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家庄到赵州桥虽然只有40多公里,但沿途路况不太好,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难怪在临行前同伴们为此而发生歧议,有人认为,不就是一条桥吗?是否值得颠波费时去啊。若不是附近没有其他名胜可供选择,恐怕也不会成行了。 不过,我是极力主张前去的,因为赵州桥早已是闻其名声,在小学就曾不只一遍朗读过介绍它的课文,尽管只有寥寥百余字,但幼小心灵中也留下过向往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加深,我愈发觉得赵州桥并不是一般的古桥,而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独特且有着桥梁鼻祖地位的石拱桥。 本以为赵州桥就在公路边的交通要道上,但下车后先是见到仿古的门楼,“中国赵州桥”的牌匾横挂在门楼上,原来这是赵州桥公园的正门。进入正门,迎面是一道巨大朱红大理石的影墙,刻有全黄色字体的《中国石拱桥》一文的节选,这是出自我国桥梁大师茅以升的手笔,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赵州桥的历史及独特的结构造型的奥秘,热情赞誉古人的勤劳和勇气。据说此文是现在的小学课文,但我记得当年的课文并非如此。 走过影墙,进入一条林荫大道,路两旁竟然对称树立了八仙的塑像,我非常诧异,因为我印象中赵州桥与八仙好象没有什么联系,莫非另有倚绕? 果然,导游接着的讲述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我明白这只是人们编造的神话故事,一来增添大桥的传奇色彩,二来表达对古代的能工巧匠的敬重。 当然人们也不会因此而忘记了赵州桥的真正建设者,隋朝工匠李春的塑像高立在桥的旁边,虽然史书并未记载过他的生平,只是在唐代的桥铭上有“赵郡交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十三个字,但其却凭借着这座历经沧桑的千古绝桥名扬四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选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赵州桥是我国唯一入选的建筑,我清楚地看到,李春的名字用中英文刻到了在桥旁的金色牌匾上。 路的端头,就是著名的赵州桥,桥面宽阔超出我的想象,据说差不多10米,用现时的眼光也足可以算是两车道了,而1400年前的建的桥能达到如此的宽度,不能不使人叹为观止,桥的坡度也极其小,尤如平缓的道路一般。据说这桥是当年南北通衙的主干道,相当于今天的107国道,可以想象到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 为了全方位欣赏,我特意走到了桥脚下,仰观大跨度的大桥孔,只见由20多排石砖整齐彻叠的跨孔似一道道长虹飞架,桥身还可见一排排铁拉杆。我寻找不到传说中的鲁班手印,却发现每几排石砖的颜色略有差异,中间的浅色,外边的深色,据称是不同年代维护替换所致。我不懂桥梁构造的技术,但深知日常维护的功效,赵州桥之所以能屹立千年,除了设计独具匠心,施工精益求精外,历代的保养也功不可没。 看罢桥孔,我才踏上赵州桥,虽然只有50多米的桥面,我却走了足有10分钟。桥面的石板大小不一,排列得整齐且有规则,在面行走颇为舒适。由于错过了导游的指引,我只看到传说中的驴蹄印,其他两处痕迹找不到,不过桥栏板的浮雕蛟龙、浪涛和云彩唯妙唯传,令我目不遐接,而望柱的造型更是别具一格,两端似葫芦,中间是佛肚竹,也许有点暗喻祝福平安的意思。 站在千年古桥上,俯视静静流淌的交河水,环看周围已渐枯黄的树木,再联想到近年发生的多起新桥塌陷,不禁产生了一丝的叹息,也引发了无穷的感触。隋朝建桥的机制难以考究,但赵州桥千年不倒的事实,应该是在设计上反复琢磨,选料时严格把关,施工中刻苦耐劳,精心细致的结果,相信还有必要的监督,绝不允许偷工减料的缘故。这与当今的一些豆腐渣桥简直有着天渊之别。我不知道隋朝建桥是否有利可图,但建成的桥确实提供交通方便,促进发展。起到了利国利民的作用,李春无疑是建筑业的楷模,因为他把建桥视为造福后代的百年大计,重视确保工程质量,并不注重赶工献礼和标志性工程,古人尚能如此,科技发达的今天应不会很难,组织建设者的心态和表现十分重要,腐败的交易、唯利是图、无视质量的行径,不仅建不成流芳百世的桥梁,而且一旦事故爆发,很可能遭到千万民众的唾骂与指责,落得个来人财皆空、遗臭万年的下场。 漫步赵州桥,我再次感到这绝非仅仅是一道桥,它既是一座人类桥梁史的丰碑,也是我们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同时也是折射工程建设者良心的一面透彻明亮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