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菜品,老味永恒!”这次我们抱着这样的信念去寻找林林总总的美味。于是,在繁华都市丛林里,我们找到了这样那样规模不大、地处偏街背巷中的传统小店,这个周末,去寻觅小时候的小吃吧,那记忆深处的味道远比饕餮大餐更能让你激动不已。 鸡记艇仔粥:小艇上的热粥飘香 位于海珠区琶洲街石基村的鸡记艇仔粥虽然开业还未够一年,其名声却不小。这几个月以来身边的朋友不断向我介绍说,在某只小艇上能吃到正宗的艇仔粥,后来才知道原来大家说的是同一个地方。 虽然这里离市区比较远,但交通非常方便,卖粥的小艇也很好找,人们不怕路途遥远来到这里,图的就是闹市中缺乏的那份宁静。在淳朴的渔村里,石基村旁边的河涌上,一条十来米长的小艇就是传闻中的“鸡记艇仔粥”。船头就是厨房,有客人来了,店主会先把配料放进碗里,再把滚烫滚烫的粥淋在配料上,再端给客人品尝;船身和船尾就是客人喝粥的地方。船内并没有特别的装修,一切与它周围的环境一样,自然、淳朴。 “鸡记艇仔粥”的招牌远近闻名,因此吸引了大批媒体采访,当小记问在开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鸡记”总共接受了多少家媒体采访,店主笑着说:“多到数唔晒(数也数不清)”。 “鸡记艇仔粥”如此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是价廉物美。艇仔粥两元钱就有交易,看似简单的粥里面却有七八种材料,鱿鱼丝、鱼肉丝、花生、浮皮、鸡蛋丝、青菜丝……一碗入肚已有饱意。“鸡记艇仔粥”与其他地方的艇仔粥相比,味道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店主坦言是因为在粥底里面下了功夫。 如果你是从远处慕名而来的食客,在叹完鲜味可口、热腾腾的艇仔粥之后,不妨到不远处的黄埔古港码头去走,或者到附近的渔村看看,那些建在水上的房子也是渔村的一大特色,千万不能错过。 苏记牛杂:趟栊里的西关风情 有人说一个地方的小吃等于一个城市的名片,爱上当地的小吃等于令人爱上了这个城市。提起广州的传统文化不得不提西关大屋,而广州的传统小吃不得不提牛杂萝卜,“苏记美食”便是这两种结合。 位于海珠区昌岗东路与江南大道交汇处的“苏记美食”是原开在中山四路城隍庙口的牛杂档口。店里的装修完全是按照传统西关大屋的风格设计。趟栊门、酸枝桌椅、木刻屏风,柔和的灯光,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西关风情。 由霍师傅(乳名苏虾)创制的这档“苏记”牛杂,不用香料和药材,用秘制的酱汁焖制。老板娘霍小姐告诉记者,为了保持传统牛杂的原汁原味,店子采取的是传统的制作方法。一碗牛杂从内脏变成美食要经过很多复杂步骤,首先要反复清洗内脏和其他污垢;接着用盐腌制;之后文火煲至九成熟;然后再一次冲洗至最干净;再放酱汁焖熟。一副内脏从制作到出街大概需要4至5个小时。靓牛杂的出炉除了有一系列繁复的步骤,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老板娘说,大部分牛杂原料都是即日即用的。要使牛肚、肠爽滑,就要够火候。为了做到这点,这里的牛杂用文火焖,保持原汁原味,避免用压力煲。否则会令牛杂部分太软部分太硬。牛杂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吃上一口,发现牛杂的味道比一般的要香,玄机在焖牛杂的汤汁里,师傅在调配汤汁时放了七八种酱料,力求以“汁”取胜。 太平沙财记:树下的童年记忆 位于北京南路的太平沙财记,对于广州市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门前的两棵树更成为其独有的标志。首次前往的食客若是找不到地方,问问附近的居民,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告诉你:“门前有棵树的就是了。” 故意避开中午的就餐高峰时间,选择在下午来到太平沙财记,我发现尽管财记店内装修宽敞明亮、干净舒适,大部分顾客却宁愿坐在店门前树下的小桌子。细问之下才知道他们觉得坐在树荫底下享受美食会别有一番滋味。于是小记坐在树下,叫上一碗驰名的牛腩粉,决定亲自体会他们所谓的“别有一番滋味”。 太平沙财记牛腩粉跟其他地方的很不一样,这里的牛腩切得比较大块,而且分量也很多。一入口,会感觉到牛腩爽滑鲜香,口感非常好,味道咸淡适中。据说这些牛腩会有如此味道是因为加入了数种中药成分,这是太平沙财记独有的“秘方”,只有在这里才能品尝得到。这里的河粉也比其他地方的更薄、更白,米香味十足。下午的阳光不会太猛烈,透过树照射下来,让人感觉暖暖的。点点阳光让手中夹着的河粉变得晶莹剔透,碗里的汤也变成了金黄色。 看着地上斑驳的树影,童年时候与小伙伴一起在大榕树下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摘自《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