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在邓世宗祠再说甲午英烈

2015-2-1 17:48| 查看: 322|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2007年有感于甲午海战113年,写了一篇简单的博客,大致如下

多年前曾认真地读过一本甲午海战的全史,从李朝开始说起因……我对那场战争中的人物充满了同情,去年我陪姐姐专门去了海珠区的邓氏宗祠,它就在宝岗大道北的西侧的一条巷子里,里面安静平和,我第一次看到了海战时的舰队布阵图,书中说的是“在刘公岛西南海面——按东西排列成虾须阵。”。

我愿意把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重新呼唤出来,以表达我对他们的尊重:

丁汝昌——海军提督,安徽庐江人

刘步蟾——闽候官人,1877年留英三年,“成绩冠诸生,才明识远,饶有干略,一切规划多出其手。”

林泰曾——闽闽县人,留英同学,“沉毅朴诚,学有实际,待下仁恕,资深学优,深通西学,性行忠谨”。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性沉毅,英气勃发”。

叶祖硅——闽候人,1877年留学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学校“勤敏颖悟”。

林永升——闽候官人,1877年留英,“性和易,谆厚善良”。

杨用霖——闽闽县人,“少时失学,酷爱学习,手不释卷,才识日增,为人沉毅忠勇,在营治军,严明有威,爱抚士兵,总教习琅威理说:“有文有武,进而不止,则亚洲之纳尔逊也。”

邱宝仁——闽闽候人,来远管带

萨镇兵——守日岛炮台有功,祖先色目人,1952年任政协委员。

永 山——袁崇焕的七世孙

最后一个是方伯谦——1877年留英,电影里把他写成一个逃兵,后世似乎也没有给他翻案。

甲午海战也称黄海大东沟海战,北洋水师惨败后,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了割让台湾、赔偿军费3亿两、增开通商口岸等11条的《马关条约》。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七日写於甲午海战113年后的夜晚

前几天又经邓氏宗祠(现在叫邓世昌纪念馆),回家后利用网络进一步详细查阅了北洋水师资料,我总为这样一件史实而深受感动:甲午英烈中,那么多的领军人物,本来可以不死的,可他们却偏偏都殉死了,而且是以各自不同的惨烈的方式,请看:

1丁汝昌 -- 水师提督 (自尽——服鸦片自杀)

 2刘步蟾 --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自杀殉国)

3林泰曾 --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极为忧愤,遂于十九日卯刻服        毒,辰刻身亡)

杨用霖-镇远帮带、林泰曾之后的镇远管带(自尽——用手枪从口内自击殉国)

 4邓世昌 --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  首入水,自己亦沉没于波涛之中)

 5叶祖珪 --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革职)

 6方伯谦 --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7林永升 --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突中炮弹,脑裂死亡)

 8邱宝仁 --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9黄建勋 -- 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不就而没)

 10林履中 -- 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战死——推而不就,随波而没)

 

我这里查到的管带以上的海军将领,共11个,除方伯谦一个临阵逃脱外,其余均在战场上表现英勇无畏,真正战死的的是林永升,叶祖珪和邱宝仁后因战事不利而革职,但叶祖珪后来还担起了重振北洋水师的重任;其余7个,64%,上从丁汝昌至林履中,都是本来可以求生,有水兵抛绳救援、有爱犬相助,但是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死报国。唯一的解释无非是说他们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下士大夫们的共同认知,不成功,便成仁,还有耻辱感、道义感、责任心等等。

按照西方的观点,这些英雄们最后殉死的做法肯定会受到争议。按说,这些人是国家千挑万选的栋梁之材,国家重金培养了这么多年,留下来,选择生,固然是不好受,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哪天国家需要海军的那一天,还得有人重整军威、传承技艺呀。可他们象有命相约一样,都走了……

当然,历史已经过去,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这就是中国的第一代海军,他们为海军树起了不朽的最高操典,不愧为海军的军魂!

再次向这些为国捐驱的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资料详考:

1丁汝昌(1836.11.18~1895. 2.12)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字禹廷。安徽庐江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当看到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清光绪五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清政府在英订购的“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任职期间对北洋海军和北洋海防的建设有所建树,但同时放纵属下,军纪败坏,贪腐严重,本人生活亦极为奢侈.有甚者,丁汝昌竟然在海军基地里面修建私人别墅.而其人亦严重依赖李鸿章,北洋海军在其领导下,俨然李氏家军.1891年,率舰队访问日本。鉴于日本海军的发展,回国后曾陈请清政府再购新舰,增强北洋海军实力,以防外患,未被采纳。1894年7月丰岛海战后,命令加强各舰防护,以备再战。9月中旬,奉命率北洋舰队主力护送运兵船队赴大东沟,17日准备返航时发现日本舰队,即令舰队起锚迎敌。由于舰队所取接敌队形严重失当,加之负伤后中断指挥,北洋舰队遭受重创,被革职留任。1895年1月30日2月11日,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由于他个人的廉耻心,内心极大的内疚以及害怕诛灭九族的严重后果,拒绝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的劝降和北洋海军洋员瑞乃尔等的逼降,但并未采取果断措施对北洋海军舰艇进行毁坏,而是放任属下私通敌寇,最后含羞自尽。

  历史在丁汝昌身上仍然纠緾不清,以下是另一种写法:

丁汝昌当时所处环境虽十分艰难,仍力图振作,召集诸将,筹商水陆战守事宜。十二月二十五日,日军在山东荣成登陆,三十日,即光绪二十年除夕,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递送劝降书,丁汝昌不为所动,决心死战到底,当日,对家人说:“吾身已许国”,并将劝降书上交李鸿章,以明心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十五,日军舰艇40余艘排列威海南口外,势将冲入,日本陆军也用陆路炮台的火炮向港内猛轰。丁汝昌登“靖远”舰迎战,击伤两艘日本军舰,“靖远”中陆路炮台发射的炮弹受伤,丁汝昌欲与船同沉,被部下誓死救上小船。

十七日,丁汝昌获悉陆路援军彻底无望,北洋舰队已被国家抛弃。当晚,服鸦片自杀,延至十八日晨7时辞世。

丁汝昌死后,手下军官牛昶眪盗用他的名义,与日方签订了《威海降约》。2月17日,日军开进威海港,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没。

此后,清政府内的清流、顽固党人交相攻击,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

民国元年(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2刘步蟾(1852-1895.2.10) 字子香,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事母至孝”。少时性格沉毅,好学善思,爱憎分明,敢于非礼不义之事相争。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船政大臣沈葆桢曾称赞说:“其精于算法量天尺之子者,则闽童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为之冠”。次年,刘步蟾以第一名成绩成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

光绪元年(1875年),刘步蟾任“建威”号管带。次年,被派赴英国学习海军,三年,上英国地中海舰队旗舰“马那杜”(H.M.S.Minotour)号实习,担任见习大副。次年,因病自塞浦路斯离舰返回巴黎休养,四年痊愈,重返地中海舰队实习,上“拉里号”(H.M.S.Raligh)。实习期间,因学习刻苦、勤于钻研,受到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将军的好评。十一年(1885年),刘步蟾督带“定远”等舰顺利回国,被任命为定远舰管带,授参将,旋升副将,赏强勇巴图鲁勇号。

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步蟾参与了《北洋海军章程》的起草工作,海军规则多出其手”。同年,被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加头品顶戴。

当时,日本觊觎中国,也在不断扩充海军力量。刘步蟾深以此为忧,曾向李鸿章力陈按年添购铁甲舰,“以防不虞”,并当面反问李鸿章,如平时不备,“一旦偾事,咎将谁属”?引起了李鸿章的重视。十六年(1890年),北洋舰队巡泊香港,海军提督丁汝昌离舰,刘步蟾下令降提督旗,升总兵旗,为此与英藉总教习琅威理发生争执,后琅威理负气辞职,史称撤旗事件。

光绪十七年(1892年),北洋舰队应邀前往日本访问,在对日本海军舰船细心考察后,刘步蟾认为日本海军实力已超过中国,并立即通过丁汝昌报告李鸿章,请求为海军添购船炮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八月十八日,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海面遭遇,展开激战。战斗中,刘步蟾指挥“定远”舰英勇作战,"不稍退避",始终在战场坚持作战,并重创了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号。

海战结束后,刘步蟾因功升记名提督。丁汝昌因海战中受伤暂时离舰养伤,由刘步蟾代理。威海保卫战中,二十一年(1895年)元月十一日,“定远”被偷袭入港的日本鱼雷艇击伤,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部充作“水炮台”,因进水过于严重,丁汝昌下令放弃“定远”。当时刘公岛局势日益恶化,因恐“定远”将来落入敌手,丁汝昌、刘步蟾于正月十六日下令,将“定远”舰炸散。

当夜,刘步蟾追随自己的爱舰,自杀殉国。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时年43岁。            

李鸿章获悉刘步蟾自杀的消息后,深感惋惜,并盛赞刘步蟾当年直陈御日之计是实言真心。清廷谕令:将刘步蟾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一代海军名将,就这样与他所钟爱的战舰,一同消失在保家卫国的海上疆场。

3林泰曾“性沉没,寡言笑,存心慈厚,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管带军舰,“用人信任必专,待下仁恕,故临事恒得人之力”。沈葆桢赞他“深通西学,性行忠谨”。自入北洋以来,频年巡历重洋,驾驶操练均极勤奋,为创建北洋海军出力颇多,李鸿章称他“资深学优”。先后两次随北洋海军出访日本,给日本海军界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称他是中国海军的“宝刀”。

甲午战争中。八月十八日,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遭遇,展开了激战。临战前,林泰曾下令卸除舰上的舢板,以示舰存与存,舰亡与亡”。海战自中午12时50分打响,林泰曾指挥“镇远”沉着应战,与旗舰“定远”紧密配合,重创日舰“西京丸”。战至下午3时左右,“定远”舰艏中弹起火,并遭受日本第一游击队4舰的聚攻,形势异常危机。林泰曾急指挥“镇远”上前掩护,使“定远”得以扑灭大火,转危为安。下午3时20分以后,原战场上只剩下“定远”、“镇远”2舰与日本本队5舰厮杀。在日舰炮火的猛烈攻击下,镇远致伤上千处,但仍一面救火,一面抵敌。由于“镇远”与“定远”配合默契,最终顶住了5艘日舰的围攻,并将日本旗舰“松岛”击成重伤,完全丧失了指挥和战斗能力。下午5时30分,日本舰队首先撤离战场,海战结束。战后论功,林泰曾被赏换霍伽助巴图鲁勇名。

十月十六日晚,北洋舰队自旅顺撤往威海,十七日凌晨,舰队在进入威海港时,“镇远”不慎擦伤,随采取紧急损管措施,但已不堪出海任战。林泰曾以战局方棘时损伤巨舰,极为忧愤,遂于十九日卯刻服毒,辰刻身亡,时年44岁。“死之日,知与不知,咸为扼腕”

杨用霖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大战,战斗打响后,杨用霖奋然对部下说:“战不必捷,然此海即余死所!”又说:“时至矣!吾将以死报国”。部下激动得调眼泪说:“公死,吾辈何以为生?赴汤蹈火,惟公所命!”海战中,杨用霖协助管带左翼总兵林泰曾,指挥全舰将士奋力鏖战。在激烈的炮火中,旗舰“定远”中弹起火,烈焰汹腾,向全舰蔓延。在此危急关头,杨用霖突转“镇远”之舵,挡在“定远”之前,并向敌舰发起攻击,使“定远”得以即时扑灭大火,从容应敌。当时在附近海域观战的西方海军人士,皆啧啧称赞道“靡此,而定远殆矣!”

是年11月,“镇远”巡海回威海,舰底触礁进水,管带林泰曾忧愤自杀。次年2月11日,丁汝昌和刘步蟾先后自杀。北洋水师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推举杨用霖出面与日军接洽投降。杨用霖严词拒绝,回舱后口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命诗,用手枪从口内自击殉国。

4邓世昌……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以示纪念。

5叶祖珪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大战爆发,中午12时50分战斗打响,叶祖珪管带的“靖远”舰,紧依旗舰“定远”奋勇作战,午后3时余,“靖远”遭到日本游击队“吉野”等4舰的围攻,中弹十余处,“水线为弹所伤,进水甚多”。叶祖珪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命令水手堵漏。战至下午5时,“靖远”舰终于将漏洞堵住。此时在部下刘冠雄的建议下,叶祖珪下令升起司令旗,代替桅楼被毁无从指挥的“定远”指挥全队,于是“诸舰随之”,北洋水师声势复振,日本舰队因天色已晚,怕威海港内的北洋舰只赶来增援,于是向西遁去。

1895年1月20日,……丁汝昌亲登"靖远"驶近南口与敌拼战。中午前后,“靖远”舰被敌炮击中要害,“弁勇中弹者血肉横飞入海”,叶祖珪和丁汝昌“仅以身免”,被水兵救上小船。“靖远”搁浅,为免资敌,于10日自行炸沉。

北洋水师覆灭后,叶祖珪被革职,待罪于天津。1899年,清廷重建北洋水师,叶祖珪被撤销革职处分,授为北洋水师统领,与萨镇冰一起担负重振北洋水师的大任。……终于完成了中国南北方海军的统一,时值日俄战争期间,俄国军舰无视我国主权,闯入上海内港,叶祖珪毅然下令予以扣留并解除武装。1905年夏,叶祖珪在巡视沿海炮台及水雷营时,劳累过度又染伤寒,于上海军中病逝,时年53岁。“将吏皆哭失声,有越千里来送葬者”。

叶祖珪生前一直对其管驾多年、立有战功的“靖远”舰深为怀念,无论身居何职、身处何处,始终携带着“靖远”舰专用的,铸有英文“大清帝国海军——靖远”的茶匙,并多次对家人及左右说“看到这茶匙,好像靖远还在我身边”。

叶祖珪墓位于福州市西郊洪山镇梅亭村。墓埕与封顶于70年代被当地生产队用三合土夯平作晒谷场。1985年,福州市文管会拨款修葺。该墓于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6方伯谦黄海海战后,丁汝昌向李鸿章电告接仗情形:“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若不严行参办,将来无以儆效尤而期振作”。李鸿章因而作出奏请, 23日,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24日凌晨5时,方伯谦在旅顺被斩首

7林永升为人谆厚善良,“性和易,与人接,惟恐伤其意”。他对部属关怀备至,坚决反对肉刑,认为当长官者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其“待士卒有恩,未尝于众人前斥辱人,故其部曲感之深,咸乐为之死也”。

甲午战争激战中,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弹,脑裂死亡”,时年41岁,帮带大副陈荣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中炮牺牲,“经远”舰中弹累累,最后“在烈焰中沉没”。

林永升殉国后,清廷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对他的死,朝廷上下及海军将士无不深为痛惜。

8邱宝仁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爆发。海战中,邱宝仁与“来远”全舰官兵拼死作战,遂受重伤。“来远舱内中弹过多,延烧房舱数十间”,顿时“烈焰腾空,被猛火包围,但舰首炮依然发射,士卒奋力救火。此时,机器室内火焰升腾,不得已将通风管密闭,黑暗中由上甲板向焚火室传达命令仅靠通风管传话。全舰官兵不顾200度之高温,始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邱宝仁指挥全舰官兵一面抗敌,一面救火,终于将火扑灭,继续与敌博战。海战结束,“来远驶回旅顺之际,中西各人见其伤势沉重,而竟安然返旆,无不大奇之”。

1895年2月6日晨4时,日本鱼雷艇进威海卫港偷袭,“来远”中雷,舰身倾覆,邱宝仁被水手救上刘公岛。北洋水师覆没后,被革职

9黄建勋海战中,由于“超勇”舰是木质舰身,舱内起火无法施救,不久就右舷倾斜,难以行驶,最终被烈火焚没。黄建勋落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不就而没,时年43岁。

10林履中为人认真不苟,虽然平时“深沉少语”,但“性情和易”,“蔼然可亲”。尤为难得的是,他生活作风上“勤慎俭朴,能与士卒同艰苦”。因此,士兵视之如父兄,战时无不拼死效命。

1894年7月25日中日开战, “超勇”、“扬威”先后中弹起火,正在此时,“济远”舰竟然转舵逃跑,“撞扬威舵叶,扬威行愈滞,敌弹入机舱”,舱内弹炸火起,“渐不能支”。在此危急时刻,林履中亲率千总三副曾宗巩等发炮攻敌不止。但"扬威"首尾各炮已不能转动,而敌炮纷至,舰身渐沉于海。林履中登台一望,奋然蹈海,都司帮带大副郑文超和守备二副郑景清同时落水。当时,“左一”鱼雷艇驶至,投长绳相援,林履中推而不就,随波而没,时年43岁。时人赞他“见危授命,激烈效忠,其所谓临大节而不可夺者”。

北洋水师成军后拟定《北洋海军章程》,奕譞与李鸿章奏请旨批准。内容包括船制、官制、升擢、事故、考校、俸饷、恤赏、工需杂费、仪制、钤制、军规、简阅、武备等相关事项。

  北洋海军军规制度摘要

 ⊙ “凡管带官违犯军令,由提督秉公酌拟呈报北洋大臣核办。轻则记过,重则分别降级、革职、撤任。凡记一过者,停资一个月,记二过者,停资两个月;记三过者停资三个月。遇推升之日扣资。资不足者,不准升补。

 ⊙ 凡水手逃亡者,拿回鞭责八十,监禁一个月;临阵时逃亡者,斩立决


(身着1882式军服的刘步蟾)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在邓世宗祠再说甲午英烈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51303-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