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白石神君碑
白石山,位于河北省元氏县苏庄村。
山出白石(烧石灰的石头),故名。在周秦汉时,元氏县为石家庄政治中心所在。元氏县的白石山,三公山,灵山,无极山,尤其是封龙山均为此地区名山。各山各有神祠,汉碑。现仅存此碑与《祀三公山碑》,二碑为河北仅存的汉代碑石。碑原在苏庄村白石山上的白石神君庙祠,后移至县学。1974年由元氏县百货公司院内移至正定县隆兴寺内。1989年元氏县旅游部门经过多方求访,才于隆兴寺内访得此碑,于是年五月与祀三公山碑一起运回元氏县,重新移置在距县25公里的封龙山上,并建碑楼加以保护。白石神君碑立于汉灵帝(刘宏)光和六年(183年)。系常山相南阳冯巡、元氏县令京兆王翊所立。碑通高2.4米(座已失),宽0.81米,厚0.17米。额题为“白石神君碑”五个篆字。16行,行35字。碑文隶书。圆首,有额,无穿。有碑阴题记。碑阴为隶书,碑阴隶书与碑文同时所刻。碑文内容:前为序文,后为颂铭。序文主要叙述了白石神君的神功。并说它“前后国县,屡有祈请,指日刻期,应时有验”,意思是在这县境的方圆内,不断有人来祈雨请福,都是按日准期得到应验。自秦汉以来民间认为:高山和天最接近,是接近天神的最佳阶梯。高山又是地上最大的形体,是地祇的最合理居处。高山是兴云布雨,降福消灾的主宰等思潮的真实反映。因此,白石神君碑是研究秦汉以来民间风情的宝贵资料。又因为白石神君碑是元氏县诸汉碑中较晚的一通,且有的怀疑它为后世之作,所以它又是研究元氏县其他汉碑和汉至唐五代的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