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临县首批中国历史文

2014-12-18 00:00| 查看: 564| |地址: 山西吕梁临县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临县首批中国历史文
临县首批中国历史文

西湾村——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是碛口鼎盛时期经济力辐射所及村庄之一,因是当时巨商陈家的家属宿舍,所以又有“陈家大院”之称。

     西湾村的历史大致可追溯到明朝。据西湾陈氏家谱记载:始祖陈先谟,字师范,于明朝末年从方山县岱坡村迁于西湾。当时西湾北有侯台、南有碛口,皆为经商好地方,陈先谟选此好地形开始创业兴基。初时,陈家并无窑洞居住,仅有毛庵草舍,后随生意越做越大,特别是第四代“三”字辈时出一俊杰陈三锡,是碛口商贸举足轻重的人物,经商发达后,大兴土木,建设豪宅,陈家大院渐有雏形,后陆续修建,才成今日所见豪宅大院。

     西湾民居建筑风格有独到之处,选址依据传统阴阳风水说“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和《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原则付诸实施,背山面水,避风向阳,易地排洪,占据了上乘风水,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体现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村落之主体部分位于两座石山之间,中为 30 度斜坡,民居建筑群坐落于其上,层层叠置,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最高处可达六层。整个村落中的民居群长约250 米 ,宽约 120 米 ,占地 3 万多平方米,以体现金、木、水、火、土的 5 条石砌街巷将 40 余座宅院连为一体,周以高墙围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堡式封闭空间,仅在南向留大门三座,寓意天、地、人,当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建筑体现。由于年代久远且在抗日战争时遭日寇严重破坏,现在村墙仅剩遗迹,村内也有多处院落破损。

     昔日的富庶不仅体现在坚固耐久、宏伟气派的建筑上,同时也体现在村政建设中,西湾村拥有着一套完善的、高标准的道路网络和排水系统,而且它们直至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这是值得留意的地方。

     西湾五道巷的第一道巷因在最东面,东方甲乙木,所以称木巷。进巷时第一处宅院墙壁上“西湾村”三个字是由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所题,大门上有吴敬命题写的隶书匾额“竹苞松茂”,意指根基稳固、枝叶繁茂、子孙兴旺发达。吴敬命是本县清末进士,北五省著名书法家。大门墙上“财神进宝”、“麒麟送子”的木刻砖雕艺术是非常的精美,充分说明当时主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层次。这处院子大门为民国初年新建,原来的大门在西面,正面窑洞为清嘉庆年间所建,东西两面很特别 , 不是厢房而是窑洞,跟改大门方向一样 , 都是讲究风水布局而为。当年碛口镇上“义生成”商号就是这家院子的主人开办。

     在这条巷的西面,是西湾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院落。通过这条巷时,有在两侧墙体砌筑的拱券的门洞,门洞上建有楼,这种设计体现了“向空间索取建筑面积”的奇巧构思。在巷东墙上有一排木棍,是当时陈氏家族有那家生孩子了,就在这挂灯笼告示族人,因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所以生男孩挂最为吉祥的红灯笼,女孩则挂绿灯笼。进入最完整的那处院落时,会发现大门非常的简陋,疑是贫家,进入大门,却又是一重天,院内宽敞,有磨、碾及放料与长工休息的小窑洞。抬头还可以看到北面很高的一个小房子,视野很开阔,这是当时陈氏 小姐到谈婚论嫁时,每逢要说人家了,就在这里看未来女婿的样子,因为当时是不允许在未嫁前见面的,就只好趁小伙子从巷里上来时细细端量。这个院子最大的变化在进入主院的第二道大门,二道门做工考究非常精致,砖雕、木雕栩栩如生,门枕石上一对小狮子憨态可掬,连同大门上的铁门环都有精细的花雕,从这道门进去就是陈家主人们居住的地方,头道门之所以寒酸,是当时陈家“藏富不露”思想的体现。在头道门和二道门的这一段南侧,还有练功房和监视孔,监视孔 45 度斜角,可清楚地看到巷里的过往行人,练功房里有练武器具,是当时陈家家丁训练的场所,练功房是独立的院子,有大门,有家丁们住宿的屋子,甚至有独立的厕所。在当时,家丁一般是不允许进入主人院子的,可以想象得见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

     这处院落集中代表了西湾民居的风格:每一层的屋顶是上一层的院子,每一院落都有小门相通,院院相连,巷巷相通,走进一院即可遍串全村。院子一层是伙计们的住处,院子很小,院子外面宽阔的地方是原来的花园。二层院内正房为长辈住的地方,也是建筑群中最好的地段,两边厢房为卷棚式,是小辈人的住处;为家族管理的便利,二层正房窑上有一座木结构的砖瓦房,叫议事厅,起先是祝寿用的,以后凡家族重大事情都聚在此厅商议讨论,议事厅内中间有大的长条案,即办公桌,两侧做有火炕,每逢家族议事,人们便坐在火炕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如有婚庆、寿筵等大事,客人多,每个炕上还可以容十多个人睡卧。议事厅瓦檐、木檐、墙角等的雕刻十分的形象生动,厅外有矮墙,视野十分开阔,一直能望到陈家祖坟。三层是望月楼,两面坡式,是长辈望月、品茶、休闲和贵客住宿的地方,从二层到三层的台阶分为三部分,分别是“ 3 、 6 、 9 ”,意喻“遍地走”。四层是绣楼,在楼梯拐弯处有“石鼓女儿墙”这样明显的标志,绣楼占地面积很小,没有正房,西房是 陈家 小姐居住的地方,东房是丫鬟的房子,到晚上,另设有门出入,小姐一般不允许下楼,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

     第二条巷是火巷。火巷往西经第三条巷土巷到“岁进士”院。岁进士叫陈辉章,并不是他自己考取的功名,而是由皇上赐给的爵位,只享受俸禄不担任实职。陈辉章自幼出家,在正觉寺为僧,年长还俗,在碛口劳经(当伙计),到咸丰年间发迹起来,修了这处住宅,当时陕西回民造反,清兵前往镇压,路经碛口,粮草不济,陈辉章慷慨救助,立了大功,皇上便赐了他“岁进士”。可别小看“岁进士”,当时能拿 “岁进士”的人已经是为数很少的,因为在清朝山西民风出现了一种很严重的现象:即以“学而优则商”来替代“学而优则仕”,凡有子弟者,不让读书,往往学经商。雍正二年时,山西巡抚刘於义曾奏称说:山西人重利甚于重名,好的子弟大多让经商,其次为官,再次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雍正皇帝竟也同意,朱批道:山西人可以商贾居首,其次为农,最下者读书。正因如此,清代科举中共有状元 114 人,山西却无一人。不过,山西却有 5 位武状元,这恐怕与当时晋商商品贩运及金融流通需要大批习武之人有关吧。临县在道光年间就出过一位武状元,名张从龙,曾把守碛口,抗击回族人入侵。

     出进士院,经第四条巷金巷进入书院(陈家的私塾),出书院过最后一条巷水巷,可以看到另一种风格的晋西北四合小院。四合小院有三面房檐连接为一个整体,如南方的“天井”,以前上面还罩着一层铁丝网,防范甚为严密,主要原因是这里的主人当年是做典当生意的,当铺设在碛口街上,凡是三年不赎的东西就全部拿回西湾存放,所以建筑有防盗功能。四合小院西边的建筑规模很大,据说当时陈家有一子,遭遇后娘,挤并的厉害,就在村墙外修建房屋,由于修建时间较晚,尽管依然保留了城堡的式样,但整体风格比起原来的谨慎、细微、精致已是非常的明朗、开放、粗犷。这里抗战时曾是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

     从水巷出来,沿路可见堡墙遗址,贞洁牌坊遗址,恩进士院,思孝堂,陈家祠堂。祠堂是清晚期建筑,规模不大,却比较完整,祠堂里供奉着陈家历代祖宗的牌位。大门上有一付书写流畅且很工整的对联,上联“俎豆一堂昭祖德”,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下联“箕裘千载振家声”,箕和裘都是指继承先人的事业;横批“承先启后”最后点题。

     从豪华的住宅、完善的设施可以想象的到陈家当时的财富与地位。据史料载,鼎盛时期,西湾陈家占碛口街上的铺面一半之多,直至民国初年 , 陈家在碛口依然有房产 60 多处。民间则传说 , 陈三锡与祁县乔家大院鼻祖乔贵发有密切的业务往来 , 并曾被乔贵发救过一命。

     凝固的建筑是主人的史录、岁月的结晶和印证。曾崛起于潮头又没于烟尘的陈氏豪门,留给后人的这座民居建筑带着曾有的历史辉煌和惨淡的人生遗痕留在生活的画卷之中,让人们深深品味世事之变迁,岁月之沧桑。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临县首批中国历史文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41789-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