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区赵王城遗址
赵王城遗址是战国时期赵国王宫所在地,亦称赵都宫城,位于河北邯郸市西南郊约4公里处,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唯一战国时期的王城遗址。赵王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虽历经风霜雪雨,保存仍比较完整,在中外都城史上均为罕见,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建王城于此,历经8代国君,前后计158年,至赵王迁八年(前228年)为秦国所占。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以后逐渐变为废墟。这座古城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至今仍雄伟壮观,它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内部有布局严整、星罗棋布的建筑基台,地下有面积较大的十几处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门遗迹多处。
西城比较完整,近正方形,边长约1420米,四面城墙保存完整,残高3--8米,遗址上现存五座大土台,位居中部偏南的龙台,是当时宫殿主体建筑基址。台基东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王宫基址。由“龙台”往北尚有两个大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在中轴线两侧还残存着面积宽大的地面夯土台及地下夯土建筑基址6处,这是以“龙台”为中心的一组规模宏伟的殿宇建筑群。
东城与西城仅一墙之隔,面积小于西城,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四面城墙大部分完整,内有三座夯土台, 城内中部偏南有南北对峙的两大土台,相传是赵王阅兵点将的“南将台”和“北将台”,两台之间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均是高大建筑基址。
北城面积大于东城,东西最宽处1410米,南北最长处1520米,为不规整的正方形,内有5座大夯土台。除西墙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残墙外,其余仅有地下墙址。中轴线两侧保存有多处夯土建筑基址。遗址西部的夯土台,面积仅次于“龙台”,与西墙外侧的夯土台东西对峙,也是一组殿宇建筑群基址。
我国著名文学家刘邵在< < 赵都赋> > 中写道,赵王城," 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由此可以想见当年赵王城的恢弘气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