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在婉约与豪迈之间(河南云台山游记)

2016-1-18 00:00| 查看: 480|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在婉约与豪迈之间

——云台山散记

初听河南云台山,心中稍有疑窦。晋豫交界的地方,让人条件反射般有种灰头土脸的感觉,真的能有什么山清水秀之处?不过也不是很在意,国家5A级风景区,再差也不会太差。何况是一群同事出去玩,除了风景,也图个热闹乐和。童趣,同去!

2007年6月8日晚22时38分,我们一行14人乘K179次列车准时出发,硬卧车条件尚可,只是空调有点冷,睡觉要蒙上被子,或者干脆用被子把空调口堵上。

一宿无话,醒来已是9日5点多。天已亮,但灰蒙蒙的。车窗外一派典型的北方农村景象。冬小麦已经收割,田野里是大片的麦茬,间杂着一些绿色的作物。公路上偶尔还可见到跨区作业的收割机。

6点03分,准时抵达河南新乡车站。地陪导游——一个微胖的河南小姑娘带上我们,乘一辆依维柯直奔景区。云台山景区位于焦作市下辖的修武县境内,大约50分钟后就到了。

云台山风景区的管理比较完善,外部车辆一般不能进入景区。导游带着我们从大门处乘景区观光大巴到我们住宿的地方。这是一个叫古洞窑的小村子,大多数人家都建起了小楼用作家庭旅馆。放下行李,吃完不说也罢的早餐,我们奔赴第一个景点潭瀑峡(又名小寨沟)。途中一个同事发现自己把景区通票忘在行李里了,我们便在中途下车,等导游带她回去取。这虽然是山路上普通一站,但景色也不错。三面环山,山壁势如斧劈。另一面可远远望见一个峡谷,隐隐约约可看见石桥和流水。等导游带着同事回来,我们再次等车,约10分钟后抵达潭瀑峡。

刚一进大门,有同事笑说:“怎么有点像植物园樱桃沟啊?!”在这宽敞的入口处,是有点像,但水更宽阔,山更大气。而且那水毕竟是从山上自然流淌下来的,颜色和用电泵从地下抽上来的水就是不同。

顺石阶逆溪流而上,峰回水转,景色也渐入佳境。清澈的山泉畅流而下,有时钻过石缝,有时翻越石顶,有时遇阻隔分路而行,有时又合而为一。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但却千姿百态,既不雷同,也毫无雕凿之感。有的瀑布,像个纯真烂漫的小姑娘,又唱又跳的下来了;有的瀑布,则是婀娜飘逸,如仙女下凡般从高耸的崖壁悠悠荡荡而下;还有的则细碎成一串串晶莹的水珠,像帘子一样挂在那里。常年被山泉滋润的岩石上长满了青苔。平缓如镜面的浅潭里长着浓密的水草。水草中间,有一群群颜色相似的小鱼,如不仔细看,还真的很难发现它们呢。

潭瀑峡里的路线是单向的,进出路线分别在峡谷两侧,这样就避免了人流的交叉拥挤。

从阴凉的峡谷中出来,顿感外面世界的闷热。导游又带我们走进所谓的猕猴谷。据说里面生活着野生太行猕猴,但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的。面对如此浩荡的游客队伍,除了峨眉山那些敢在光天化日下行抢的蛮猴,一般的猴子哪里敢下山呢?进山谷没走几步,便有一个大笼子,里面关押着几只猕猴。其中一只还是抱着小宝宝的猴妈妈。除了管理人员给的食物,很多游客也投喂食物,所以这几只猴子还挺算体态丰盈。失去了自由,却落个母肥子胖,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吧。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我们又奔赴红石峡。此峡深约68米,石头的确都是红色的。这是因为岩石中富含矿物,又曾经长期受到海水的浸泡。数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巍峨的太行山还是一条海岸线。沧海桑田,沧海高山,在时光的无垠面前,人世的更迭变换是多么的短暂渺小!

我们先跨过一座石桥,然后顺着石阶下到接近谷底的栈道。栈道都是在陡峭的石壁上开凿出来的,有些地方需要弯腰侧身才能通过。顺着栈道蜿蜒前行,轰鸣的流水声渐渐入耳,三条较大的瀑布也依次呈现。第一条瀑布是此行所见最直爽的,它从数十米高的崖顶直泻而下,毫无遮拦,毫无阻挡地拍打在崖底一块平坦的巨石上,飞溅而起的水花水雾就像一大朵白色的花。第二个瀑布的水量更大,沿着山崖,流经三层台阶,注入谷底一个深深的水潭。当我们在这里流连忘行之际,一位同事的手机落进了这深不见底的潭中,化为永久的留念。第三条瀑布位于红石峡的尽头,是最高最大的一个。它气势恢宏,如百龙出洞,顺着层层叠叠的山崖奔腾而下,有的地方白浪翻腾,有的地方如丝如缕,可谓仪态万方。

我们在这条瀑布下休息了一阵,便沿石阶上行,登上一座大坝。大坝的后面是一个狭长的水库,绿水映着青山,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我们第一天的旅程也就到此为止了。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将行李集中后前往茱萸峰。此峰是云台山景区的最高峰,海拔1300多米。景区介绍中说,王维在重阳节登上此峰,写下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但似有牵强附会之嫌,大家查查该诗的注解就可明白。)单从海拔高度上来看,茱萸峰不是很高,但它山体高大,陡峭险峻,气势恢宏。当然,这也使它成为行路艰险之地。从1977到1987年,为了打通山路,便于晋煤南运,当地人民挥汗洒血,在崇山峻岭上开凿了13条隧道,修筑了一条省级公路。现在,从山西长治到河南焦作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这条公路的主要用途变成了旅游通道。当年的艰险成了今天旅途中的乐趣,这也应该算是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吧。

为了穿越这13条隧道,我们要先换乘稍小一点的大巴。前两个隧道很平常,从第三个开始就大不同了。一般的隧道都是笔直的,而这些隧道是沿山体开凿的,车辆在隧道中还要盘山而上,甚至急转弯,有的角度几乎达到180度。在漆黑的隧道里,车灯照射着嶙峋的石壁。大巴似乎随时可能甩得飞起来,撞在石壁上,那种惊险刺激的感觉,是游乐园中的娱乐设备无法比拟的。

停车场位于海拔900多米处。在登山路程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座亭子。我便在这里歇下来。因为通过望远镜,我发现在峰顶下山的路上有一小段非常陡峭、类似天梯的路。对于我这样的恐高症患者,这一小段难比登天,于是干脆放弃。坐在亭子里,吹着清凉的山风,等了约一个小时,同事们便陆续下来了。听他们说上面正在修庙,风景嘛,不过尔尔。

吃过午饭,我们便告别了云台山。下午主要是购物。导游小姑娘服务得还令人满意,大家看在她的面子上多少都买了些东西。过程就不罗嗦了。

回想这次云台山之行,有两个词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婉约与豪迈。行走在云台山的山山水水之间,就像徜徉在或婉约或豪迈的宋词的世界里。在云台山,山是豪迈的,水是婉约的。在云台山的水中,潭瀑峡是婉约的,红石峡是豪迈的。如果只是婉约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果只是豪迈如“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宋词的世界就不会那么精彩。一个景区,如果缺了水,就没了灵气,只是粗犷干涩;如果缺了山,就没了脊骨,只是平淡含混。美的,就不能是单一的。云台山的美是丰富多姿的,它令人企盼、令人流连、令人回味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在婉约与豪迈之间(河南云台山游记)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68246-1.html
本文关键词:在婉约与豪迈之间(河南云台山游记)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