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供奉道教北方真武玄天大帝(传说中的北方水神),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宋元以来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场所,当地习称为祖庙(门票20元)。进门左行,有刻陶印的,佛山可是陶瓷之乡,一时兴起,选一个求刻,可惜是用砂轮机夹着铁钉打出来的,想想要求他用刀刻出来大概几无可能。随意走在青石上,斗拱飞檐中到处是鲜活的石雕、砖雕、木雕、陶塑、灰塑等,无愧岭南建筑三大瑰宝之一的称号。在前殿神台,看到了佛山著名的金漆木雕“李元霸伏龙图”,正殿两侧则有佛山状元的介绍。广东状元,多出佛山(唐宋以来九位广东状元,五位出于佛山),禅城状元,有文有武(三文二武)。正看着武状元的介绍,忽听的一阵阵锣鼓喧天,循声而去,只见一块空地上有舞狮演员在训练,看着只有十来岁的二个小伙,脚踩木桩,闪展腾挪,步稳身健,矫若龙蛇,虽然只是不带道具的训练,也可窥岭南狮艺之真面目。练了二十来分钟,其中还练了一把“采青”,一般人才收队走了,扛着一面旗,“飞鸿”大旗。懊,是了,这里是黄飞鸿的故乡,这里有黄飞鸿的纪念馆,这里有黄飞鸿的电影,这里还有黄飞鸿的传人。缺失这样的传承,我们的民族会少多少血性筋骨!有了黄飞鸿,才有香港功夫片的长盛不衰;有了李小龙,才有中国功夫的名扬天下。 黄飞鸿,生于佛山南海西樵。李小龙,祖籍佛山顺德均安,咏春叶氏门下桃李。叶问,佛山人,咏春拳之光大者。叶问堂就设在祖庙内,与黄飞鸿纪念馆为邻。 粤剧源自佛山,祖庙万福台,从清顺治十五年延续至今,孕育了无数粤剧名家。据说整个戏台采用拱形结构,演员唱戏时,声音拢聚一处,浑厚悠远,无论站在哪个角落,听到的音量基本相同。但今天没的耳福。不过无须太贪哟。 折转而出,就见佛山图书城。大,选了几张唱片。已是华灯初上,有些饿了。不辩方向地走不多远,发现了“应记小吃”。应记云吞面,中华名小吃,4元1 碗,云吞皮薄,鲜虾入味,面条爽劲,有些渴了,疑惑的是这面汤为何淡而无味,匝巴着滋味好象与广州西关街边3元的云吞面未分高下。走几步,瞧见了“大可以”的连锁,花1块钱买1个油炸鬼包,外脆里嫩,好吃的很呐! 十一月十七日,周四,晴,太阳早早升起 酒店用的自助早餐,中西合璧,一般般。昨晚回来时已经看好了行车路线,所以一出门就跳上街边的137路公共汽车,已经8点半了,车空,有座,半个小时,到终点-石湾南风古灶。 佛山石湾,南国陶都;南风古灶,中华陶源的代表。据介绍,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且延续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龙窑。因窑建在山坡上,且窑身很长,犹如巨龙从天而降一般,故称“龙窑”。又因窑口朝南,窑尾榕树成荫,每到夏天凉风习习,故又称“南风灶”。 买了15元的票进了窑子。首先入眼的是长长的台阶和一个独立的小亭子,这是龙身与龙首吗?走在顺坡而砌的台阶上,它的两侧就是古窑,一边是五百年的南风灶,另一边是四百年的高灶,二者相伴相呼。先往上走,由近万块碎陶片组成的壁画“瑞龙献宝”横卧眼前,梅文鼎大师的作品;最高处是“云涌亭”,传说中是为了纪念一位替窑灶开口方位确定取向的老者张云涌而建,看来貌似平常却是风水之亭。一个烟囱矗立着,不知道是不是古物?五百年不熄的火还在吗?沿着蜿蜒的泥土路转进古窑,灰蒙蒙的,灶口处堆着些待烧的柴火,几个朴素的窑工在一条长长的脊背上凉着陶瓦,除了一个大型的鼓风机在吹,其余的场景是不是恍若五百年前? 走到灶的侧后,一棵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古榕,就是被视作风水神树的“古灶榕风”。火灶上头生古树,奇不奇?根据古老的说法,这里暗合了中国古老的五行学说,值得玩味。“有榕乃大”的标牌,只是让我会心一笑。 窑后是一片明清岭南古民居,现在作为陶艺的工作室;窑侧是古寮场,制陶的工场,可以见识从古车拉坯、注浆倒模至上釉一整套的制陶过程。窑前则是一个现代化的陶艺厅,制陶表演或DIY的场所。可惜孤身一人,少了猎奇或凑热闹的兴趣,缓步掠过即可。 出了古灶,三五步就到有名的公仔街。公仔,玩偶的意思。不过石湾公仔可与南风古灶无关,南风古灶以柴烧制作园林陶罐为主,而石湾公仔则以气烧为主。虽说公仔姿态万千,可不懂的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似乎千篇一律,瞧着十点了,赶快上137路回头去梁园。 车悠悠的走着,看过了清晖园的大与文静,看过了祖庙的闹与繁复,小小的梁园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惊奇? 梁园小,可还要10元的进门费呢。梁园小,自小门始,常见的青砖、素瓦、木门、砖雕,三步两步的似乎就走完了这个小康之家。寻思着是不是要往回撤了,又见一个不起眼的小门洞,疾步穿过,豁然开朗,面前一汪绿色盎然的湖水,走几步,湖面显得更开阔,湖心竖着一块嶙峋峻峭的大石,环顾四周,沿堤散布着形状各异的湖石,石边流水潺潺,湖面波光粼粼,水中红红的鲤鱼时隐时现。且慢,这是什么声音?一阵管弦之声浃着袅袅清音缓缓飘来,顺着小径且行且看,果然,湖对岸一座石舫内,一支粤剧团在演唱;伫足观看,没有其他观众,也听不懂唱念的是什么,一对男女声情并茂,三五伴奏的当中竟然还有大提琴和萨克斯管,是否这样的清音才配绕梁三日?聆听一曲足已,跨桥沿岸堤折回至门口。 中国园林,是诗书之园、文化之园。逛之前总要略知一二,否则索然无味。不过平素进了园林,养成了先看实地再看介绍的习惯。这不,门口的“刺史家庙”该是荣耀家史的场所。进了厅门,怪了,里面竟然是玻璃展厅,展出的文物诗书被这些耀眼的玻璃分割包围着,玻璃屋似乎也是凭空镶嵌在屋子里。感觉很怪,虽然敬佩这个整旧如新的设计者的勇气,可还是觉得怪。如果只是出于一种保护旧物或者便于参观,怕是得不偿失。历史是越老越好,法乎自然为上,自然而然的磨损本身就是历史价值堆积的一个部分,至于对参观者而言,与其为他准备空调,不如提供一把文气的扇子更切合环境。 走在暖暖的大街上,梁园还在身后不远处,却意外地见到“猪肉荣”的店招,赶紧进去叫了碗猪红汤,花1元钱就热腾腾地端上来。说起“猪肉荣”的开门掌柜,是黄飞鸿两大高徒之一的林世荣,猪肉贩、市井徒、武林高手、鲜猪红、青葱花,一古脑儿下去,清心润肺。 时候不早了,赶紧回店收拾一下,退了房间。上街右拐是“大可以”,要了最有名的及第粥(4元),一勺起,米粥里有猪腰、粉肠、猪肉丸,好吃,这滋养出佛山文武状元的好粥。再加一碗纯牛腩(因为禽流感也不敢再叫别的了),饱了。 还有一些时间,去了对面的仁寿寺,只剩孤塔一座,七层八角如意宝塔,班驳老矣。其余的还在修缮中。这里还是佛山民间艺术社的工场,剪纸的女工们还在午休闲聊。寺院门口有龙眼古树,入口处摆放着广结善缘的佛经小册,顺手取一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算是了结了这一段禅城之旅。 下午2点,佛山汽车站旁鸿运宾馆下购票,一小时后,广州白云机场,取票,购物,侯机,晚6点30分,飞机离开地面,往上海。 再见,宝林的鱼和斋饭、清晖园的羊城八景、祖庙的舞狮和蒙童开笔、古灶的五百年窑火以及梁园的玻璃清音。 二○○五年十一月三十日记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