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汉代辞赋家赵壹
据《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今西和北部地面汉时正属西县管辖。赵壹的生卒年不详,他活动的时期是汉末,正值外戚专权,宦官扬威,朝政及其腐败之时,这也就造就了正直的赵壹倔傲刚直的人品文风。赵壹相貌雄伟佚丽,恃才傲物,为乡党所排挤,几乎命丧狱中。汉灵帝时,任汉阳郡的上计吏,管理一郡的户口、田地、赋税等统计工作。他在洛阳见到当时的大司徒袁逢(三国袁绍袁术之父)时,不卑不亢,只长揖而不下拜,令袁逢称奇;当权公卿羊陟也认为赵壹如美玉藏在石中。袁、羊二人共同举荐赵壹,赵壹之名一时震动京师。赵壹回郡后,三公之府曾十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未答应,后终老家乡。《后汉书》记载赵壹的传世作品有两赋:《刺世疾邪赋》和《穷鸟赋》,二书:《报皇甫规书》、《报羊陟书》,一论《非草书》。
《穷鸟赋》只28句,112字,通过一只“上有罗网,下有机阱,前有苍鹰、后有猎人,思飞不得,欲鸣不可”的走投无路的鸟,借物咏怀,表现一个正直人的险恶境遇,强烈批判当时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
《刺世疾邪赋》是他的代表作,赋中指出祸败始于春秋,毒于战国,秦汉更甚,这种邪恶之气必将使当世安危亡于旦夕。此文发聋振聩之声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也使赵壹在众多汉赋名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赵壹还同书法发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熟知书史的人都知道,赵壹写过一篇论文《非草书》。今人看来,草书乃书体中之上乘,最能体现书法特征而又最难臻其妙境者,无草书即无书法,而赵壹何故非之?莫非他刺世疾邪的大笔也横扫到书法领域来了?其实不然。
草书起于实用。隶为篆之草。赵壹说“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故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书,趣急速耳。”东汉时张芝创草书,其《急就章》一笔而成,气脉通达。赵壹时,社会上有一些草书爱好者,“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颜孔焉。”在赵壹眼中,这些人“忘其罢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坐,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秽壁,壁穿皮刮,指爪摧折。”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因而他认为这是“背经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而且,如此废寝忘食习草,又无用处,“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而拙草无损于治,推此言之,岂不细哉!”过于迂腐、偏激了,但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却有其合理性。一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书法还没有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评价,只以为它是为实践服务的,二是其时也确有一批“草书发烧友”,不事工作,专营此务,跟在别人屁股后大搞 “创新”;三是赵壹把这种“草书热”现象同汉末的衰败社会风气联系在一起看,因而就义愤填膺撰此《非草书》。这篇书学论文倒很能表现出这位赋家的性格来。这是一位周身透明晶莹如玉的文学家,两千年之后,我们还能想象到他的伟姿,他的笑貌,以至他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