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镇河塔
镇河塔又名东塔,已成灵武标志性建筑,它座落于灵武市区东南2公里的果园深处,始建年代不详。一说为元代,一说为清代;据现存碑文《重建镇河塔碑记》〈康熙六十一年立〉,《重建镇河塔至十二级碑记》〈乾隆三年立〉《重建镇河塔河南善士助金姓名碑记》、《东塔寺新建下殿碑记》〈光绪二十五年立〉和塔身砖铸题记、铁铎等实物资料以及文献资料相互引证可知镇河塔重建于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寺、塔同时竣工。而后镇河塔经历两次地震“一扫而光”即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和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康熙五十八年又在原塔基上重建,因财力不济至乾隆三年七月〈公元1738年〉,历时十九年告竣,即今日镇河塔。镇河塔与银川海宝塔〈西塔〉合称姐妹塔,被批准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河塔系多层楼阁式佛塔,造型美观,结构别致。塔体通高43.5米,塔身为八角十三层,角塔内构造为“厚壁空心式”木板楼层结构,有一通道可进入塔室,室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塔身外壁均用混合质白灰泥封刷,原呈灰白色,由于风蚀雨淋,现呈淡黄色,塔顶有一绿色琉璃瓦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塔身的东西南北共有七个空洞,可作瞭望窗口,每层的八个角上都有一根做工精美的优质圆木,上套形态不一的陶瓷兽头,兽头下悬挂风铃,把整个塔身装扮得更加古朴雄伟。镇河塔的建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关于镇河塔,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灵州地面上,时常发生水灾,人们的日子过的很艰难。
一年春上,又发生水灾,灵州地面到处是洪水,大人、小孩的哭喊声连成一片。水上漂着衣裳、盆子、柜子、箱子、还漂着死尸,一片凄惨。在州城东南边的地方,水患更是厉害,“咕嘟,咕嘟”地翻滚着,像烧开的水一样。面对这种情景人们又都像往常一样烧香求神,向上苍祈祷。
就在这时,有一个年岁很大的老者来到这里,他告诉人们:“只要把冒水最厉害的水眼堵住,水就退了。”人们听了老人的话,就行动开了,可是啥法子都想到了,就是堵不住那个冒水最厉害的地方。
这时候,有姐妹俩从须弥山出发,要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探亲。姐姐个儿瘦高,走得快,妹妹稍矮,走得慢。因此姐姐每走一段路都要停下来等妹妹。这天清早,姐妹梳洗完备,起身赶路。姐姐走到兴州,妹妹才到灵州。
妹妹到灵州,人们正为堵不住水眼犯难,便上前询问,人们便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她。正说着突然间暴雨倾盆,这里的水还没堵住,黄河水又倾刻间泛滥向东淹来。转眼又淹没了大批的土地和人家,妹妹也被淹没了。姐姐正在哭喊,突然看见妹妹站立的地方竖起了一座高塔,洪水立即退去。姐姐发誓要与妹妹朝朝相望,一同镇守黄河,瞬间在兴州也变成了一座高塔。姐妹俩的镀金耳环,化作一个个风铃,悬挂塔檐。姐妹俩日夜相望,默默无言,一遇风天,姐妹俩就唱起歌儿。
因为妹妹塔在黄河东岸,人们叫妹妹的塔为东塔,姐姐的塔位于黄河西岸,人们称其为西塔。说来也奇怪,自从姐妹俩变成了镇河塔和承天寺塔以后,这一带就再也没有水灾了。于是,人们就在她们的周围修建寺庙,经常烧香叩拜。另据《重建镇河塔碑记》所载:“塔之修建,如同在河边埋下一木桩,灵州城犹如一只船,如果把船系在桩上,城就再也被水冲不走了。”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可以确定,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们无法有效治理河患,仅是乞盼安定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已,同时也证实着古老的灵州大地饱受河患的历史。今日灵武大地,河患已一去不返,镇河塔做为历史的见证者依然在注视着,也激励着当代灵州儿女奋勇追先,建设美好家园的创业大潮和新时代的巨大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