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以西48公里,有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1988年,国务院同意撤销灌县建立都江堰市。 关于都江堰的建造通常的说法是:丛帝鳖灵开凿,秦代李冰完善成型。但我看到夏禹与“导江”的传说时,更印证了我的一个想法,这就是:都江堰与大禹的关系可能更深厚些。 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位于北川县禹里羌族乡境内,距绵阳市100公里,是古代治水英雄、夏朝创始人大禹的出生地,自古称为“神离故里”。一九九二年,前国家主席杨尚昆为这里题写了“大禹故里”的条幅。倘若大禹真出生在龙门山系的北川县,他更加可能的是先治了家门前的水(都江堰就处在龙门山系),再走出与世隔绝的蜀地去治中原的水。 查大禹的资料时,看到这么一则在中原流传的大禹的故事:“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你看,这中原普遍流传的故事也是在四川龙门山治水,唯一不符就是中原故事说治的是黄河的水,而都江堰的水实际流入的是长江。 站在都江堰的安澜桥上,看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感念天地之悠悠,喟叹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