“寡恩”是政治家必备的品质,不寡恩就没有原则性,不寡恩就没有选择性,不寡恩就没有区别性。湖南“人杰地灵”,湖南人点子也多,借主席之力完成自己的想法,这是多美之事。我读过《毛泽东书信选集》,对毛主席“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的做法,甚感钦佩。例如,1950年4月18日(见本文的题头照片),主席青少年时期的同学毛森品要求推荐参加工作,主席回信说:“吾兄出任工作极为赞成,其步骤似宜就群众利益方面有所赞助表现,为人所重, 自然而然参加进去,不宜由弟推荐,反而有累清德。”陈玉英曾是毛主席和杨开慧成家时的保姆,其女孙燕1957年写信给主席要求推荐上学。主席回信说:“升学的事,我不宜向学校写信,能否考取,听凭学校。”而他在致周敦祜的信中说得更直接:“我对学生入学的事,都不直接干预,因此,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正如他在致彭石麟的信中说的那样:“我不大愿意为乡里亲友形诸荐赎,间或也有,但极少。” ——作为一个中国人和政治家,毛主席是懂得不能全寡恩之人。一个全寡恩的人在组织内将没有良好的政治口碑,如此就不会有更多的人追随其后,而政治就是这样一种事业:“支持我的人越多越好,反对我的人越少越好。”一个全寡恩的人在组织外将没有良好的为人口碑,如此亲朋好友会怨恨你。1959年6月,毛主席回韶山期间主要做了9件事:到父母坟前念养育之恩、看望邻居、到自家旧居、了解群众生活、关心韶山建设、尊师重教到学校、到韶山水库游泳、勿忘祖辈到毛家祠堂、请60岁以上的老人吃饭。他还写了一首一首《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父母坟前,主席鞠了三个躬,口里念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在自家门前的场坪里,主席与当时在场的人一一握手,连小孩子也没落下。握过手,主席喊道:来来来,大家站到一起来,照个相,作为留念。正是主席这些不经意的举动让多少当年目睹他丰采的人赞叹不已。此外,毛的这种不寡恩的态度和做法对他家乡人受益太大了。当年主席指着对面的山(现在纪念园位置)说:“韶山是个好地方,将来要在这里搭只把茅棚子,开只把会。”主席离开韶山后不到一个月,就有设计院的人来韶山进行规划,而今,几个茅棚子建成了一个旅游名城。就是要进毛家祠堂看看,如今一个人也要收“十元大洋”,没有主席你会给吗? 韶山冲,老人家,我们不得不由衷地佩服您,我们还会来看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