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区闽 南 第
云洞岩在漳州市东20里,此山是由各种玲珑奇特、各具神态的巨石,层层叠叠垒成的。岩石间隙,有数不清的幽深洞壑石室。据《漳州府志》记载:“有石室深广丈余,天将雨则云出其中,霁则云复归焉,故曰云洞。”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潜翁者养鹤于石室中,而鹤时飞鸣于山上,乡人见之,故又名“鹤鸣山”。
明代嘉靖年间的蔡烈曾隐居此石室。蔡烈乃琼州太守蔡昊之子,字文继,龙溪人。《明史》说他“少而好学,老而不倦”,人品极高,归隐云洞后,在山中讲学。虽是一布衣,从学者甚多,称为“鹤峰先生”。四方学者,来访日增。云洞岩的声誉也日高,名贤题刻也日见增多,遂成为闽南一处著名的碑林。云洞岩最早的石刻,要数五代时怪道人许腊题的“许腊寻偃月子至此”八个大字。据《名胜志》记载:“许腊自称高阳人,由荆襄抵江淮、武夷、霍童、无不遍历,到处皆于石岩人不能及处,题曰:‘许腊自峨眉寻偃月子到此'。”
浙江鄞县人丰熙,弘治已未进士及第第二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讲读学士。嘉靖初因议礼忤旨,谪戌镇海卫(即今龙海)。从此他足不履公门,日以讲学为事。嘉靖丁亥十月,慕蔡烈名来访云洞,留连半载忘返,留下不少墨迹。山中有两处巨型摩崖石刻,其一便是丰熙的《鹤峰云洞记》,详尽介绍了云洞胜迹。另一处是考功林达的《鹤峰云洞续记》。还有丰熙的题刻“霞窝”、“仙梁”、“得朋”“风动”等处,和朱熹的“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两位大家的书法,已被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选入多页。
云洞岩寺院左近的“鹤室”,即是潜翁养鹤处,也是蔡烈隐居处,室内有篆字石碑:“蔡鹤峰先生神位”,壁上还刻有一段《易经》。离“鹤室”数十步,便是蔡烈的墓。安林崙有碑铭曰:“鹤峰千仞,龙江一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极力称赞蔡烈的人品。
据初步统计,云洞岩已发现的石刻有200几处,其中有大字题刻,诗、文、联语。从五代到清道光年间,不少名人都在此留下了翰墨,有行书、楷书,又有草书,篆书,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许多书法独具风骨,如夫子朱熹,学士丰熙、考功林达,方伯周瑛,尚书陆完,郡守张鹏,古文学家王慎中,会元陈常夏,状元马负书等,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云洞岩确实是一个可贵的碑林。至于云洞胜景,前后两《记》皆有详载,不必赘写,只有“千人洞”值得一提,洞深莫测,口狭窄,匍伏始得入,是前避乱之所。胡梅诗云。“天生岩穴受千人,隐隐幽处隔世尘,不识人间经几代,洞门依旧锁闲云。”丰熙诗云:“片石千人屋,天工太泄机,海风吹不破,应待野云归。”因此,云洞岩也是一处旅游胜地。漳州民间有四季旅游谚语曰:“春游紫芝,夏游云洞,秋游白云,冬游石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