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和平书院
和平书院位于福建省古镇区西北隅,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和平书院创办于五代后唐,是中国最早创建的书院之一,为闽北创办最早的书院。现有的和平书院虽为清乾隆间建筑,仍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其文物价值不可低估。
书院初创时作为家族学堂,目的是“诱进后人”,培养族中子弟。它开了宗族办学的先河,自此邵武南区乃至全邵武宗族办学相沿成俗,营造了和平千余年来读书求学、重视教育的氛围。后衍变成为一所地方性学校,造福桑梓,培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
和平书院坐西朝东,为四合院式天井院建筑,斗砖封火马头墙,单进厅,穿斗式构架。东面正门门楼的门额砖刻阳文“和平书院”四个楷书大字,无其他雕画装饰,质朴无华,据说是朱熹题写的。
天井两侧建廊楼,堂房地面高出天井和廊楼地面约1.6米。天井正中筑十三级石阶达堂房大厅。堂房为五开间,中为厅堂,两侧作教室。堂房后封火墙外为三坡水附属建筑(厨房)。
门前空坪以小卵石铺筑几何图案。空坪北侧有一砖石构单体门墙,顶部形状象一顶官帽,中间大门和两边券拱门形成一个“品”字,暗喻读书为做官,做官要做有品级的官。体现了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意识。
进入书院大厅,必须登十三级台阶,前六级为努力读书,从第七级开始为七品至一品,寓意步步高升。大门上方的木雕月梁为打开书卷的样子,寓意“开卷有益”。“书卷”上原本镶嵌着“天开文运”四字,令人惋惜的是现已不在。
和平书院初创时是一座黄氏宗族自办学堂,专供族中子弟就学,开创了和平宗族办学的先河。邵武南部各姓氏宗族竞相效仿,宗族办学自此相沿成习。自宋以后,和平书院逐渐成为一所地方性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人物到书院讲学,如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杨时都曾到和平书院讲学过。
和平历史上文化教育的发达,营造了和平千余年读书求学的氛围,文风炽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如宋代大理丞黄通、司农卿黄伸、榜眼龙阁侍制上官均、元代国史编修、文学家黄清老等,都是从和平书院走出来的。和平书院可以说是邵南人才的摇篮,一脉书香至今仍氤氲在乡民的衣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