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偌大的世博会,其实是个大庙会,这话听着别扭,但去那走一遭,再细细回味,又似有些对路。 庙会的意思,实际就是,每逢庙内活动日,借着人多,各色人等,在庙前设摊,由是形成的集市。这样的集市,一般都属自发,但到了现代,也有专门搞的,因要实现,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话说回来,再大规模庙会,和世博比起来,也只能算,沧海一粟了。所以若说,世博是大庙会,至多只是类比,不能当是真的,否则搞世博会,也就太简单了。 有资料显示,当年开搞世博,似真有庙会“传承”,因那时的世博,还不叫世博,而是叫做,世界工业品集市,只是到了后来,内容不断丰富,更多展览的,是非工业产品,尤其是各国文化,所以才改了名,叫做世界博览会。 今天人们去逛世博,大概多数人,是为去看“稀奇”,而那些“稀奇”特多的场馆,自然人满为患了。这其实也正常,现在的世界,一体化已有模有样,一般的商品,只要不是烂货,大概都能实现,行销全球的。 这次世博会上,买的东东也不少,但更多的,则是只看不卖,只是比起那些,都想看的“稀奇”,自然吸引力不足。因为这些东东,在人们生活里,多有类似的,学话叫做“可替代”,而不似那些“稀奇”,若这次没见着,以后很可能,永远见不着了,因为那些,更多是“不可替代”的。 说了这多,似乎都是瞎话,还是具体看看,为这类东东,留下的倩影。
成吉思汗像,好像是,画在兽皮上的。
手工绘制的,画在纤维板上,有当场画的 竹子做的手鼓 竹子做的乐器,不知道发出的声,听起来什么样 木制的赛舟,1:1大小,后面的PP,是用时的样子 不同颜色沙子,填入瓶子里,在瓶壁上,构成一幅画,当场演示制作过程 上面的花纹,像是以贝壳碎片,镶嵌上去的,然后磨平打光 红木雕出的佛像 瓷做的挂饰,不知道是不是,是另一种风铃 骨头做的东东,不知道中间空处,具体作什么用 还有一些PP,在相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