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初冬福建游之二—泉州

2016-1-14 00:00| 查看: 436|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初冬福建游之二—泉州

11月6日(星期五)

早晨,在锦江之星集美店结账之后,开车从集美厦门互通高速路,转沈海高速公路向泉州北行。这条贯穿福建东北到西南的高速公路,正在进行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六车道的巨大工程,沿途到处都有施工工地,使得行车变得有些困难。100公里左右的行程,我们用了1小时多才走完。到达泉州下道口下高速路后,再沿福厦国道南行几公里就是泉州市区,很顺利找到预定的锦江之星泉州店。这家店也在市中心区,对面就是东湖公园。入住之后时间还早,我们就到东湖公园散散步,虽然没有啥风景可言,但有大量绿色植被、树木,还有不错的湖,也是市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午间在附近一家供应泉州小吃的店解决,再次感到失望,看来我们和这些味道怪怪的福建小吃无缘。

午休之后,考虑到泉州的混乱交通状况,我们放弃开车出门,直接打车去位于老城东街的名刹—开元寺。据称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已有千年历史。进入山门南边为大雄宝殿,两侧有长长的游廊,中间是一个大庭院,两边生长着8株大榕树,其中最老的据说已经有800年以上的树龄,榕树的树冠巨大,八棵树把宽大的庭院整个遮盖住,遮挡住南国的暑热阳光,护佑着朝佛的善男信女。老树根盘根错节,直径估计有2米以上。

大雄宝殿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但仍保存唐朝初建时的巍峨壮观建筑风格。大雄宝殿亦称为“百柱殿”。据说此殿原计划为一百根立柱,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实际建成后为86根立柱。殿中梁上桁架有两排24尊相向的起支撑作用的体态丰腴、纹饰华丽、色彩斑斓,双翼舒展的天女,又称妙音鸟。据佛经说:此鸟原是佛的侍者,发音美妙。而古代巧匠们把她们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胁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双臂伸展,天女们或手棒文房四宝,或瓜果点心,或丝竹管弦,仿若在聆听佛法。这些天女形象不但装饰了大殿梁柱,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这种建筑技术和装饰,在北方寺庙宫殿建筑鲜见。佛殿内主要供奉的是大日如来,其两旁是代表东南西北四方的四尊大佛,连同中央佛大日如来合称五方佛,这是代表了佛教理论的空间方向,常见的三世佛则代表了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观念。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我们进入殿堂时候,正在举行水陆法会,寺中主持带领一班和尚,颂诸佛、菩萨法号,为普天大众祈福。在我们这个生活、思想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宗教以其独特的方式对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大殿后面的甘露戒坛,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后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后经元、明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 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戒坛是取得正式度牒的和尚受戒的地方,向来是佛教重地,庄严肃穆,以使信众敬畏佛祖,一心向佛。据称中国汉传佛教有三大戒坛,北方的是北京门头沟戒台寺戒坛,东南有杭州昭庆寺戒坛,东南地区就是开元寺的甘露戒坛了。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叠上收,结构复杂而精巧。坛之四周立柱斗拱也有24尊“飞天乐伎”,身系五彩飘带,手持琵琶、二弦、洞萧、响板,轻歌曼舞,翩翩若飞。戒台坛台的最上层供奉的卢舍那佛为明代木雕坐像,卢舍那四周各层侍立着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铃、金刚锁四菩萨。还有八尊金刚塑像,他们怒目结发,赤足袒胸,显得无比威严。戒坛建有藏经楼,珍藏五代时期占据东南的闽王奉献的金银《大藏经》,元朝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来自锡兰岛的贝叶经等珍贵佛学典籍,藏经阁还存有佛像等珍贵历代文物。开元寺中轴线建筑两侧,是安养院、佛教博物馆等,在博物馆正殿有纪念民国时期著名艺术家、高僧弘一法师的展览,让我们对这位在中国艺术、音乐和佛学都有杰出成就的高僧有了更多的了解。

开元寺的另一重要文物是泉州东西塔,为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塔身雄伟、形制奇妙。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 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与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 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即是明末( 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石塔外观雕刻生动,每一层塔壁上刻有十六幅佛教人物浮雕。西塔名仁寿塔。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我们一边参观开元寺的珍贵建筑、文物,领略闽南佛教的精彩,一边也为寺院的良好环境与参天古树而感叹,在这里我们还第一次看见了长在树上的龙眼。


11月7日(星期六)

一早从宾馆打车先去涂门街上的伊斯兰遗迹清净寺,该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元代重修。清净寺建筑格局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礼拜寺而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大门楼的外观和中国内地多数结合汉地建筑特点的清真寺不同,基本保持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建筑形式。大门朝南,用辉绿岩条石砌筑,分外、中、内三层。第一、二层皆为圆形穹顶拱门,第三层为砖砌圆顶。楼顶为平台,四面环筑“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北墙左右嵌有二方阴刻“月”、“台”石刻,为伊斯兰教徒“斋月”用以望月以便确定起斋日期,中间原建有“奉天坛”,现仅存四围石墙。西墙正中有一法拱形的高大璧龛,龛内刻有古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名石刻,保存完好。近年在清净寺东侧重新修建了一座礼拜堂,也是典型的阿拉伯大圆顶风格,顶上有高高耸立的星月标志。

清净寺东边就是泉州关帝庙。这个道教寺庙始建于宋代,由主庙和左右的三义庙、崇先殿三座并列,各有前殿、大殿三进深,后进新建仿古楼房一幢。由于关帝亦被视为“武财神”,极受百姓崇拜,所以庙内香火终年旺盛。我们虽然很早就到了,但已是朝拜者如云,香烛味弥漫在空气中。

在清净寺和关帝庙前,面对外来的伊斯兰教信仰和中国本土道教信仰的平和的共存,我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兼容性感叹。且不说在中东地区或者西方基督教世界,就是在近邻印度,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锡克教之间也是恩怨不断,时有流血冲突。只有中国这块土地,千百年来一直有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宽阔胸襟,使得每个民族宗教都可以共存。泉州就是几大宗教融合的例证,据说现在在泉州郊区还有明教寺院,这是源于伊朗的古老宗教拜火教遗存,但我们无暇再去了。

离开清净寺和关帝庙,我们又打车去泉州北郊的清源山,山下一座号称“老子天下第一”的宋代老君造像,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 我们购票进入老君岩山门,沿着竹林之间的小路,到达山间的老君石雕坐像。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后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现在老子在大自然之中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神态异常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在石像之下,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野餐,过去和带孩子的老师聊天,知道是泉州双语幼儿园的孩子在秋游。欢乐的娃娃们和笑容可掬的老子石像相映成趣,似乎映衬出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思维。

我们沿着石像后边的山路缓缓上坡,到一个号称“元元洞”的景点,稍事休息,看看到达山顶还有漫长的路,我们自知自己能力,不再勉强,顺路下山,乘坐巴士回城里。午休之后,又去宾馆附近的“泉州海上交通博物馆”看看,感到很失望。不仅藏品不多,且管理混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科学文化性质的公益事业远不如佛道寺庙兴旺的事实。


(泉州开元寺大殿前)


(开元寺西塔)


(泉州清净寺)


(老子像前的儿童)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初冬福建游之二—泉州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57688-1.html
本文关键词:初冬福建游之二—泉州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