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行走张安之紫云格凸河篇(二)

2016-1-15 00:00| 查看: 401|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那批贵阳人今天的行程安排和我们一致,先去盲谷,后到中洞。

  来接我们去盲谷的船,晚到了半小时。我们这些人,一艘船足够。过盲谷泊船点时,那批人先上岸,我们还要去一个景点,燕王宫。

  燕王宫的名字和张家界的天波府有得一拼,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大多数人对于燕王宫,第一反应,以为是宫殿之类的建筑。其实不是,所谓的燕王宫,只是天然形成的一个普通山洞而已。名字中的燕,指的是燕子。这个山洞,因为常年有大批燕子聚集于此,而得名。不过现在这个季节,要看到燕王宫容易,要见到燕子,难。

  快要驶进燕王宫时,右手岸边,一位忙着刷解放鞋的当地人,很敏捷地跳上了船。开始还以为这位兄弟,是搭顺风船的。等船驶进燕王宫时,他开口了,问我们要不要看攀爬表演,10元1人。所谓的攀爬表演,就是徒手爬上洞内一侧悬崖的指定高度,然后再回到船上。对于这样的即兴节目,我和骁飞都没有什么兴趣。

  对于我们俩而言,最感兴趣的是,燕王宫这个洞,如何天然形成?非常好奇。洞内没有出口,进去之后船还必须调头,原路出来。不远处有巨大水流声入耳,想必应该有地下暗河存在。目光所及处,上岸之后有小路蜿蜒向内延伸。听船老大说,可以由此步行穿越到小穿洞的,不过这类活动,一般人想都不用想,目前只有法国一位探险家带齐装备和同行之人入内,并成功在小穿洞现身。这,更引起了我和骁飞的好奇和神往。

  那批贵阳人弃船登岸处,我们也在此下船。那批人大多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估计平时以车代步,已经养成习惯。我们紧赶几步,竟然追赶上了他们。

  一清早吃的那碗方便面,到达盲谷时,已消化得差不多了,早知道应该多吃点,至少搞两个馒头之类的东西垫垫。盲谷的风景只能说一般般,不能下到谷底,是个遗憾。一路走来,游步道修整得非常好。每当转弯时,凭栏远眺格凸河,感觉非常棒。只是那条新修出来,供游客步行和电瓶车行驶,到达游船码头的公路,非常突兀,非常刺眼,很不舒服。

  从盲谷下来,已经是11点左右。我们身上的大包,上去时,交给向导看管。见到我们下来,有些埋怨,意思是说我们,怎么会去那么长的时间。这位向导,不是外人,就是我们昨晚住处王老板的父亲,据说年龄有七十岁。他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带我们走山路到达中洞苗寨。听到他的抱怨,有些不服气,心想有本事,你走快点试试。后来,我才知道我错了,人的确不可貌相,这位老大爷走起路贼快,一路到中洞,始终能把我和骁飞拉下五十米左右的距离,快到中洞时,我甚至都有了被拖垮的感觉。听说这位大爷,以前当过兵。难怪了,这当兵人的身体素质,我们是没法比的。

  那批贵阳人下了盲谷,就和我们分手了,他们是自驾一族,当然不可能和我们一起走山路,说好如果有缘,中洞苗寨见。

  去中洞的路一开始还是大路,当地人走的康庄大道,全部都是沙石铺成。看似好走,实际一走,就算脚下穿的是徒步鞋,时间一长,也不是很好受。乐观点想,权当是免费足底按摩了。

  大路走完,开始走小道。其实现在想想,在当时情况下,应该还是有大道可走。走庄稼地内的小路,可能是为了节约时间。走过小道,又回大路,继续免费享受足底按摩。走累了,停下略加休息,才发现自己已是臭汗一身。这见鬼的天气,怎么会这么热?

  路的下方,不远处有村落,和大爷一打听,说这个村落,名叫傍若苗寨。音译的名称,现在已想不起这两个字,应该如何正确书写,就如同之后还要经过的竹林苗寨,也是如此。说是苗寨,看上去和普通的村落没什么差别。除了老人还是身着传统苗族服装之外,其他的人,光从外表上看,很难区别他到底是苗人还是汉人。

  路的尽头,当地人房屋一幢。四下看看,好象无路可走。倒是山下方可见大路一条,通向远处。不会要让我们找路下去吧?这未免太有挑战性了。正疑惑间,大爷指着前方通往庄稼地的路,说,我们走那边。

  这种庄稼地间的路,修得太好,也没有必要。之前的沙石路,走多了,感觉有些咯脚之外,没有多大的难度。走庄稼地的路,难度感觉比走沙石路,要上一个台阶。之前也走过一小段这样的路,不过和这次的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看到不远处的竹林苗寨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找块平地,坐下来好好休息休息。如果运气好,能有小卖部可以买点冷饮解解渴,那简直是极品的享受!

  在竹林苗寨,找个歇脚的地方不难,要找个小卖部,却是比登天还难。临出门时,怎么也没想到去往中洞苗寨的路会这么难走,体力水分会消耗这么大。包里还有压缩饼干,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水,在这里,仅剩的一口也已经喝完,骁飞那边也好不到哪去。问问大爷,能不能想办法去老乡家里,讨碗水喝喝。大爷没说行,也没说不行。但一转眼的功夫,他就神奇般地端来了一碗水。

  劳烦他老人家跑上跑下,我们很过意不去。他端来的这碗山泉水,只是喝了两三口,想想还是无福享受。说是山泉水,但是碗底的沉淀物,还是让我犯起了嘀咕。这碗水喝下去会怎么样?真的不清楚。对自己的肠胃功能很有自信,但是要拿健康来做赌注,还真是豁不出去。

  最终还是决定不喝了,渴死也不喝了。拉上骁飞,去寨中转转,顺便看看,有没有可能喝到一口热水。刚走了几步,一旁晒着太阳很是悠闲的年轻人,好象猜透了我们的心思,冲着我们喊到,去我家坐坐吧。

  宁静的村落,很安逸。如果不是今天要赶到中洞,我是非常向往在此住上一晚,好好享受这逃离尘世的感觉,一定很美妙。跟着这个年轻人没走几步路,就到他家了。进屋的大门上贴着一大堆破旧的明星相片,说是门,装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效果。

  进屋坐下,发现屋内还有他的家人。环顾四周,有光线漏进屋内,这样的墙壁,是否能够挡风避雨?很是怀疑。但是看他们的表情,对此并不在意。炉上的水刚刚烧开,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把手中的水壶灌满。很是感谢他们,要是没有这些水,真不敢想象,是否能够平安走到中洞。毅行时,没吃的饿点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没有水,却是万万不能的。

  坐在一起,随意聊聊天。又一次发现,同是中国人,交谈沟通,很是困难。我们说的话,要放慢语速,他们才能听明白。他们说的话,基本上也要重复一次,我们才能理解。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交谈的兴致。在这里,大家是用心来交流的。

  他们要准备吃午饭了。所谓的的午饭,其实就是一碗饭,一碗青菜,无他了。看着让人心酸。和他们话别,离开苗寨,还要继续赶路。回首再望一下这古老陈旧的村落,不经意间,发现那位年轻人朝我们挥手告别,心中不禁涌起了一丝淡淡的感动。

  要走山路了,发现从大河苗寨到中洞的这条路,很适合驴子毅行。有沙石路,庄稼地小道,山间石阶路,总是在你精疲力尽时,给你一份意外的惊喜,有趣的很。

  冲顶的路不是很好走,好在不是很长。接下来还有一段下山路要走,坡度倒是很缓,慢慢地走,正好可以缓解一下疲劳。听大爷说,在这附近,解放前还有土匪出没。在这当土匪?抢谁啊,附近即便有村落,贫穷程度估计和竹林苗寨有得一拼。真是想不明白了。

  下山时,大爷说还要翻过一座山,就到中洞了。这句话重复了好几次,我开始并不为然,这山到现在已经不止翻过一座了,再翻一座又如何?何必反复强调。等到了山脚下,我才知道,我没有正确理解他话的意思,这翻字用在这里,实在太恰当了。要想上到山顶,没有任何台阶路可走,自己找可以踩实落脚的地方,慢慢地往上爬。的确是要翻过一座山,一点没错。

  值得庆幸的是沿途还有庄稼地,好几次实在找不到落脚点,不得已,只能往地里踩了。现在农作物大多已被当地人收割走了,否则的话,还不得给他们骂死。

  到达山顶,就是上洞了。好不容易爬上来,唯一想做的事,依旧还是找块平地,坐下来好好地缓一缓。体力已经感觉明显出现了透支。后来我才知道当地的孩子,有些为了去中洞苗寨读书,每天都要来回翻一遍这座山。唉,真是厉害。

  把气喘匀了,这才想起肚中已唱起了空城计,打开背包,找出压缩饼干,巧克力,一顿海吃。吃饱喝足,感觉人也比刚才更有精神了。

  从上洞到中洞,大爷说还有0.5公里的路要走,这半公里的路,全都是台阶路。不要说0.5公里,这样的路,让我走上1公里,都没有问题。回首望望,感慨颇多。公路有断头之说,山路,看来同样也是如此。在这里,一山两边,竟然差别如此之大,我今天总算是见识了。

  总算站在中洞苗寨进口处,这极其自虐的毅行之旅,终于划上了句号。中洞不象上洞,它是一面开口,如此还是两面开口,那就是上洞第二了。中洞苗寨,号称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听大爷说,在这洞里,目前还有二百个当地人居住,不愿搬出。真有这么多人住在这里?我表示怀疑。就我看到,居民人数并不是很多,见到最多,反倒是农家饭庄。

  中洞的房屋建筑很有特色,家家没有屋顶。在洞里建房,弄个屋顶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也没多大用处,反而遮挡光线。除了这种建筑有些特色,值得一看。在这里,还能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中洞希望小学了。

  整个小学共有六个年级,除了二年级,是放在洞中,找块平地直接放上桌椅黑板之类的上课之外,其余各班都有自己的教室。和前几年相比,感觉条件略有改善,至少二年级的学生,屁股下放的是椅子,而不是象我来之前,看到照片上那样,坐的是圆木。

  在洞内转转,四处看看。诸多细节,能给人带来颇多感慨,引人沉思。很多人会说洞内生活,冬暖夏凉,很是舒服。理论上的确如此,一天两天没有问题。时间一长,不得关节炎之类的毛病,那是很不正常的。中洞附近没有山泉水可喝,洞内的唯一饮用水来源,就是洞顶的滴水。水滴下来,拿个桶接好,然后再通过管子接到最底下的大桶里存贮。节约用水,放在城里,说说而已。在中洞,这一点是必须要做到的。洞中生活的艰苦与不便,可见一窥。

  说好如果有机会,在中洞相遇。那批贵阳人,还真让我们遇上了。他们是开车代步,然后再走一段山路到达这里的。比我们早到了半小时左右,呵呵,也只不过早到半小时而已。还没等我高兴,后半句话接着出来了,我们在走山路之前,已经在下面农家饭庄用过中饭了。唉,无语了。对于洞内当地人居住现状,还有小孩读书的条件,他们和我们一样,感慨多多。

  下午3点,孩子们放学了。我们也要走了,再不离开,今晚要么留在格凸河,要么住在紫云县城,二选一,就这么简单。既然有上洞,中洞,那肯定还有下洞。原先的计划,我们是过下洞,离开格凸河。不过现在看看时间,已没有可能走这条线路了。这不得不说,是此行的一个遗憾吧。不过想想今后,有机会肯定还要再来,倒也释怀了。王大爷不送我们了,他找来了希望小学的周校长,周校长每天都要回家,顺便把我们送出山。

  出山的路全都是石阶路,虽然还是要翻山越岭,但是和我们之前到达中洞的路相比,真是太好走了,那批贵阳人就是从这条路走上来。这样的路,的确是给游客走的。

  山路的尽头是一处平台,很大的一个平台。周校长去发动摩托车,说可以带我们下去。问问他,从这里步行到可以拦回紫云县城中巴的地方,还有多少路要走?他想想,说大概还有三公里吧。3公里?那还是搭他的摩托车吧。

  两个人背着两个大包,外加周校长,上一辆摩托,有点难度。车内剩余的油量,让周校长开着车跑两次,也的确不可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集思广益,讨论下来也只能这样,三个人上摩托,两个大包叠在一起,捆扎在车后。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的确可行。走南闯北,坐摩托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象今天这样,如此乘坐,外加走的还是3公里的盘山公路,倒是第一次,很难忘。

  送我们到拦车的地方,周校长也要回家了。和他道别,临走时他把手机号码留给我们,说万一要是没拦到车,或者是没有车回县城了,给他电话,他来接我们去他家住一晚。谢谢他的好意,这是最坏的打算,希望不要麻烦他吧。

  在路边没等多久,就看见远处来了辆中巴,赶紧招手示意停车。运气不错,这车从罗旬发出,回紫云县城的。问问买票的小姑娘,这车末班车经过这里几点?她笑笑,这就是末班车,我晕了,现在才下午4点20分!想想好悬,这班车要真是没赶上,今晚就得留宿周校长家了,那明天黄果树也不用去了,一切的一切,到时全都乱套了。

  车到紫云县城,还是出发时那个停车场。停稳刚下车,就看到对面站内,一辆车头写着安顺字样牌子的中巴,缓缓驶出。赶紧拦车。站内时刻表,写着回安顺未班车是晚上六点,现在离六点,还有十分钟时间。山高皇帝远,这种小县城汽车站的时刻表,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错过了这班车,也许今晚,我们就得睡在紫云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路边再美的风景,这时也看不清楚了。依旧坐在最后一排,可以坐四五人的位子,始终还是我和骁飞两人外加两个大包占据着。随着车子的颠簸,不知不觉打起了瞌睡。今天一天,真是累人。感觉比起在张家界爬鹞子寨,体力消耗还大。很佩服在我之前去的一些驴子,从大河苗寨到中洞苗寨,这么难走的路,竟然还打了个来回。看他们写的游记,不以为然,今天实际这么一走,才知这些强人体力牛的没话说,不服不行!


行走格凸河点滴注意:

1. 靠近贵阳火车站的体育馆汽车站,到安顺的车,从早上7点30分开始每20分钟1班。从安顺到紫云的车,从早上6点30分开始每20分钟1班,晚上7点为末班车。紫云到格凸河的车,从早上8点开始每1小时1班,晚上6点为末班车。从贵阳到安顺,从安顺到紫云,从紫云到格凸河,都是在同一个车站换乘。

2.据说从贵阳有直达紫云的车,这点我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大家想这样走的话,最好到了当地找人问一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贵阳直达紫云的车次,非常少。因为,从紫云直达贵阳的车,一天不过只有三班,分别是早6点50分,早8点30分,下午1点。

3. 格凸河现在逐步在开发中,要去的驴子抓紧时间了。大家去之前,有关于线路之类的问题想了解的,可以联系我们当时住宿的客栈,负责经营的王大哥。这人性格开朗,为人坦诚,值得交往。

联系人:王小二 电话:13595396551 小二客栈

各位就不要问我有没有这位王大哥的qq号或者email之类了,因为目前他家是没有电脑可以上网的!

4.在格凸河,现在可以供游客住宿的好象就是大河苗寨了。除了我们住的这家小二之外,寨内还有其他两三家客栈可以投宿。不过,说实话,住宿条件大体相同。建议各位前往的驴子,自行带好睡袋,如果嫌带睡袋过于麻烦,至少带个睡袋内胆吧。

5.紫云汽车站附近的小便利店是前往格凸河游览最后一个补给站。大家要买点矿泉水,八宝粥,方便面之类的,就在这里采购吧。现在格凸河景区内,想买到这些东西,还是有点难度的。

6.我不清楚,从大河苗寨有几条路可以供驴子步行到达中洞苗寨。如果你们走的是我游记中写的这条线路,强烈建议,出发前,在大河苗寨住处,把水壶灌满,万一沿途水喝完了,记得在竹林苗寨,一定要想办法,补充到水源。过了竹林苗寨,下一站可以找到水源的,就是中洞苗寨了。在这之前,还有一座没有台阶路的山等着大家去征服。体力消耗会很大,没有水喝,会很麻烦!

7.还有走我游记中写的这条线路,从大河苗寨到达中洞苗寨,沿途没有地方可以买到任何补给,不要想当然以为经过傍若和竹林两个苗寨,村内会有小卖部之类的,没有的!如果在紫云忘了采购补给,出发前,一定记得让大河苗寨住处老板,搞几个馒头之类的随身携带。

8.中洞苗寨内的希望小学,孩子们读书条件的确很艰苦。有哪位想寄些铅笔,本子之类的文具用品给他们的,我把邮寄地址罗列给大家。对于各位的出手相助,我先替孩子们说声谢谢了!

地址:贵州省紫云县水塘镇中洞小学

收件人:罗朝付(罗校长)

邮编:550801

电话:0853-5661899


(中洞希望小学)


(没有教室的课堂)


(任重而道远)


(专注的学生)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行走张安之紫云格凸河篇(二)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64103-1.html
本文关键词:行走张安之紫云格凸河篇(二)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