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攀越丹霞山[2]——峰顶气象万千,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转)

2016-1-15 00:00| 查看: 562|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攀越丹霞山[2]——峰顶气象万千,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狮头岩的传说
十二日,经过一天休整的我们移师狮头岩,准备考察古越族人的一种奇妙葬俗——罐葬。
狮头岩是一块临江的绝壁,约九十米高,在距江面约六十米高的地方有一块凹槽,里面相传有先人遗留的罐葬。
我们从山体另一面上到山顶,打好桩,系好之后,把一条150米长、11毫米粗的尼龙探洞专用绳扔下江去。这样,一条“尼龙大道”就铺设好了。
我是第一次运用这种单绳下降技术攀登绝壁。尽管这条绳索能承受6000公斤冲击力,但当我走向悬崖时,还是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豪情。
我操纵着下降器缓缓下行,突出的岩石不时碰到身上,令人痛苦不堪。好容易下到那块凹槽处,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和恐惧向那些先人们的遗物接近。
这是一些约1米高的陶罐,里面除了一些尸骨外,便是一些烧过的纸灰,旁边散放着一些陶碗。据当地人介绍,古越人在死后,先实行土葬,一年之后从土中挖出来,将尸骨盛进陶罐,再置于一些岩洞中。辈份越高的人,旋转之处便愈是险要和隐秘,以免人兽侵扰。至于怎样安置这些悬棺,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我想,像我们这样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
我准备从中拿一块骨头以作研究之用,正想伸手,赫然发现临近的陶罐中竟盘踞着一条蛇。我不得不迅速而彻底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我从下面往上爬时,这条美国产的尼龙绳由于移位在一块尖石上长时间摩擦,保护层已快磨断。当我心有余悸地爬上山顶时,暗想,如果我琢磨着去取骨头时再磨蹭一些时间,说不定绳索就断了。
挑战僧帽峰
十六日,我们挥师北进,再度向僧帽峰发起冲击。
鉴于上次的教训,我们把大本营扎在峰下有水源的地方,并定时为突击队员送饭送水,以解除后顾之忧。
经过细致勘查、比较,终于找到一处适于攀援的岩壁,经艰苦努力,终于攀上一个小平台。突然我对面的队员大叫起来,说发现了一段锈蚀的铁链,铁链旁有一些石窝,可通向山顶。我们叫他再仔细看。几分钟后,他有了更惊人的发现一串极隐蔽的石窝竟然镶嵌在长满野草的近90度石壁上。
我们终于找到了“天梯”。半小时后,一条保护绳从上面直垂下来,队员们小心翼翼地伏在石壁上踩着石窝向上攀登。
上到平台,上面是一个长满树木的半环状斜坡,约三百多个平方。在临顶的石壁上,刻满了从清代至六十年代末到此猎奇者的名字。
现在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上面十余米高的峰顶上。全队的攀岩好手一一登场。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全都败下阵来。其中一个队员失手从上面摔了下来,幸好打了保护,滑坠到一半时被绳子拉住了。
大家都盯着这块岩壁,谁都不死心,但又无可奈何。这时,发现“天梯”的那名队员提出再试一试,大家都看着他一点一点艰难地移动。最后,他伏在一个点上不动了,大家都知道他在积蓄力量。突然,他一个腾跃,抓住了那个关键点——成功了。
一条绳梯垂下来,大家鱼贯而上,那神情仿佛是跨进了天堂。
峰顶不大,约五百多个平方,长满了灌木和一些小乔木,经过仔细地搜索,只在一块石头上发现了一个史字:冯岩。年代已不可考,但从字体是简化字判断,应该是近几十年的事了。
峰顶气象万千,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并追求内心的愉悦,这才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东西。
有谁要去丹霞山的啊?请访问http://danxia.yeah.net 有详细的旅游资源介绍和丰富的图片!!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攀越丹霞山[2]——峰顶气象万千,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转)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61581-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