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北京与正定,保定一起并称为“北方三雄镇”。 5 月1日 多云 隆兴寺 木塔 砖塔 青塔 华塔 长乐门 早上八点半就到了西站,入口处正进行施工改造,进站的庞大人流被工程的脚手架汇聚成了两道细流缓缓向安检口处涌动,好在时间尚早并不着急,而算好时间前来的旅客就没那么悠闲了,口中不停的喊着:“让一让,快开车了”,但早已亲密无间的人群很难再为他们开辟出另一条捷径了。 动车的一等座位我还是第一次享受,的确有些舒服,靠在明亮的窗边,湖光山景匆匆的在身旁流过,两个小时的旅程也不那么枯燥乏味了,“石家庄就要到了”。 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车站,石家庄站的外观还是相当大气的,但售票厅却显得寒酸,里面的空气闷热污浊,顶子上的几个吊扇拼命的呼呼转着却也无能为力。每个购票窗口前都排了长长的队,随便加入了一个,翻看着刚刚购来的石家庄地图。前队的两个小伙子因为插队起了摩擦,在相互呼喊了几句震慑人心的口号后不了了之了。终于赶在售票员即将午饭之前买到了次日去往保定的车票。 一出车站就去寻那趟到正定的201路,遍寻不到,于是听从了卖地图的大姐的指引,走到火车站旁的公交客运枢纽坐31路车。这车子人很多,索性赶上了两辆连发车坐上了座位,车子经过了石家庄的市中心,人声,叫卖声,汽车喇叭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车子行了约一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终点—正定小商品城,打了出租车直奔隆兴寺。 隆兴寺被当地人称作大佛寺,因寺中大悲阁中的铜制大佛而得名。寺门口游人如织,小贩也很是卖力,不停的跑来向我兜售香烛。我信佛,但不拜佛,佛在心中就已足够了,于是直接到售票口买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的金字牌匾。由此向前是六师殿,正在重修,路旁边囤满了游人出资购买的砖瓦,上面用红色漆笔写下了捐赠者的姓名。再向前是摩尼殿,面南是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文殊、普贤二菩萨的塑像,朝北的就是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倒坐观音像,雕像的造型优美自然,尤其那双栩栩如生的眼睛,灵动有神,仿佛正慈祥的看护着芸芸众生。穿过了戒坛便可看到转轮藏阁和慈氏阁分东西而立,转轮藏阁内的木质转轮工艺精巧,据说手指轻轻触碰就可以带动起整个庞大的转轮,可谓匠心独具。慈氏阁中有一尊宋代木雕的天冠弥勒佛,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再向前就是康熙和乾隆的御碑亭,旁边还有一块隋代的“龙藏寺碑”,据说刻有1500余字,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典范,被王国维誉为“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再往前就是隆兴寺的核心建筑大悲阁,大悲阁与御书楼和集庆阁三阁并立,巍峨壮观。大悲阁中就是著名的大铜佛,又称千手千眼观音。大佛始建于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铜佛矗立在 额外花费五元购得登上大悲阁的门票,楼梯坡度很大,于是缓步而上,在二层,三层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大佛。 大悲阁后就是隆兴寺最北端的毗卢殿,是1959年由正定崇因寺迁来。殿内的铜铸毗卢佛,构思奇特,造型优美。 在隆兴寺后还有一个人工修建的花园,园内立有一座“三世中丞坊”,它原建于明万历十九年,是2001年在修河工程中发现的,修复后移至这里。这座中丞坊是当时的真定知府尹应元与同僚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瓒、许金、许守谦祖孙三人修建的。中丞枋后的龙井据说古时会涌出涓涓泉水,并不时伴有神龙出没。正巧在园中遇到正定旅游节的表演,几位当地妇女,伴随着不同的伴奏,手执各种不同的道具,可以表演一下午的歌舞,绝无重复,倒也看得有趣。 离开了隆兴寺,就叫了个三轮,去看著名的正定四塔和古城长乐门。先去了天宁寺的凌霄塔,又称“木塔”,它始建于唐咸通元年,宋、明、清均有修葺,塔身是砖木混合结构,塔分九级,高 随后到了开元寺,它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原名净观寺,隋开皇十一年改名解慧寺,唐开元年间改名开元寺。寺内现存钟楼、砖塔和法船殿遗址。寺内并立着一钟一塔,我们常见的寺庙格局均是钟楼与鼓楼对立,而这种塔与钟楼对峙的平面布局国内就仅此一例。 钟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单层歇山顶式二层楼阁,高 开元寺须弥塔,又称“砖塔”,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唐乾宁五年重修,现仍保留唐塔的特征。砖塔呈方形,高 出了开元寺便走上了正定历史文化街,临济寺的澄灵塔,又称“青塔”,便隐匿在街道左手的小巷之中。它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塔高33米,分为九级,塔身为砖砌,呈八角形。塔前白玉护栏上的童男,童女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正定古城南门里的广惠寺多宝塔,又名“华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金、明、清皆有修葺。塔高 出了广惠寺不远就是正定古城的南门—长乐门,城楼上的“三关雄镇”仿佛诉说着这个千年古镇的辉煌与历史。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播撒在城墙上,越发显现出古城的沧桑与厚重。正定历史悠久,有着2400年的建置史和1600年的建城史,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居住。正定,“当燕赵之冲、雄于河朔”,“为京师辅郡、南北襟喉之冲”,“正定一路,山蟠西北,犬牙交制,实天作阻固,以限夷夏。故其势利守御,所以坚人心而作士气者,莫敢忽也。”由此可见,正定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汉高祖的三征东垣,韩信的背水一战,明燕王的靖难之变都发生于此。正定拥有者深厚的文化底蕴,鼎盛时期的“四塔八大寺”昭示着这里佛教重镇的地位。 正定最出名的人物当属常山赵云赵子龙,子龙的长坂坡单骑救主,截江夺阿斗,定军山勇救黄忠,这些故事已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在我的心中,一向以为子龙是五虎上将中最为德才兼备的一人,有勇有谋,但似乎刘备却只重用自己的两位义弟,而忽视了子龙的才智,只有诸葛亮慧眼识人,才使子龙这匹千里马不至于明珠投暗。刘备招亲,诸葛亮吩咐子龙随行;他去东吴舌战群儒,借东风,接应他的也是子龙;诸葛亮智收姜维,也是派子龙取接姜维老母,诱降的姜维。 据《三国志》的记载,子龙是于成都无疾而终的,前一阵热播的电影《见龙卸甲》把他的死因归于兵困凤鸣山,诸葛亮计谋的失败,心底里却有某种情绪与这种说法暗合,倒是希望心中的常胜将军死的更加壮烈些。思绪至此,仿佛已看到一白袍银甲的小将立于正定城门之上,高声断喝:“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这次没时间去正定的赵云庙看看了,下次应该补上。 坐2路公交车去正定汽车站,赶上了201路返回石家庄。华灯初上的时候在燕春饭店附近下了车,在北国商城附近转悠寻找吃食,正好看到对面华庭大厦上“峨眉小镇”醒目的标志。餐厅的装修风格类似于北京的麻辣诱惑,要了红酒雪梨,荷叶饼粉蒸肉,金沙脆皮鸡,峨嵋炒饭和广州炒饭,饮料则是服务员推荐的青柠冰水。红酒雪梨果然名不虚传,外观,味道俱佳,是一道不错的开胃菜;荷叶饼粉蒸肉却有些失败,粉蒸肉中的麻椒过多,反而抢走了肉的香味,正宗的川派粉蒸肉是把炒米和干辣椒混合炒制,肉香味浓,加入麻椒反有些画蛇添足之举;点金沙脆皮鸡之前,想象这道菜该是鸡肉上面布满蒜茸,从而达到“金沙”的效果,结果却并非如此。鸡肉旁只放了两小盘佐料,一盘蒜汁,另一盘却无论如何尝不出味道,金沙的效果恐怕只有把蒜汁淋在鸡肉上才可实现,尝试把鸡肉沾入蒜汁,味道怪异,随放弃了金沙的念头,白嘴吃起鸡肉来,滋味却好得多;广州炒饭类似于普通人家的蛋炒饭,并无出奇之处,更喜欢峨嵋炒饭,腊肉丁加入炒饭中,为其增加了一种独特的香气。 饭后被携程电话告知,原定的如家国大店已被取消了,正巧抬头就看到燕春饭店旁的速8酒店,被安排到了临街一侧的房子,有些吵闹,好在一天的旅途颇为辛苦,在挂掉了一个骚扰电话后顺利的进入了梦乡。 早早退了房间,出门过了条马路就到了人民广场,再循着路向前就在马路对面看到了河北省博物馆。馆前的广场上,一个啤酒品牌正在做促销演出,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于是急急逃离这里,向博物馆大门奔去。哪知博物馆近日正在改造,目前只有抗暴风雪的事迹展,无奈只有改去火车站前的石家庄解放纪念碑转转。 石家庄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用攻坚战术打下的第一座较大规模的城市,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纪念碑前是一座解放军骏马扬威、挺坐举枪的雕像。纪念碑是由碑文台和主碑组成。碑文台为紫红色花岗岩石碑,正面是当年战役指挥者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石家庄解放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为“石家庄解放纪念碑记”。石家庄解放纪念碑由七块高低错落的板柱构成,其中五块形似枪杆刺刀,拔地而起冲向云天,象征着勇敢前进,又象征团结和力量,下部两块形似被打开的石门,喻示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在石门的左侧花岗岩石上,雕刻着朱德总司令1947年11月所写的“攻克石门”诗句的手迹。 匆匆告别了石家庄,乘下午汉口到北京的动车一个小时就到了保定。保定火车站有些破旧,完全看不出曾经作为河北省省会的辉煌。保定历史悠久,自古为京畿重地,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之名,意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历史上,每次战乱,打北京先打保定,可见保定起着京都门户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为省会和省辖市,1958年,省会迁去天津,1966年,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省会迁去了石家庄。 在秀兰饭店放下了行李,马路对面坐上了8路公交车直奔市中心。在最繁华的古莲池附近下了车,回身就看到了直隶总督府。它是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最高军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也是我国现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 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由此可见当年直隶总督府的重要地位。大门外原来还有一组建筑,包括东西班房、东西辕门、照壁、旗杆、石狮、钟楼、鼓亭,它们构成一重封闭的院落,可惜有些今日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对石狮和旗杆。 曾国藩,李鸿章这对师徒因为镇压太平天国和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在人们心中颇不讨好,但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人物往往也是如此。曾国藩的很多学术政治观点至今证明都是值得后世颂扬的,而李鸿章主推的洋务运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设立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津榆铁路、开平煤矿、建立北洋舰队等也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这些在总督府内的曾国藩生平展中都有介绍。而府内的其它清代历史展览更是一堂堂生动的教育课,让人知历史,明古今,使人流连忘返。 古莲池公园就在直隶总督府的斜对面,可惜时间已晚,早已大门紧闭。天主教堂是开放的,随时欢迎着我们这些远来的朝拜者。教堂始建于1905年,原名“圣伯多禄”教堂,由法籍传教士所建,是一座气势恢宏,风格典雅的罗马式建筑。教堂后的附楼早已破败不堪,一只小猫在圣母像前踱来踱去,它也该是个悯诚的朝拜者吧。 教堂不远处就是保定的钟楼,又称古鸣霜楼,时间太晚,已不让进去参观了。保定著名的大慈阁就在不远处,也只能在外边仰望一下它的雄伟,体会着“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的意境。 由古莲池向东,莲池南路向南,街道立刻安静下来,路旁都是五金店铺,几次怀疑走错了路,终于在两个路口后寻到了奇芳阁,房顶的广告牌“这的确是保定味道”让我立刻有了不虚此行之感。 一层已经满座,被服务员介绍到了二楼,这里几个散座格外安静,正合心意。随手翻看桌上的菜单,精美的有些爱不释手,前后翻看多次之后终于踌躇的点下了:李家蒜香骨,双味素丸子,腊八蒜烧茄子,酱烧腐竹和番茄疙瘩汤,既然到了保定,主食自然责无旁贷的落到驴肉火烧之上。 乘着等菜之机,又仔细欣赏了一番菜单,不自觉地滋生出一丝顺手牵羊的邪念来,服务员仿佛已洞察了我的念想儿,趁着上菜取走了菜谱,想来定是有同好已早有先例了。李家蒜香骨出自菜单首页的特色专栏,可见其分量之重,味道也很是不错,只是排骨之上的肉食甚少,多是些无肉之骨,真是应合了菜名中的“骨”字,对我等这些肉食动物却颇有些不厚道了;同出自菜单首页的双味素丸子要量足的多,但感觉却不如普通的小丸子入味儿,而且丸子大起来吃的也不是那么方便了,不过味道还是可以;腊八蒜烧茄子是一道少见的菜,之前只以为腊八蒜是和饺子一起吃的,还不知用它烧菜的味道也不错,菜中更是用了保定三宝之一的面酱,有这两大宝物辅佐,茄子的味道自然也错不了;酱烧腐竹的味道更是应归功于保定面酱作用,腐竹本是个极易入味儿之物,面酱的香气与甜香完全融入其中;番茄疙瘩汤汤鲜料足,已很少能在菜馆的汤中寻到这么多的疙瘩了。 之前曾在北京的“老驴头”连锁品尝过驴肉火烧的滋味,与奇芳阁的驴火相比,我似乎更中意前者,也许有些先入为主的关系吧。驴肉火烧据说起源于明初,朱棣起兵谋反,杀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打了一场败仗,燕王眼瞅着饿得就要见阎王去了,士兵出了个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杀马吃。其实所谓“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纤维比较粗,不是特别好吃,但是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哪知味道还很不错。于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杀马做“马肉火烧”,而且马肉火烧因为曾经被皇上吃过而声名大振。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因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马,这里的马可不是做火烧吃的死马,而是活生生的战马,马成了战略物资,当然就不能由着老百姓做火烧吃了,但是想吃马肉火烧了怎么办啊?于是就出现了替代品—驴肉。驴肉纤维比马肉细腻,而且纯瘦不肥,自古就是下肴的佳品,正所谓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烧饼的脆和着驴肉的软,再加上汤汁的浓郁,在口齿之间蔓延徘徊,美味无比。个人更喜欢用油油酥酥,热气腾腾的烙饼卷着驴肉吃,与北京的烙饼卷天福号酱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本店敢于自夸是“地道的保定味道”,我作为外地人自然对此深信不疑了,每道菜的味道都可圈可点,但它是不是最好的保定味道我还不敢妄断,也许在品尝了秀兰饭店的“保定会馆”之后就会有所结论了。 清晨的天色阴沉,有些风雨欲来之像,于是决定放弃古莲池公园之旅,提前返京。我一向以为,对一座城市是始终要留一丝念想儿的。 在饭店旁的小摊上要了一个饼夹蛋夹肠,大姐娴熟在饼铛上打上一个鸡蛋,又撒了些葱花,熟练的把火腿肠切成小片,在饼中抹上了厚厚的甜面酱,鸡蛋火腿卷在一起递给了我。一口咬下,面酱的甜香与饼混合在一起格外的可口。我总认为葱,酱,饼的结合,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组合,从烤鸭,春饼,到肯德基的老北京鸡肉卷都是如此。保定的吃食有了面酱这个宝物护法,自然都难吃不到哪里去了。 在保定客运中心站坐上了回京的大巴,一路上用MP3搜索着各地的广播频道。在旅途中收听各地的广播是我的偏好,感觉那样可以更近距离的接触这个地方,融入这个地方。车子刚过了杜家坎收费站,窗外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不禁担心起回家的行程来。广播中适时地播放了一曲《雨过天晴》,车子到达六里桥客运站的时候,雨竟然真的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