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五里沙滩
泉港区海岸线绵长且多湾,自古海陆畅通,渔、盐、运输各业驰名八闽。如今海域更广为经济发展所用,有山腰盐场、炼油厂码头、肖厝码头,更多的是辟为鱼、蛏、海蛎等海产品养殖场,闲人难得轻易近海。
观海,自当首选五里沙滩。确切地说,这里的海不能算作大海,只是台湾海峡西岸一个小小的无名海湾,状如浅碗,潮来则满盈,潮去则无遗。它没有深不可测的海底,没有汹涌澎湃的海浪,没有巨岩险礁,没有海风猛烈,没有惊涛拍岸。潮水轻漾,海风徐徐,它宛如一个小家碧玉型的温婉女子,没有惊人的美貌,没有浓艳的粉饰,却平易近人,质朴内敛、洁净天然。
顾名思义,可知五里沙滩之长。沙滩东起峰尾码头,北至后龙港口,其间经圭峰、郭厝等村边界,几近半圆弧,如一条金色环带镶缀在泉港东部。沿峰尾通向后龙的柏油路,往东向随意抄一条小道,均可到达沙滩,若寻风景最佳处,当取道郭厝,这里正位于五里沙滩中部。行至郭厝村车辆停靠处(当地称车头),向东有一条6米多宽的水泥路,行一里多路程,便可望见蓝天之下村子背后一道墨绿色的屏风,那是防风林。这些耐寒耐咸的木麻黄树,有高的,有矮的,有健硕的,有羸弱的,没有哪一棵有显眼的挺拔身姿,但一株紧连一株,形成五里沙滩第一道风景线。夹杂着些许咸腥味的海风穿过防风林徐徐而来,过了水泥路,踏上铺满细沙的乡间小道,就到了五里沙滩。
防风林与沙滩隔着一道方石砌成的堤岸,沿沙滩蜿蜒而筑,东衔峰尾码头,西扣郭厝村后的几块礁石。岸长3里余,高3米许,每隔百米有一道小小的入口,几条参差不齐的石头从岸身伸出半米来长,算作台阶以供渔人上下。轻装的游客若有兴致,大可“嘿”地一声一跃而下,落足之处就是细腻如粉的海沙,即使摔倒了,一点也不会被硌痛。
沙滩宽30米余,留心细看,可见沙滩其实分成三道,中间一道沙子较粗,颗粒分明,夹杂着细碎的贝壳和石子,靠海和近岸的两道沙子则是粉状细沙。潮水把沙滩冲洗得平整而洁净,没有一点脏杂,也没有人们想像中遍地都是的五彩斑斓的贝壳,游客若想从这里带走精致的鹅卵石或奇彩怪状的贝壳,是很难的。偶尔有一两行脚印,但一小段就拐向出口了,很少有人从这端走到那头的。偶尔有孩子或尚存孩子心性的人会在沙滩上堆起“一座小山”、挖掘“一条小河”,但这丝毫不影响沙滩的洁净美观。
涨潮的时候,波涛荡漾,涟漪层层,往岸滩送来一圈一圈细碎的白色浪花。放眼远眺,茫茫海天成一色。烟雾之中,深黛色的秀屿岛与惠屿岛若隐若现,仿佛传说中的蓬莱仙岛。炼油厂码头的油罐银光点点,就像跃出海面的鱼尾在阳光下鳞光闪闪,当地人称之为“鲤鱼尾码头”,真是生动又贴切。几艘油轮静静地泊在远处的海面上,它们也许远航刚归来,也许正在整装准备又一轮远航。对面峰尾码头及村落从墨绿的防风林尽头绵延而出,几条大小不一的渔船紧紧傍在岸边,从这里捕捞上岸的鱼种类繁多,销往各村镇。左边的后龙地界丘陵起伏,林木叠翠,山脚的屋舍密密点点,为海光水色平添另一种景致。
潮退之后,海底一览无遗。这里是蛏、虫牡蛎、紫菜等海产品养殖场。近处的是蛏田,一垅一垅一畦一畦的,只少了翠绿,要不真让人疑是耕犁得齐齐整整等待播种插苗的农田。远处的是海蛎田,一大片的墨绿,那是渔人们用绿色绞丝绳捆绑在海底的海蛎石上并连系成网,绳与石都是海蛎生长的地方。间或有三两个渔人卷着高高的裤管,挑着沉沉的一担从深处走来,如针脚般点点地穿破海底的沉默。不知从哪个方向飞来一只白羽海鸟,歇在黑褐色的滩土上,很显眼,它转头环望四周一下,迈开细长的腿悠悠踱了几步,又倏地飞远了,原来那边它的两三个朋友正候着呢。
有人把春的鲜花、夏的大海、秋的月亮、冬的太阳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五里沙滩的海虽小,却一样样具备了海的情韵,跻身这“四美”之列毫不为过。无论你什么时候来,它都一样舒展胸怀欢迎。可以在清晨看红日出海、水天流光,可以在黄昏看夕阳在防风林中隐隐穿行、海面潋滟,可以在有暖阳的冬日午后漫步沙滩……当然,最不可放过的时间是夏夜,皓月当空时,银白的月光洒满沙滩,海面波光点点此隐彼现;繁星闪烁夜,海面一片幽深,更衬得天空高远,涛声细细如语绵绵不绝。不怕夜风寒冷的话,可以约两三个好友,带一方防水毡布,在沙滩坐一夜,听海风在防风林中唱歌,相伴潮起又潮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