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环砂村
莽莽牯牛降,幽幽湘水河。水绕古村庄,聚砂如银环。这就是千年古村——目连戏发源地“环砂”。 环砂村口是一片古树群,历经几百上千年,见证着环砂村的兴衰变迁,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国家一类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杏(白果)、红豆杉,还有黄连木、榆树、樟树等珍稀树种。这片古树共有四十八棵,种类却达二十多种,形态各异,疏密有间。 古树下的这段河湾就是放生池,有雍正九年所立“放生池”碑为证。整个放生池上自双河口起,下至湾袋口止,全长1.5公里范围。每年春季村中购买鱼苗、虾种,集中全村老幼,共同参与投放,晚上在水上放灯驱邪赶巫,保护鱼虾生长。 环砂宗祠叙伦堂原系傅姓创建于唐宋年间,后由程姓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扩建当今规模,后供奉两姓祖宗,故这座祠堂又称“两姓祠”,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现在祠堂已作为目连文化馆对外开放。 《目连戏》就是《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也叫《目连劝善记》,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祁门清溪剧作家郑之珍创作的。 《目连戏》在当地俗称“打目连”。戏文说的是环砂傅家庄员外傅相,好善乐施,济孤扶困,而他老婆刘氏青提不敬神明,杀害生灵,触犯了天条。结果傅相得道升天,进入仙界,刘氏被打入地狱遭罪受罚。傅家的儿子傅罗卜(法名叫目连),孝顺父母,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便剃发出家,去西天求取真经,获得法力,打开地狱之门,经过六道生死关,寻遍十处阎罗殿,终于找到了母亲,并劝母亲改恶从善,最终把母亲救出地狱。 祠堂院墙上嵌立着一个古碑,叫“永禁碑”,刻成于清朝嘉庆二年(1797)冬,历经二百余年风雨侵蚀,保存始终完好。这块碑记分为上下两部份,上部份是祁门县知县赵敬修给环砂族人申请保护山林的批文,下部份就是村人治山护林的立约正文。碑文详细记录了环砂村25位先人,发起护林条约,罚赏分明,四至确切。因此“永禁碑”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古代的地方“森林法”。 位于环砂村南侧,环砂河下游湾袋坑口河边的一处遗址,就是屈原祠遗址,全称“敕封郢国公祠”,本地俗称“水口庙”,是唐宋年间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建。原建筑分前后两个厅堂,分别供奉两尊屈原雕像,一座固定,一座可以移动。每年中秋佳节,按当地习俗,要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屈原神像到叙伦堂宗祠正厅神座上供村人礼拜,第二日再送回安放。迎送过程异常热闹,旌旗招展,鼓乐喧天。每年四月初一(屈原生日),村人要到庙里朝拜。屈原祠惜毁于七十年代的一场风灾,现遗址内的千年古柏、石雕底坐等足可见证。 现在,环砂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呼吸农村新鲜空气,远离尘嚣,已成为来此游客的主要游玩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