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环游八闽(2)--金湖:虽非天然、胜似天然

1970-1-1 08:00| 查看: 1072|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一、小引
闻得金湖景色很迷人,倒让我多了几分期待。可当我和家人、朋友谈起此行的目的地时,竟然没有人听说过金湖,只是父亲还了解它所在的泰宁古镇是CCTV评选的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上GOOGLE搜索,资料也相当有限,这让我对最初的判断产生了些许怀疑。待到身临其境,才发觉那里的确还是很有些特色值得走笔。


二、几处亮点

金湖所在地为丹霞地貌。据导游介绍,丹霞地貌分青年期、壮年期(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和老年期(以江西龙虎山为代表)三种,而金湖地区为典型的青年期丹霞地貌,其特点为山石“色若潺月、灿若明霞”。原本这里并没有湖泊,只有一条溪流,名为“金溪”;后当地修建水利设施,筑坝蓄水,形成人工湖;因水底有金砂,故取名金湖,由此也成就了国内唯一的“水上丹霞”奇观。
【甘露岩寺】
船泊甘露岛。拾级而上,过了甘露岩门,冷不丁发现岩洞中的寺庙就在眼前。在一个正对着你的喇叭口状内窄外敞的洞穴里,几层重檐歇山式的叠阁全倚仗一根柱子支撑起来,顶部再无片瓦,造型别具一格。这简直就是一幅构图精致的立体岩画!而画中的点睛之笔就是那“擎天独木”的造型。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了凝和尚依附岩壁建造了这个寺庙,他以一柱擎天解决了岩势上宽下窄的难题,把这地理上的劣势变为建筑上的优势,让我于此不得不佩服古人大胆的想象力和“为前人所不敢为”的勇气。可惜原型建筑毁于火烛,现在看到的是后来的仿制品:庙体周围色块统一,少了古建筑所特有的沧桑感,显得与周围的古岩有点脱节,这是遗憾之处。


【陆上斜线天】

人群在斜线天下排成长龙,这景象的确有点滑稽:这年头,钻个山洞居然还要排队!总算轮到了,我们依次沿着两片斜体山石间的缝隙,弓着腰、低着头,扶着旁边潮湿的岩壁,如虾米状慢慢挪步上行。几个同行的朋友紧随我后,不知谁喊了句:“老游,你可别摔下来啊,你老下来我们几个可顶不住啊”,让我更加紧张起来。此时,斜上方那点可怜的光亮如佛光般照引着我们,愈是接近,心中沐浴阳光的渴望愈发强烈。我突然意识到,眼下的境域和大多数人生境遇何其相似!这世界上很少有人是真正自由的,在许多情况下,你不得不“低头、弯腰”,屈从来自周围环境形形色色的压力。但是,无论环境对你的压力多大,或是你试图溶入环境的努力多艰难,方向是不能够迷失的!“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方向的选择是重要的,它来源于心中的梦想,但也必须要顺势而为。

【水上一线天】

这是整个金湖景区的招牌景点,据说在国内独一无二。双峰并立,其间的缝隙堪堪容得一艘游船挤过。过得一线天水道,发现面前岩壁环立,高百尺,岩上草木空葱,且有飞瀑直落而下;下方水域亦成环形,直径约五十米;仅仅容得两艘船在此掉头,真个是“螺蛳壳里作道场”!船只掉头时,头尾难免与岩壁碰撞,发出清脆的梆梆声,借着空谷的共声,传扬开去。这样的所在,本来是个佛者面壁静思的好去处;只可惜清净的气氛早被打破,成为如我辈 “好事者”撞壁的南墙了。

三、欲罢不能

金湖的知名度实在不高,可不高也有不高的好处;至少在黄金周里去到这样的所在,让我们不必“享受”那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的痛楚。但我仍然奇怪,这样一个带有典型地貌特征和诸多特色景点的地方,为什么没有引起众多相关人士的注意呢?

细细思之,可能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是当地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还记得在2005 年CCTV十大魅力名镇颁奖晚会上,泰宁的奖项是和浙江乌镇一起颁出的;在会上,较之乌镇的名满天下,泰宁县长在感谢中央电视台独具慧眼的同时,也坦陈对家乡的历史、民俗、山水宣传不够,并信誓旦旦要整合并塑造家乡名牌。的确如此,在入选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前,恐怕除了福建本省人士,国内少有人知道这个藏在深闺的文化古镇,以及它身旁的这一片湖水。可许多世事都带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天然秀色如若为外人道、为天下知,则势必会渐渐被渗透进些人工的元素(这里暂不提“破坏”二字),而且往往越知名被渗透得越厉害(如九寨沟,近几年不得不出台若干限制措施),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尤其是在中国。所以,宣传固然重要,可如何在知名度逐渐扩大的同时作好保护的文章,才是更加需要相关人士思考的问题。

另一个导致金湖知名度不高的原因,可能由于金湖是个人工湖。追求“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风格是人的天性,这无可厚非。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窃以为对待人工与天然的问题,主要应视其人工化的程度和出现的起因。如果这个“景点”完全是出于盈利的目的,而靠人工斧凿而成,那么它的观赏价值自然大打折扣,甚至毫无观赏价值可言。但似金湖般因水利设施建设而由溪成湖者却不同。它周围的丹霞地貌的观赏价值并没有因流连其间的水的形态变化而有丝毫减弱,相反,因为金湖的形成,使得此地在“中国十大丹霞地貌”中以“水上丹霞”而独树一帜。另一个更为著名的例子是长江三峡。当年要建大坝的消息让人们如潮般涌向三峡,似乎大坝建成后,壮阔的瞿塘、险峻的西陵、秀眉的巫峡、羞涩的神女峰、精致的白帝城,都将不复存在。人流如江水般汹涌,反而给三峡库区的搬迁和遗迹的保护工作造成了麻烦。如今,三峡大坝已傲然挺立,关于它建设的得失、利弊不是本文涉及的范围;可据那些领略过新旧三峡景色的人比较,新三峡魅力不减当年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可见,人工之于天然,是顺墨还是败笔,关键在于结合的和谐程度。后天形成如果能对先天存在起到烘托作用,那么对景色而言就不是画蛇添足,而是锦上添花了(例如,如果没有金湖的形成,也就没有“水上一线天”这独特的景致了)。于上,我愿意客观地说,金湖,虽非天然,胜似天然。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环游八闽(2)--金湖:虽非天然、胜似天然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57555-1.html
本文关键词:环游八闽(2)--金湖:虽非天然、胜似天然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