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火车与铁轨“嘎嗒嘎嗒”有节奏的滑行声中,缓缓拨开自己的视 线。拉开窗帘,带着睡意朦胧的双眼,开始丈量着窗外的山岭地貌。早秋时分,户外依然以绿色为主,偶然在路边也会点缀着些早早的桔色,喻意着秋的临近。 车行过宝鸡后,明显感觉到地貌的起伏多变,宽阔无垠的平原逐步被从地壳中隆起的山岭所替代,一条弯弯而不知名的河流,紧紧地贴随着我们,车钻进狭长而昏暗的隧道,与河流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但到光明重现时,潺潺流动的它又欢快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亦如孩子般的天真烂漫。 在一条快干涸的河道上,几头老牛,三三两两,低头饮憩,河畔上是一整片的石榴林。到了丰收的季节,枝头沉甸甸的,艳艳的果实展开在郁郁葱葱的绿色中,分外妖娆。 暮色开始降临,伴随着是挥之不去的绵绵小雨,在我们的一片焦急等待和随之而来的欢呼声中,“兰州站”宛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或许是大家对兰州经典小食的盼望以久,亦或许是顺应了生物钟的准点反应,刚在兰州的地盘上站稳了的大伙,就纷纷象狼一样的开始觅食。“兰州拉面”是大伙的首推金牌小吃。可寻觅了半天,也不见其“芳影”,后一打听,才知道正宗的兰州拉面馆因其供不应求的市场取向,一般到下午1-2点就已告急。这一消息,对于饥寒交迫中的我们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的打击。不过,故事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起伏而变化。 到兰州第一次的晚餐,居然特别有当地的民族风情。在市中心的一隅,有一大片小吃广场,大家终于在视觉和味觉的双重关注下,领略到了兰州小吃制作工艺的粗犷、品种的繁多以及口味之独特。一位回民长者,白须冉冉,精神矍铄,带着慈祥的笑容,熟练地为我们展示和讲解着其主打特色—羊杂碎,雨蓬外水声点点,火炉上香气熏绕,令听者砰然心动,果不其然,队伍中杀出三员大将,上前各叫一碗,摆开阵势。5分钟后,有巾帼不让须眉者,以碗底朝天的绝对优势,重塑了王者的风范,并成为我们这一路的美谈。 雨渐停,酒正酣,告别了广场上热情的回民们,一队人开始踱回旅店,走在安静的街道上,只听得远远的车声,幽幽的叫卖声和轻轻的雨声,偶想起扬万里的“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走在队伍前面的那两员大将,依旧在轻声地讨论战败的失利原因,影子长长的贴随着他们,不时的点着头,似乎也听懂了什么。略抬头,那满满的月亮,挂在夜空,想起今天已是农历十六。应了一声“看,月亮”。在狭长的街道上,我们无言而望月,其静无比,其美无比。月亮穿梭在鱼鳞一样的云朵里,或者说,是流动的云朵把月亮擦得更明更亮,擦的月亮也带了一圈淡淡的红晕。好想透过月亮,再看一眼带着淡淡红晕的你。远方的你,今晚是否也在望月。。。是否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