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故里所见 到河南,一定要到杜甫故里看看,我早有这样一个愿望,这一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2004年7月31日,我和晓明、老许从洛阳乘汽车去巩义,去参观宋陵和杜甫故里。两个小时,汽车就到了巩义车站。车站不远处的路口,我们看见一尊高大的杜甫塑像。杜甫披着披风,高高站着,关切地望着前面的土地和这土地上的人民。 心里是激动的,因为我们毕竟到了伟大诗人的故乡。 “杜甫故里在哪里?”下车后,问了几个当地人,都说不知道。 好容易问到一位,说可以乘公交车去。在公交车站,我们又问了几个人,有老年人、年轻人、本地人、外地人,竟都不知杜甫故里在哪一站下车。 上了公交车,售票员告诉我们,到站街镇下车。到了站街镇,下了车,我们想,这里总应该有一些杜甫故里的标志或宣传品什么的。可是,什么都没有。 我们只好再问镇上的人,当地人有的摇头,有的说,大概还要往前走。 我们三人背着背包,朝前走,走出了站街镇,走过了几座桥,已到乡村了,再问一下,说就在前面山头边。再继续走,见有几间房屋,像是一个村落,又问了一位老乡,老乡指着前面一片瓦砾地,说:“那就是”。 我们原以为,杜甫故里应该有个围墙,有个大门,大门上应该有显眼的牌坊或标志,还应该有石狮、石马等。应该是个像像样样的景点。 可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竟是一堵破墙和一片瓦砾地。一块刻着杜甫故里纪念馆的石碑和一座内立清代碑刻“唐工部杜甫故里”的小碑楼,孤单地立在旁边。 破墙已没有门,我们从断墙中走进去,里面是一个院子,院子里满地都是碎砖、破瓦、马粪、垃圾,其间杂草丛生,约有半人高了。正如杜甫在《春望》里写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满目凄凉的情景。 我们循着依稀可辨的小路进去,在杂草和树丛中,找到了三间坐东朝西的窑洞,北侧的一间有“杜甫诞生瑶”五个大字,当时不知是何人题的,后来在电脑中查了资料,才知是郭沫若题的,窑洞边有一个简要的介绍:诗圣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即诞生在这深十一米,宽三米的瑤洞中,在这书香门第里度过了他天真烂漫的童年。 哦!伟大诗人杜甫原来就诞生在这里。我们的心为之一震。 窑洞的门锁着,窑洞前,还有一位美国朋友立了一块碑,碑文是一首诗。 旁边还有两间窑洞,门是开着的,里面铺了一些稻草,好像曾养过牛或马。 满目疮痍,满目荒凉,这里哪里像杜甫的故里,这里比普通老百姓家都不如,简直就是垃圾场、饲养场。我们的心窒息似地难过,我们实在不能相信,这是事实。 我们不能相信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会遭到这样的待遇。 我们不能相信1962年就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杜甫,会遭如此恶运。 我们不明白,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人民诗人,他的乡亲们为什么如此冷漠。 走出这荒僻的故里,我们还在左顾右盼,说实在的,我们还是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希望能在附近找到一座有关杜甫的纪念馆,可是,找来找去,什么都没有。 作为中国人,从小学开始,有的从3岁就开始背诵杜甫的诗,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开颜”,杜甫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哺育着熏陶着亿万中国人民,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受到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崇敬,整修杜甫故里,是于国于民于己都有益的大好事,为什么改革开放那么多年了,巩义没有行动? 杜甫一生都不得志,到晚年,贫病交加,生活更艰难。“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最后在湖南平江县洞庭湖附近的船上,与世长辞。在杜甫逝世一千多年的今天,在全国人民奔小康的21世纪,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加珍惜杜甫留下的遗迹,保护好这些遗迹,以告慰伟大诗人的在天之魂。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绝不会相信,这是世界级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诞生地。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们绝不会相信,杜甫在自已的故乡,竟遭到如此的冷遇。 可悲啊!杜甫。 可悲啊!巩义。 杜甫啊,什么时候,你才能荣归故里? 2004年9月8日于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