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号称天下第一祖庭。 河南到处可见这第一那第一,进得少林寺抬眼一看又是第一。所谓第一是因为达摩在此创禅宗,看来,达摩派也流俗。 近年来一提少林寺就让人想起武僧和功夫,少林怎么变成了武学概念?这电影、小说的力量真大,活生生把中土禅宗真髓变成了盖世武功,菩提达摩只剩下一苇渡江、卓锡点井。现下少林周围共有七八十所武校,也许少林的文化日渐式微,只能打出武术这块招牌扩大知名度,多赚些香火钱。 其实少林寺就是一个象征,是大乘禅宗得势后的沉默螺旋效应使其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成为后释迦牟尼诸宗中的强势宗派,是拈花微笑在中国生根开花的祖树,因为拈花微笑是这一派讲的故事。千百年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高山仰止。 禅宗有两个著名的故事。 一,拈花微笑。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说法,闭口不言,拈花而立。全场只有迦叶微笑。释迦牟尼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与迦叶”,从此磨柯迦叶就成为西天(印度)禅宗初祖。后来磨柯迦叶将法脉传给二祖阿难尊者,法脉迭传至第二十八祖菩堤达摩,达摩到中国传教,成为中土禅宗初祖。 二,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五祖弘忍挑选继承人,令其徒各作一偈,若悟大意,可付衣钵为第六代祖。大徒弟神秀,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杂役和尚惠能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见偈惊异,各相谓言,奇哉不可以貌看人。五祖遂授于衣法,命其为第六代祖。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沩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 去年去南华寺,才知禅宗本相实为辩机。比达摩早一百多年的庐山道生和尚提出“顿悟成佛”说。菩提达摩在释迦牟尼 “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各自修行,即可获启发而成佛”,唐初惠能发展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将达摩的“修行”理念进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修道不見得要读经,甚至无须出家。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甚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这样就走得太远了,从前的得道高僧连吃了五个饼后再吃第六个就吃饱了,而饥肠辘辘的现下僧人直接吃第六个饼,不但吃不饱还会怀疑从前的高僧是不是说了假话。 禅宗的哲学一方面高度的理性化,以抽象涵盖众多具体;另一方面没有神学气息,三教九流殊途同归,成了大众连锁快餐“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结果必定是由专制走向无政府。 在少林寺,看到众僧人终日为熙熙攘攘红尘包裹,做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确实不易,特别是有了手机电视互联网,有了单独的门票,有了释永信,就更不可能了,只有拿慧能说事儿,可是慧能那一套飘忽不定,法无定法,只能然后知非法法也,结果是无。 对游客心怀怨气的少林寺年轻和尚青春勃发又无时不受时尚潮流勾引和冲击,又没有“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的决心、勇气和毅力,他们的前途是什么呢?他们做和尚动因是什么呢?他们为了什么呢?史上多次毁佛,根本原因是僧人与世俗争权争利,也是僧人们自己都不信自己的主义自己的旗号,现在少林寺上万僧众何尝不是如此,谁养活他们呢?养活他们做什么呢?门票100元(尽管不都是少林寺拿走),也够老百姓迟疑一阵子。 我们走得太快,岔路又太多,灵魂都跟不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