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埔客家人的地盘,来碗粄条尝尝是一定要的。这天刚好跟朋友一起来到她的故乡新埔,以前从来没有来过,所以对这个地方完全陌生,也是第一次知道新埔粄条很有名。不然我只知道每年很多摄影人跑来这拍柿饼啊!! 在车上听朋友讲着,网络上也有新埔人这么说,当他们从小到大吃习惯家乡的粄条以后,到外地就不吃粄条了。虽然苗栗、美浓也卖粄条,可是她说一样 的客家粄条还是有不同的风味。这大概除了对家乡味的骄傲,也是种味觉记忆的怀念。就像我每次回到台南喝到一碗新鲜温热的牛肉汤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啊! 这天来到新埔很幸运,刚好有当地人可以带我来到这家店。虽然我给它名字叫“老牌粄条”,但是说真的我完全找不到它有店名的招牌。但因为是老店我就自己起了这个名字,是不是只有30年呢?我猜应该更久。只是我朋友从小吃到大,所以说是在地老店完全不为过。 据说是早上五点就开始营业,以前更早是凌晨两点就开始卖了。只有营业到下午一点就收摊,前来的人络绎不绝。平常日这边的游客鲜少,因此粄条店虽然相当多,.而且每家也都不少媒体采访过。 但是只有在消防局对面的这家老店在这种平日中午人最多,其他的几乎都没有什么人。 据说在地人只要一说:要去消防队吃吗?就都知道是这家了。每个人上门都先问一句话:“还有粄条吗?还有粄条吗?” 很幸运这天我们吃到最后三碗,后来的客人都因为吃不到粄条相当落莫啊。不过这家店很少会听到游客或节目提到,因为它不在主要的道路上。加上完全没有招牌,所以对于初来的游客是完全不可能会发现或提起兴趣进来的。 店面很简单,有骑楼的座位,摆上几张桌子,只是35度的天气坐在这不太适合。所以也会有里面的位置,半开放式有开空调,空间不大却是相当有怀旧古意,全然就象是个古早味小面摊而已。 这也是我喜欢新竹这个地方的原因之一,在这边还有很多老建筑。餐点的选项也很简单,就是汤与干的粄条/米粉/面这样,再加上小菜的选择,重点是很便宜,一碗虽然只要35元。可是份量跟市区的大碗面差不多,加点小菜就可以吃很饱,但可能中午十一点半过后要吃到粄条就要靠运气了。 清爽的高汤、嫩透的粄条、满满韭菜、些许豆芽再加上一把油葱酥,简单朴实,却能让许多人一吃就是三十多年。 一碗好吃的客家粄条重要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大骨熬煮出来的高汤,清澈带点油香,甘甜不油腻,温热的入口很舒服。即便是这样炎热的夏季,也完全不会觉得燥热啊! 而主角的新埔粄条也跟苗栗的不一样,以在来米为原料纯手工制成,不多加进蕃薯粉之类的材料,所以吃来是薄、水、嫩爽滑..或许没有Q的口感。但却更是吸附饱满的高汤鲜甜,又带起油葱的香气。 第三个主角就是这个自制的油葱酥,店内也好像可以买得到。酥、香,而且香气特别饱足,可以跟店家多要一些,其实不加小菜光这一碗就能吃得很饱。 这是干粄条,不过是已经拌开的模样。其实好像很好吃,但因为是朋友妈妈点的,愿意让我拍照就很感恩了!不好意思跟伯母说借我吃一口,所以无法分享口感啊。可是淋在上面的酱看起来很诱人!而且份量也多一点! 再来这道也是新埔在地名产“胭肠”,又叫灌肠或粉肠,据说是1949年时就出现在新埔的小吃。但跟我们一般在市区平常吃的粉肠是不一样的口感, 它是用将蕃薯粉拌水,加入瘦猪肉、五香粉和酱油等配料,灌入猪小肠后用沸水煮约三十分钟,煮熟后用电扇吹凉即可。吃起来是两种口感兼具,带有蕃薯粉的Q软 跟内馅猪肉的扎实咬劲,调味可以沾金桔酱。我觉得味道的印象让我蛮深刻又喜欢,真的推荐必尝。最后就是五花肉切盘,川烫过的QQ口感,带点姜丝。 当然这个新埔人自制的金桔酱也是要来一点,金桔的酸涩味蛮新鲜的,外面一般不太吃得到这个酱啊! 相较于苗栗金榜跟赖新魁的粄条,新埔粄条确实呈现出不同的在地风味。而且我觉得能保持这样的特色也是件好事,加上新埔这个地方的感觉。 其实跟我家台南新化镇的感觉很像,小小的乡镇,却保存了古早的味道。老建筑、老味道还有老人情味,走在巷弄中,感觉到的是纯朴的宁静。 吃完午餐跑了一趟湖口老街,好像现在台湾的老街都是一样的视觉感。不过平日的湖口老街几乎店都没开,游客加上我们也不超过六个。 也是一模一样的安静,老人们在骑楼下悠闲的聊天,时间好像就可以这样停滞了!本来想到老五咸粥造访,结果时间来不及啊,只能下一次再去。不过如果有到新竹,不妨多跑一趟新埔,来试试在地人的粄条老店吧! ◎介绍店铺:新埔 老牌粄条 ◎地址:新竹县新埔镇广和路3号 ◎电话:None ◎营业时间:05:00Am-01:10Pm ◎消费提醒: 1.位置在新埔镇消防局对面 2.想吃到粄条建议11:30Am前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