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称呼蒋介石为老蒋,蒋经国为小蒋,少了些政治的色彩,多了些人情的味道。老蒋退守台湾后,选建了很多“行辕”,桃园县的大溪慈湖,原名埤尾,蒋介石发现这里的景致酷似故乡奉化,故他将生前的行宫和生后的陵园都选在此处。于1959年在此修建「行馆」,称之为“慈湖行馆”,并为思念慈母王太夫人,于1962年改名为慈湖,即为思念慈母的意思。1975年、老蒋灵柩暂厝於此,这里成为慈湖陵寝。蒋经国死后,也奉厝于此,紧邻慈湖。桃园县以此为基础,努力打造两蒋文化园区,以此吸引大陆客。 匆匆观完,给人的感觉是比起雄伟的中山陵、壮观的毛主席纪念堂,慈湖陵寝实在是太简单、太朴素了,以至到了门口,还有些怀疑,或许是因为暂厝的缘故? 在返回的路上,经过慈湖纪念雕塑公园,从远处看,密密麻麻的人物雕塑汇聚在一起,好像集会一般,走进一看,原来大都是老蒋的雕塑,且大部分是铜像。铜像中有蒋介石的全身、半身、坐姿、骑马等的塑像,据说戎装骑马铜像被视为雕塑的上乘之作,其比例匀称,表情生动,是铜像中的极品。园中也有少数孙中山和蒋经国的铜像,来到此,可以感受过去强人政治的特殊时代,是台湾走过强人政治时代的纪念品。整个园区以步道方式串联铜像的摆放位置,还有庭园造景及小桥流水,显得相当雅致。据导游介绍,老蒋退守台湾后,同大陆一样开始了造神运动,其雕塑安放在学校、机关及公共场所。陈水扁上台后,在去蒋化的背景下,老蒋雕像都被一一撤离。身为国民党党籍的桃园县县长为打造两蒋文化区景点,将这些雕像集中汇集于此,已设置152座铜像。 小蒋的陵寝位于大溪镇福安里,与慈湖相距约1公里,原为头寮宾馆,本是存放总统府重要文件、档案资料及蒋介石重要文件与家谱等一座平淡的四合院,蒋经国逝世后,将头寮宾馆易命名为大溪陵寝。大溪陵寝是一座仿四合院形式的钢筋混拟土柱梁构造的平房,红瓦黑墙的外观,庭院围绕于陵寝四周,整体格局与慈湖陵寝相似,大溪陵寝正厅摆放着蒋经国灵衬。因时间关系,没有参观小蒋陵寝。 在赶赴新竹返程的路上,对老蒋文化区还是有所感触。两蒋之所以共同选择将灵柩放置在一个家乡山寨版的慈湖,还是割不断的乡愁的缘由。虽然他们作为强势的政治人物,杀戮了无数的志士仁人,荼毒了无数的百姓,但他们还是一个人,一个难舍乡愁的人。此时想起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两蒋是无数同胞无尽乡愁的制造者,也是品尝乡愁悲苦滋味的受害者…… 两蒋文化区,藏不住的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