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董口镇董口村北的黄河堤旁,有一座宋氏孝子堂。原是明代所建褒扬宋显章夫妇孝贤德行的庙堂,因此当时称为孝烈祠。
据《濮州志》记载:宋显章,字文光,明正德年间秀才。他很孝顺,父亲去世后,他守墓三年。辛未(公元1511)年,赵风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到了董口一带,有兵士砍伐了宋显章祖茔地上的树,宋显章失声痛哭。事情传到赵风子那里,赵风子很是生气,他下令杀了砍伐树木的士兵,并晓谕部下说:这是孝子的家乡,谁也不能扰害百姓。从那,董口一带的百姓生活很安定。四乡百姓听说后,也纷纷到这里躲避兵乱,人们对宋显章自然更加敬重。宋显章四十岁去世,其妻辛氏痛不欲生,她把家产安排给侄便自缢殉夫而亡。这样虽然过份,但在当时却被当作烈妇之举大加宣扬。州守(县令)把宋显章夫妇的孝烈行为上报,请求旌表。因逐级上报不及时,又缺乏具体办事的人,很长未能获准。后来,都御史钱宏上疏并令修建了孝烈祠。到了嘉靖庚申(公元1560)年间,都御史朱衡、巡按御史刘存义获准赐田二十亩对孝烈祠做了重修。此后,建筑虽有损坏,却都进行过修复。部分建筑、石刻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1954年再度修缮时,增添了两栋石碑:其一为宋氏溯源和宗支记载;其二为重修碑记,碑文前重刻了宋显章生前友好--兵部尚书苏佑、御史仪宗岳原题碑文部分章节。由于年久失修和其它原因,孝烈祠建筑全部毁坏,建国前所有石刻也都荡然无存。
现存孝子堂系本地宋氏族人集资于1990年在孝烈祠原址重修的,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厅堂为砖木结构,正厅三间,西为耳房。门右廊下立1954年重修石碑;门左廊下新立重修孝子堂石碑。厅堂前有宋氏溯源和宗支分布记载碑和鄄城县人民政府“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各一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