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肇庆市区,过西江大桥,经南岸镇和金渡镇,往白土方向,开车45分钟左右,我们来到回龙镇。我们在收费站问收费人员,回龙镇有一个村庄建成八卦阵格局的在哪里?他们都说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于是我们决定到镇里去问。先是在镇口的小卖部问,同时问了一个买烟的阿伯,又问当地一个旅行社,均摇头说这里没有这个地方。难道真的没有这个地方,我们都有点怀疑了。再问问吧----我决定找摩托车搭客的来问。前面有一堆摩托车搭客的聚在一起,一听见我们问,一个年纪稍大的立即抢着回答:有,有。我带你去。嗯,有戏。我想。 “多少钱?”----这些地方不给钱不行呀。 “十元”。靠,去抢呀。 “走”,我一挥手。只见摩托车佬两脚一撑,双手握紧刹车,右脚抬起准备打火。 “我们走,你不用走。”我指着他说。既然有人知道,就肯定有这个地方,而且是在附近。我们决定再找其他人问----这个摩托车佬不厚道,懒得和他讨价还价。 我们开到一个路口,是卖辣椒的临时集市,一个开摩托车的女人对我们说,有,就是黎槎村,调头沿来路开到一个立交桥下,右边的牌坊进去就是了。 目标确定,我们谢过那热心的女人。回头开10分钟就看到立交桥,就是我们来时经过的地方。桥边就是一个牌坊,写着“黎槎村”。进入黎槎村,在一个池塘边,有几个老太,老头在闲聊。一个老太太热情指着池塘另一边,就是那里了,你们把车停在这里,到那边去就可以了。 我们开着车绕着村走了一圈。整个村庄是八卦形,建立在一个小山丘上,中间高,四周低。左边是池塘环绕村庄,每隔一段距离就是一棵榕树,右边的房子都是青色的,规格都是一致,方向都朝外,同样每隔一个距离有一个门楼,门楼和榕树是相对的。其他入村的小巷都是很窄的,要进入村庄,只能由门楼进去,而且门楼都是建在台阶上的。 我们回到原地,停车走进门楼。这里确实古香古色。门楼是绿瓦青砖,典型的中式门,左右对联,上面是名字,这里的名字都是XX里,而且前面两个字都是对联的头一字,非常有趣。名字上面是一幅图画----都是一些祝福,吉祥的图画。我们仔细看名字下面的时间,是民国是重新修筑的。跨进门楼,一阵清凉气息扑面而来,带着青苔和石砖的味道,凉凉的,湿湿的,还有一丝腐朽的味道----应该是好长时间没有住人了。这里的街道不是面对门口,是笔直斜着门口,有些是很窄的,应该是按照八卦的规律建造的。全村的地面都是石头或者石板,非常古朴、干净。 据一位热心的阿姨介绍,这个村庄有近200年历史了。建村开始就是姓蔡和姓苏的两姓一起住。整个村庄是“九门一坊”,共十个口。村里分为好几个祠堂,都是侍奉观音菩萨和祖先神位的。这个有一个特有的规矩,就是要贴“麒麟在此”,一般家庭办喜事,邀请和被邀请的都要在门口贴“麒麟在此”的红纸。于是这里到处都贴着“麒麟在此”----真是怀疑在古代这里出现过麒麟,不过现在看来,这里确实是吉祥的地方。我们沿着石板路往上走,大概是到了山丘的顶部,也是村的中间。阿姨指的前面的房子说出另外一个习例----以前,这里未拆前是三层楼的,村里的没有出嫁的姑娘都要搬到这个房子住,直到嫁出去为止;这个惯例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反正是祖先留下来的,解放后就没有了。我们从山顶往下看,这里可以看到外围的房顶了。由于地面下水道是依山势而建,基本没有积水,下雨的时候,水都流到外围的池塘了,非常的科学。这里以前很安全的,入口只有几个,层层守卫,即使进得来,里面左拐右拐,根本找不到北,进得来也出不去,什么强盗,贼呀,还有后来的日本鬼子,都不敢进来。 我们一边走,一边浏览。这边是庭院深深,幽暗寂静,4,5层门里,是一间间的对门房间,门登户对,非常对称,连续3间;在过道的墙上,雕有鱼形状的水漏,非常有心思;还有据说是上千年的古井,井水清澈,幽深,现在已经没有人喝里面的水了,反而是拜祭的地方。那里是“敦善书舍”,里面高庭空广,有几根粗大的横梁,那漆黑的颜色已经很明显的泄露了它的年纪。我们仿佛看见书斋的老师拿着戒尺,摇头晃脑,在带着学童们读“之夫者也”。那边是门口书写“第一队第一组经专学校”的黑字----应该是文革时候的学校了。我们一边惊叹古人聪明智慧的同时,也为历史的巧合啼笑皆非,更为这里保护得好感到欣喜。 现在的人都搬出去住了,所以都空着。不能说保护得好,应该是没有破坏性的重建,所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我们希望它不要得到保护性的破坏。我们下午又去了蚬岗镇的蚬岗村,据介绍也是一个建成八卦样子的村庄。但是外围全部是重建得杂七杂八的房子,既没有规划,也没有方向,破破烂烂,很可惜。我们只逗留了10分钟就走了。在我印象中,就只有八卦样的黎槎村和热心,纯朴的黎槎人。 附:九门一坊 淳和里:淳风驱陋习,和睦纳鸿喜 居和里:居仁由义,和气生财 仁华里:仁为德诚为道,华为实言为行 遂愿里:遂达源于熟虑,愿成全赖恒心 仁和里:仁善之心须长有,和新德不可无 毓秀里:毓才兴国,秀外慧中 柔顺里:柔怀纳风雨,顺势写春秋 兴仁里:兴国匹夫皆有责,仁民君子总无贪 尚仁里:尚武崇文家风好,仁民爱物品行高 遂德坊:遂心愿诚心修,德润身富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