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县位于台湾中部,西临台湾海峡,东以平缓的八卦山脉和南投相邻,北以大肚溪和台中相接,南部则和云林县以浊水溪相隔,幅员完整,地势平坦开阔,属嘉南平原的一部分,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台湾谷仓"之称。 彰化县境内并无高山激流,也没有高度现代化的繁华市街,足以吸引游人目光的,便是由这块沃野种植出来多样化的农作产品,和八卦山脉清新静谧的幽林山景,以及丰厚淳美的人文景观。彰化县展现的另一种迷人风采。
伴随我们成长的记忆 鹿港小镇感怀 大陆的一般读者可能不一定知道台湾有个彰化县,但对鹿港却或许耳熟能详。“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随着台湾著名歌手罗大佑名为《鹿港小镇》的歌声广为流传,彰化县名为“鹿港”的这个小镇,在大陆各地早就不胫而走。 这座位于台湾中部西海岸的小镇,人口只有八万,却曾有着显赫的文化历史。“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台湾汉文化鼎盛发展的标竿,分别指的是台南、鹿港和台北万华,其中鹿港是当时文化与商业的港埠重镇。 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与福建泉州晋江县的蚶江正式设口对渡后,鹿港大量汉民涌入,商船云集,店铺栉比。至道光末年的六十多年间,被称为老鹿港的“黄金岁月”。其后,浊水溪泛滥,鹿港因港口淤塞,和日据时铁路未能路经等缘由而逐渐衰微。 鹿港原本是河港,后来因为受到战争的影响,加上先天河砂淤积问题日渐严重,最后终成废港。而台北的繁华相较于鹿港纯朴的环境,亲近的渔村风貌以及传承下来的艺术文化,成为了远在外地工作的鹿侨心中永远淡淡的哀愁与怀念。如今的鹿港,密集的寺庙古迹和传统建筑,足堪印证当年的盛况,而在港口和市街结构上,也保有大陆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风味,有着“繁华犹似小泉州”的美名。 交通攻略:在台中、彰化搭往鹿港的彰化客运,通车时间5~10分钟一班。由彰化开出之班车10~15分钟一班。 两天游彰化 体味人文景观趴趴走 八卦山大佛风景区 八卦山是彰化最著名的风景胜地,也是彰化开发史上的重要据点,海拔仅96米,登临山顶却可远眺近海处的点点渔舟,又可俯瞰彰化市的景观。而循着大佛周边的自导式解说步道,游客更可探索八卦山的历史与人文。 八卦山昔称定军山、望寮山、定寨。这些名字正说明了过去作为军事要塞的地位。 高踞山头的如来大佛是八卦山最富代表性的景观。黑身大佛端坐白色莲花座上,高达22米。佛腹内共分6层,底层为佛堂,2至5层分别阐述佛陀一生事迹。走旋转梯直上,可临高眺望彰化市街,纷扰红尘尽在脚下。大佛前的九龙池,每逢周末及假日晚间便有水舞表演,为吸引游客的一大噱头。佛像后方为典雅的大佛殿,内有圣贤史迹展览及19幅佛陀出家成道图,精妙绝伦。 若由大佛区环山步道前行,沿途可行经抗日纪念碑公园、太极亭、精致庭园区。 彰化县政府于八卦山规划了一座大型的静态公园,除了大佛参观区,还包括自然生态园区和体育休闲园区二部分。 别有意义的是,八卦山还有一段人们不能忘怀的光荣史。1895,日本派兵占领台湾,台湾先民起而抵抗,而八卦山战役为当时一个重要会战点,日军在此受到颇大的损失。设抗日纪念碑公园,就是让后人永记这段往事。
清水岩寺 清水岩寺位于彰化县社头乡,由泉州僧侣觉通师父创建于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为台湾三级古迹。寺内主祀释迦如来佛、观世音普萨、普贤菩萨,是台湾最先供奉三宝佛的寺庙。寺内有许多古匾、古联,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寺前则立有“滴水清心”石碑,殿前有一“春光”凉亭和“龙池”。 每年农历二月九日、四月八日、六月十九日、七月十三日和十四日,寺内有例行祭典,总有许多人前往游览、进香。 宝藏寺 宝藏寺兴建于清康熙年间,位于芬园乡进芬村,为昔日所称台湾中部“三岩二寺”(鹿港龙山寺、芬园乡宝藏寺以及花坛乡虎山岩、社头乡清水岩与南投县碧山岩)之一,现已列为台湾三级古迹。寺内保存了不少古文物,包括清嘉庆年间的“宝山第一”古匾及道光年间的樟木供桌等。宝藏寺建筑古色古香,可说是画栋雕梁。过了天井便是正殿,里面供奉着玉皇大帝、天上圣母、观音菩萨等近百尊神像,终年香烟缭绕。走到后殿,可再登楼参观灵霄宝殿的彩绘。 宝藏寺历经多次翻修,于1971年重修为今貌。寺之格局为三殿双护龙建筑,前殿面宽三间,屋顶木造栋架为早期彰化粤匠作品,木构件雕刻技法皆细致精美,近年整修更换许多新的大陆石雕作品,使得寺庙整体风貌稍失古意,惟正殿与前殿栋架仍为木造;寺内的细木雕刻与三川殿上的泥塑龙虎堵,手法细致,值得一赏。
虎山岩 虎山岩在距彰化县城约6公里的花坛乡岩筑村,是一座风景优美的佛寺。创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巍峨,环境清幽。现列为台湾三级古迹。 虎山岩名称的由来,是因当地山形恰似卧虎,虎头向东,虎面偏北,前足屈曲,呈伏卧状。虎山岩建于卧虎之下颚处,山上一大片相思树苍翠参天,历经两百余年,无人胆敢任意砍伐。据传,如伐树,当震声惊醒卧虎神,其灵魂必被噬嗫,立刻致死。每当春夏之交,绿阴满地,禽声上下,竹影参差,琅琅如龙吟虎啸,彷佛神仙境界。遂有“虎山听竹”之美名,被誉为彰化县八景之一。 郑成功庙 有别于一般寺庙的是,郑成功庙外观建筑十分抢眼亮丽,这是对国家民族英雄的一种崇高的表征。明朝时郑成功被封为延平郡王,后人尊奉为开台圣王,因此,郑成功庙又称为开台圣王庙。 台湾民俗村 台湾民俗村占地52公顷,创园初期以展现台湾300年来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为主题,除构筑许多台湾早期建筑外,并穿插各式民俗游艺及民间生活等活动,成为具乡土特色的园邸。近年,更陆续增辟了许多新奇刺激的游乐设施,是台湾中部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想了解台湾、回顾台湾,可从“昨日台湾区”开始,此区为台湾民俗村的游园重头戏。由入口处即见庆丰城门,城门内设有文献馆,陈列台湾300年来的文献与文物。为了保存面临失传的民间手工技艺,民俗村将各种古老的坊间制造业,如锦絮坊(棉被间)、益寿斋(面线间)、金利号(打铁间)、薛涛庄(制纸间)、意林(彩绘坊)、甘露坊(酱油间)、延年斋(米粉间)等,按先民的生活方式重现,现场也有师傅展现制造绝活。 把台湾300年来各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群聚重现,亦为民俗村的一大特色。为此,园方特把台湾各乡镇的老建筑拆迁来重建,如台西河堂(彰化三合院)、临濮堂(鹿港古厝)、新北投车站、麻豆古厝、北斗奠安宫等;或以相同建材按原模式重建,如澎湖进士第、陇西堂(彰化四合院)、天水堂(北埔客家庄)、鹿港不见天街等,让游客重温传统老厝街坊之美。 在“今日台湾区”里则辟有多项机械游乐设施。此外,惊险刺激的航海王历险馆、富田园野趣的自然教育区,以及清溪竹林、宛如福地洞天的山林胜迹区,构筑出一座座引人入胜的神奇世界。园内也收揽了众多台湾小吃美食及中西餐饮。一座现代式的合院建筑——啸月山庄,则是度假下榻的食宿中心。 麻豆古厝 麻豆林家是南台湾望族,原有七座大厝。本栋由林家五房损赠而成公共建筑,为二进四合院,雕刻及彩绘颇为精致,是园区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古厝里每天皆依古礼举行婚礼,新人一身的凤冠红袍,随从抬着聘礼,一路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南北管音乐戏曲馆 传统音乐戏曲南管、北管早期因经济蓬勃发展而盛极一时,在台湾的音乐发展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南北管音乐戏曲馆位于彰化市仑平里平和七街,是彰化县内最具特色的博物馆。其外观为中国古庭园风貌的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包括主体建筑、庭园景观、亲水区、户外舞台等等。除办公行政区外,还规划有专业空间,含音乐研习教室、戏剧排练教室、表演厅、视听室、道具室、资料展示厅、典藏室、图书视听数据室等等。 月儿弯弯刘氏月眉池 在台湾的移民史上,很多是举族从大陆移居而来的。他们留下的闽式传统建筑,大门进去后是院子,院子的后方是正身,正身包括了长辈的房间、厨房与祭祀列祖列宗的大厅,左右两边则是护龙。居住也依长幼有序有所分别,院子前方设一个水池,以方便族人取水而用。 彰化县社头的刘氏,大约在300年前移民到月眉池(新雅路与山脚路交叉处)。这里依山傍水,好山好水好风光,背后是横跨彰化的八卦山山脉,前则有八堡圳经过,周边腹地是圆的,大厅也以团圆堂命名,期许族亲团圆,家族圆满。 刘氏月眉池最醒目的地方是院子前方的半圆形大水池,并因此而得名“月眉池”。月眉池如今少了取水的功能,但明媚的风光不减,且因位于八卦山山麓,地下水位较低,而有天然的泉水自然涌出,从不干涸;午后,池水中树木影子与闽式传统建筑倒映池中,更使景色幽静。还有微风吹起的涟漪,池中戏水的鸳鸯,使游人散步于池边休闲步道,无比自在逍遥。 闽式传统建筑中,左右护龙的增加,代表着家族繁衍、多子多孙多福气,团圆在一起,和乐融融。而刘氏月眉池有13条护龙,更代表子孙枝繁叶茂,是难得一见的闽式传统建筑。而正身屋顶燕尾式建筑,代表祖先曾得过功名。 体验电影的风味 跟着《父后七日》游彰化 有看过电影《父后七日》吗?对于剧中的乡土景色相信都不陌生,电影的确中时地传达了台湾乡村的原始面貌,以及台湾人对于身后事的态度以及仪式,笑中带泪的剧情感动了不少观影的观众,该电影是改编散文《父后七日》,作者刘梓洁为彰化当地人,并担任电影编剧,《父后七日》获林荣三文学奖散文首奖,改编为电影剧本荣获2010台北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电影在彰化拍摄,观众不妨到彰化走一遭,更能体验电影的风味。父后七日游程路线:彰滨秀传健康园区 → 风力发电风车 → 鹿港第一市场 → 糖厂小火车 → 田尾公路花园 → 木化石博物馆 → 田中火车站。 鹿港第一市场集合了当地传统小吃,有阿婆麻薯、猪血面线、杨洲肉圆芋丸、施豆花、老师鸭肉羹、发记粉冰等等。而糖厂小火车则是指溪湖糖厂小火车,占地六百公顷的大排沙农场,即将是观光彩绘小火车的终点站。而五分车站是彰化县内最古老的车站,现仍保持当初兴建时的原貌,木构的建筑,历经台湾两次最大的地震,依然屹立不摇。五分车站现在是彰化县的历史景,自从糖厂转型经营观光彩绘小火车后,这里开放成为糖业铁道文物馆呈列早期的糖业铁道用品,供民众参观。 清代流传的谚语“一府二鹿三艋舺”,道出了鹿港过去在台湾开发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里说的 “一府”为今台南市,“二鹿”为鹿港,“艋舺”则为今日台北万华。 鹿港传奇 大陆沿海的移民自明朝中叶以后跨海来台,一路从从台南安平、鹿港到艋舺,即先到南部,后来才向北发展。至18世纪中的清乾隆、嘉庆年间之后,民间产生“一府、二鹿、三艋舺”三大城鼎足而立的说法。此三个城市皆有航运之便。航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及经济命脉。这一说法反应了台湾由南至北的开垦史,以及各城仰赖海洋贸易的发展历程。 相传早期的鹿港曾是鹿群聚集之处,加上港阔水深,因而得名。在台湾开发史上,鹿港曾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地理上,鹿港地处台湾西部海岸线的中间位置,北倚富足的“谷仓”彰化平原,因而成为清代南北船只货物的重要转运站。当时,富裕之后的鹿港人,有精力研读诗书、培育子弟。办书院之风也从大陆移来,仅文开书院曾先后出过6位进士、9位举人,造就出鼎盛一时的文风。然而,在大肚溪与鹿港溪的长期冲积之下,河港逐渐淤塞,加上日据时代日人切断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往来,后来新建的纵贯线铁路亦不经过鹿港,这座鼎沸的城市便逐渐走入了沉寂,历史痕迹处处的老宅古楼便成了最珍贵的历史遗产。
古风巡礼 鹿港曾拥有“八景”、“十二胜”的隽永景致,包括曲巷冬晴、隘门后车、宜楼掬月、瓮墙斜阳、新宫读碑、意楼春深、楼井雕栏、半井思源、日茂观石等,每处皆有饶富趣味的典故或是颇具特色的建筑形制。行过后车巷,一座刻写着“门迎后车”的砖造建筑,就是昔日作为防守巷弄、划分地盘的隘门。早年漳泉等各籍移民械斗频繁,加上地方富裕受盗匪窥觎,因此居民便在巷弄中设置隘门,入夜即关闭,是鹿港市街的特色之一。 中山路后方的金盛巷就有九曲巷及十宜楼二处胜景。九曲巷是为了阻挡鹿港冬季强烈的海风而设计的。鹿港近海,冬季时,名为“九降风”的东北季风横扫大街小巷,寒冷刺骨。为了阻挡寒风,许多老街都设计得狭窄多折,泛称九曲巷,能成功阻挡强风侵袭,使巷内温暖宜人,有“曲巷冬晴”之喻,今日以金盛巷最具此特色。 十宜楼又称为“跑马楼”,典雅秀丽,是全台颇具特色的古建筑,是从前鹿港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所谓“十宜”,乃指琴、棋、诗、画、酒、花、月、烟、博、茶10项文人雅事,曾有流传诗句“衢弯九曲狂风阻,楼号十宜雅士临”,道出了鹿港昔日的文风情致。 十宜楼附近有小规模的瓮墙。瓮墙是传统鹿港民宅中一项极富特色的装饰,以空酒瓮垒砌成墙,通风而美观。而酒瓮多得可以拿来砌墙,也反映出鹿港昔日的富足。保存较完善的瓮墙,当推距离民俗文物馆约100米的谢宅,共有120只酒瓮,独步全台。 “十二胜”中以“意楼春深”最为著名。意楼今名“天遗室”,为一闽式阁楼,位于九曲巷侧巷的庆昌古厝中。楼上有一面以葫芦与古钱交错变化的圆窗,蕴含求财祈福的意味,古意盎然,吸引不及游人的目光。 意楼还以凄美的闺阁故事引人流连。据说这里曾住着一位少妇,夫婿赴试久去未归,日日凭窗守候,最后竟抑郁而终。 此外,鹿港还有文开书院、龙山寺、天后宫三大古迹,以及专为保存民俗文物而辟建的民俗文物馆。
列属台湾三级古迹的天后宫,约草创于清康熙年间,奉祀由湄洲天后宫恭请而来的妈祖;原为求航海平安而立的小庙,后经不断扩建,才成为今日的规模。过去鹿港居民多赖渡海贸易与捕鱼维生,因而对妈祖信仰特别虔城。天后宫至今仍香火旺盛,亦是鹿港最重要的信仰中心。300年来,香烟熏黑了妈祖脸庞,因此信徒们均称其为“黑面妈”或“香烟妈”。台湾各地从鹿港天后宫分香出去的庙宇多达600多座,因此终年都有络绎不绝的香客回来进香。而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之际,如潮涌而至的进香团更使天后宫为之沸腾,为鹿港的一大盛事。除了信仰上的重要性,天后宫的建筑亦颇有可观;精致的细部装饰、朴拙的石雕、正殿中神气活现的千里眼、顺风耳塑像,以及清乾隆、光绪皇帝御笔匾额等,都不容错过。此外,天后宫后殿辟建为妈祖文物馆,展示旧时妈祖出巡所用的各式凤冠神轿等文物,并不定期推出鹿港宗教文物展览。 龙山寺 “台湾的紫禁城” 龙山寺位于鹿港龙山里金门街,原为鹿港街内的小庙。在台湾,以龙山寺为名的寺庙,都是泉州晋江“安海龙山寺”分灵割香而来,所以都位于泉州移民群居之地。鹿港龙山寺被公认是台湾现存最佳的清代传统建筑,有“台湾紫禁城”之称,列属第一级古迹。 鹿港龙山寺创建于1653年,建于大有街一带,到了1786年迁建于金门街,又历经数次整修,到了1831年才形成今日的样貌。其建材如砖石、福州杉皆由泉州运来,并以巨资延聘闽粤名匠来台兴建,格式规模仿照泉州开元寺,全寺占地21万多平方米,可说是深具中国泉州建筑艺术之精华。 鹿港龙山寺规模宏伟,坐向为东朝西,格局十分方正,山门为三进两廊九开间纵深式建筑。由外而内为山门、中门、戏台、拜亭、正殿、后殿及左右厢廊。前殿,包括三川殿及龙虎门,共辟五门,所以又称为“五门殿”。中门左右边各有抱鼓石。整体外貌简洁明朗,结构朴实。
文昌帝君祠 诉说陈年历史 文开书院和文祠、武庙,合称为“文昌帝君祠”,文武并立,十分特殊。其中的文开书院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外观简朴大方,由当时的鹿港海防同知邓传安率八郊共同兴建,为纪念明末大儒沈光文(字文开),因而取名文开。昔日,书院的藏书量多达30余万册,并延聘名儒化育学子,是老鹿港重要的文教发祥地。文祠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主祀文昌帝君,亦是昔日鹿港文人的精神信仰中心。其格局与文开书院非常相似,最大不同处在于文祠入口两壁题满了各式法书,为鹿港书法名家之作。武庙鲜红的外观颇为醒目,主祀关帝圣君,一旁配祀周仓、关平与赤兔马,均出自昔日福建名师的手笔。 鹿港民俗文物馆 鹿港民俗文物馆 位于鹿港镇中山路与民族路,原是日据时期鹿港有名的富豪——辜显荣的宅第。始建于1913年,1919年落成。那时候,鹿港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基隆颜家、高雄陈家,曾并列为台湾五大家族。1973年,辜氏家族捐献此栋洋楼而成立了民俗文物馆。其展示区主要分为西式洋楼以及旧式房舍以及庭园区。全栋建筑仿文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风格,为本世纪初西化风潮下的精致之作。馆内收藏多达6000件的台湾传统民俗文物,俨然一座丰富的历史宝库。包括近20间陈列室,展出文物以清中叶至民初的生活器物、家具、书画、宗教礼俗等用品。如清末民初的刺绣服饰、精雅的螺钿家具、古早的乐器,甚至织布机、剃头摊子,不论是富贵人家的居家陈设,或是寻常百姓的生活日用品,皆具历史价值。此外,馆中亦展示鹿港老照片、旧市街模型,并播放鹿港古风等视听影片。来到鹿港地区游览,不妨安排多一点时间在民俗文物馆参观,以更深入了解鹿港地区常民以前的生活,也可藉由文物馆一窥鹿港辜家当年叱咤政商两界的风云往事。 除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外,鹿港小镇的街头巷尾,亦处处流露着乡土的纯朴与古意,如僻处在小巷中的古厝老宅,中山路上仍可见到的古早式中药行、布店等。 乘车风向标: 自台北市承德路搭往鹿港的统联客运;或自台中市后火车站、彰化火车站前搭往鹿港的彰化客运。 开车: 自彰化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循142县道南行,接彰鹿路转中山路可抵。 彰化县素来就是中部的米仓,物庶民丰,因而衍生了许多地方名食;加上境内的鹿港一度是清代大港,因此各地小吃也随着四方商贾在此云集。使得彰化小吃至今仍富享盛名。彰化小吃多为老字号,其中以肉圆名气最响,位于陈棱路的彰化肉圆、阿章肉圆、民生路地下道出口处的过沟仔肉圆,以及中正路的北门口肉圆,都是当地有名的肉圆店。而孔门路附近的“黑肉面”老店,以招牌黑肉面和口味香Q的排骨饭名闻遐迩;长安街上的猫鼠面名称怪异,味道却不凡,亦为地方小吃一绝。彰化市有多处夜市,供人寻访地道料实的乡土美味。其中以永乐街与太平街交叉处的夜市最热闹,较著名的小吃有文卜粿仔汤、赵记素食、虱目鱼米粉等;火车站附近的陈棱路小吃则多以店面形态经营,除了著名的肉圆和猫鼠面,尚有彰化素食;位于八卦山风景区入口处的中华路小吃,经过市容整顿后,规模虽已大不如前,但这儿的招牌小吃——公园芋仔冰,仍然是许多市民最好的消暑良方。除了彰化市区,附近乡镇还有许多令人垂涎的风味小吃,如北斗肉圆、员林的宝斗肉圆、三代相传的油葱粿,溪湖外环道的羊肉店,都值得一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