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通过行走,来学习历史,实在是一个好方法。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历史资料可以是在之前准备充足,也可以看到不懂的回来再翻阅查找。当然先学后行会更好一些,不过由于这一次去的很多地方都无法预知。所以我这次主要是通过后一种方法,又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上了王莽岭之后,回来再看王莽的资料,以前大家提到王莽就想到他篡政,其实他也做了不少改革,只不过改的不成功、失败了,所以坏名声留下了,不公呢。 这次出来本来并没计划在邯郸停留,只是因为火车票不好买,就托了大学同学“田大伯”(女同学当时起的绰号)帮忙,所以邯郸是非去不可的了。 关于邯郸学步 今年春,几个邯郸同学要聚会,在班级网上拉客,我们开玩笑说:我们可不敢去,去了都不会走路了。起因是来源于那个成语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说的是从前有个人在邯郸学习怎样走路,还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却又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这次老田吃饭时说,据他研究其实邯郸学步学的不是走路,而是跳舞。后来据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说明,确实如他所说,是学跳舞。 这里还有个佐证:《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位学者型的记者秦京午偏想钻钻这个牛角,有一年他来邯郸参加太极拳联谊会,参观了学步桥后,就对这个古邯郸走步姿态问题发生了兴趣。在钻了两天图书馆后宣布:他发现"邯郸学步"的"步"不是步姿而是舞姿,即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女子鼓鸣瑟,踮履","踮履"即脚尖着地跳舞,并进而推断出"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芭蕾舞,而邯郸是其发源地"。 关于邯郸的成语 去了才知邯郸故事太多,成语太多,从越武灵王开始讲起,简直就是成语之都,这一点似乎是任哪个城市也比不过的,也懂得了为什么说燕赵多义士。所以才有了学步桥边那块大石头,上面刻了很多和邯郸有关的成语,大家有兴趣可去查阅或亲临游览,仅我轻轻一点就查到了如下: 以卵击石 赏罚分明 瓜田李下 路不拾遗 鹿死谁手 市道之交 这么多成语里面,至少我知道它还少了一个“胡服骑射”。 关于邯郸博物馆 我只想推荐大家如果顺路去邯郸的话,有时间一定要去它的博物馆参观一下。 邯郸博物馆为什么值得赞?首先是文物价值高,其次是布展好,第三是收费低,是一个寓教于博的好地方。 它的镇馆之宝是战国赵王陵青铜马,该故事请参见《国宝档案》,惊险曲折。 还有邯郸石刻展,将邯郸周围的所有有价值的石刻一一记录展出,有些佛像十分精美。 特别有个茹茹公主(东魏)墓藏展,它的陶俑人物众多、神态生动,服饰精美,我还注意到这些陶俑人物的表情,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头百姓,他们都安详自得,面带微笑。不知在万恶的封建社会,他们都美什么呢? 如果说咸阳的汉昭陵好是好,但是看一次要收百姓90元,未免宰过了些,可是这邯郸馆全馆收费5元钱,能看到这么好的各式文物,这应是邯郸市民的荣幸;而且,丛台公园也是免费的。什么时候,能把这种寓教于博、寓教于山河又惠及百姓的政策推广到全中国各处,则我等幸甚。 关于镇馆之宝青铜马在这里先吊吊您胃口,以下是中央台节目《国宝故事》开头,剩下的您自己查查去吧: “我今天要为您介绍的国宝是三匹青铜马,它们形体壮硕、造型精美,价值连城。这三匹青铜马铸造于战国时期,它们在河北省邯郸市的黄土地中,静静地躺了两千多年,平平安安、与世无争。可是1997年的一天,这三匹青铜马被人挖出后,就历经坎坷,因为挖掘它们的不是专业考古人员,而是利欲熏心的盗墓分子!那这些青铜马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这三匹青铜马铸造技术精湛,动感十足、栩栩如生,它们造型各异,或低首伫立,或昂首欲行,看起来十分逼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