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香泉寺
香泉寺位于卫辉市西北二十公里处太公镇的霖落山上,因离香泉近而得名。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为著名高僧稠禅师在魏离宫旧址上所建。 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重修,唐、宋、金、元、清历朝均有石刻、雕像。 它虽没有嵩山少林寺那样远近闻名,但是它在豫北地区却大有名气,素有“豫北第一古刹”之称。 香泉寺素有太行叠翠、香泉水响、曲径通幽、洞天福地的美名。它建筑雄伟,古往今来不但是达官显贵、文人雅士避暑、游览的好去处,也是民间百姓的重要活动场所。寺院枕岩而筑,耸立于青山之间。寺院内外的石缝里处处溢水,四季不竭,穿云流石,飞溅泻地,声彻云霄,悦耳动听。 元代汲人(今卫辉市)翰林学士王恽曾赋诗称赞道:“滴乳岩前挂瀑流,青林飞洒动高秋。王龙跃入青冥去,堆迭苍烟万壑愁”。 一进入香泉寺,犹如一叶小舟驶入广阔无垠的艺术海洋里。那巧夺天工的无数珍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香泉寺的佛像多极了,石壁上、建筑物上比比皆是,琳琅满目。那千百个神龛密密麻麻地嵌在石壁上,形态各异,形象逼真。 这里的佛像算起来有1万多个,它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这幅雄伟壮丽的画卷中。寺内壁画除佛像外,有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也有生动优美的神话故事,更有那飘然欲仙的“飞天”和洞悉人间烟火的各路仙神。这些造型奇特的艺术珍品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艺术境地,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千佛洞内,雕刻有众多的佛像,这里已经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虽没有洛阳龙门石窟那么庞大、壮观,但它的艺术性很高。石窟开凿在山崖上,高米,宽2.5米。后壁雕刻着一佛二弟子,这尊主佛在莲花座上,高约1.5米,二弟子躬身左右。两壁空隙处,凿有许多小凳,每个小凳上有佛像一尊,北壁184尊,南壁71尊。正面主佛像前就山石雕一供案,案前正中,凿有一孔,恰通佛脐。 前《汲县志》称“泉水由佛之脐孔中流出,喷云洒雾……”即指此处。这些佛像千姿百态,是很少见的艺术珍品,让人观后称 赞不已,实为天下一绝。那尊尊佛像,无不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和美学理论。艺术最精湛、最吸引游人的要数正位上的石佛和两位弟子了。石佛全身挂金,慈眉善目,炯炯有神的眼睛向下凝视着,神态自若。它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古代艺术大师们独具匠心的构思。这些雕刻的佛像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1939年,香泉寺部分毁于日本侵略军手中,后来在文革“除四旧”这场全国性的文物浩劫里,使得香泉寺旧貌遭受了灭顶之灾,大殿被拆,精美的佛像被破坏,很多珍贵的文物或遗失,或销毁,让人惋惜。 我们从至今残存的文物还可以大致看出北齐时期西山所遗失寺院的规模宏伟的气势。在称赞这片神圣的地方时,又让人生出许多感叹,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骄傲和自豪,但同时也让人心生一些遗憾,那就是香泉寺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那些残垣断壁告诉人们,不能够忘记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