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文庙景区
文庙前称圣庙,位于县老城文盛街,是本县境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距今约530余年。总占地面积约4345平方米,其中建房占地2051平方米,为本县明、清以来,尊孔祀孔的建筑群;也是其时“法先圣先师”“重道隆儒”兴化起教。供生员肄业的教育场所,故又名“学宫”。据光绪《霍山县志》载:“……自今而往,谠序鼎新,讲肄有所。承学之士,弦歌礼乐,诵法先王,既明其义于心,而体其道于身,……圣德隆盛,治教休明。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不使并进。……”实则为其时罢黜百家,灌输独尊儒家思想的中枢。 庙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52年),与霍山奏请立县时并建。当时“庙学粗备,而规制未宏,”以后相继缮葺和扩建。庙的主体为大成殿(又称圣殿)建筑宏伟,古朴端庄,具有明清建筑特色。殿内原设有灵龛,为昔日供奉“至圣先师孔夫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等灵位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御题“万世师表”的匾额,高悬在灵龛上首。灵龛台后被拆除,大成殿今辟为对外开放的文物陈列室。殿左为东,右为西,是供奉历代先贤先儒的灵位处,今一作游艺室,一作展览室。大殿前为戟门,门左名宦祠、右乡贤祠,现均用作职工宿舍。戟门前有泮池,亦名跃龙池,池上建有石拱桥,名状元桥,池前为宫墙。据说科举中魁者,应披红挂彩,过状元桥,打开宫墙中门,跨马游街,以示显耀乡里。泮池及状元桥于1967年元月被拆毁。泮池左右的土地祠、省牲所,均已拆除另建。宫墙东为“礼门”、西为。义路’,出口处各立有“圣旨碑”一方,镌“奉旨凡文武大小官员及仕农工商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字样,此碑约勒于乾隆年代,现已无存。大成殿后为崇圣祠,亦名 后大殿,原供奉孔子祖辈考妣灵位处,昔“司训处”设此,今为县文管所办公室。崇圣祠东为。明伦堂”,昔设学署于此,现已修缮。 据光绪《霍山县志》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曾就原庙重加修缮,“使规则巍峨,精采焕发,顿令邑中改观。”明崇祯八年(1635年)大西王张献忠破霍。庙被毁,清顺治十年(1653年)按原规模加以修复,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邑贡生、士民等乐输捐献,筹集巨金,将大成殿重加翻修,扩为五间正房,东西原各扩建九同,戟门五间;其它崇圣祠、明伦堂都加以检修,为文庙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葺。“至是庙貌尊严,规模益形宠广”了。后又置山田、市房作为岁修祭祀费用,使。春秋俎豆祭祀不辍。”咸丰七年虽战乱频仍,仅戟门、名宦、乡贤两祠遭到破坏。其它建筑仍保存完好,在同治年间又依次修复。民国三十四年(1945),曾进行过整修更换。1984年后,由省拨款对将倾的大成殿、东西厢、戟门、名宦祠、乡贤祠等处,进行彻底翻修,拆旧换新,残缺增补。修复的大成殿,戟门宏伟端庄,气魄雄浑,显得巍然挺拔,恢复了昔日古色古香的风貌。文庙,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