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 我只看到一眼珠江,严格意义上说算不上一眼,也就是五分之一眼。计程车上了大桥后飞驰而过,巨大的广告牌将桥体两侧遮挡得严严实实,就是从那两块广告牌子之间的缝隙掠过的一瞬:“啊!珠江!”还没等抒发一下我这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带着妻儿老小拖着疲倦的双脚而来的万分感怀之情,便又陷入那“无痛的人流”之中,不由得闭眼迷糊过去。 俗话说:珠江也得向鸭下巴投降!在广州的日子更多是拜访从家乡而来的同学和朋友,少不了把有限的时间安排在饭桌之上,好歹“食在广州”是我们熟知的常识,在这里吃些美味,自然也不枉来,于是应邀天河越秀一顿通吃,把夜游珠江的想法抛之脑后。 实际对我来说吃什么当是不重要的,多看点美景养养眼发发呆更舒服。跟我一起走就是这样,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总是闲不住,喜爱在匆忙中最多地感受平常的所在,妻儿老小常常被我折腾得疲惫不堪,但是却又都乐此不疲。我的朋友是早早地买断了工龄南下广州的,妻子的同学则是毕业后来到广州工作。相同的来自一个地方,相同地奋斗在这个闷热的城市,相同地融入了广州漫漫的人潮之中。他们已经被这个温柔的城市所包容,和成千上万的广州人一样,过着他们平凡的日子。 与一百多年前为了共和的打打杀杀不同,今天的广州更加显示的是女人的气质,平和而实际。有趣的是我在广州接触到的当地人居然无一例外都是女性,服装店里的老板娘、小妹妹,博物馆的售票员、酒店里的接待、电梯里的阿姨、饭店的侍者、超市的售货员、喝早茶的同座、甚至机场的安检……真是一个女人的城市,这也似乎让我稍微有些了解了为什么相对于北方人浓烈的政治热情,广州人有些许对政治的漠视,他们不管闲事,更在乎的是每天的柴米油盐。 抽空游览了黄花岗、越秀山和南越王陵......在古老的城市中一点窥豹,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炽之地似乎因为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展露的锋芒而掩盖了她两千年的内涵。二十年与两千年——这一半喧嚣一半宁静的城市,她承载着所有华丽的赞美和愤恨的卑议,而这一切在广州的性格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两千年前的南越文明,洪秀全在广州拜上帝,七十二烈士在广州起义,孙中山在广州当大元帅,达摩一苇渡江,禅宗初始之处,也在广州......还有无数人跟广州的传奇故事,都零落在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里。这就是广州的特点,内秀而低调。那些属于这个城市的宏大叙事,都保留在了街头巷尾。那些看似平凡的岭南街道都浸满了历史记忆。 壮美的新白云机场像展翅的海鸥从靓火老汤的热气中渐渐显现,心里不由得产生爱情般的感动。几十分钟便可以远离这里,然而忘记她,却是不可能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