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覃排乡智城遗址-唐代壮都
地址:南宁市上林县覃排乡爱长村 智城遗址-唐代壮都 智城,一座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壮都,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经的智城,依山而建,三面环山,陡峭的石山变成了城池天然的屏障,山谷中则搭建住房。智城和一个人的名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人就是当地人口中的“高祖”万寿公王——韦厥公。 韦厥,上林县人(据《大清一统志》)。汉朝韦元成之后裔。唐武德七年(624年),韦厥接受唐王朝的命令,招抚了附近各分散的部落,统一在唐王朝之下。韦厥因功被封为澄州刺史,在今上林县一带作官,很有威信。子孙相继,繁衍为粤西一些州县的首领,韦姓也为最古老的壮族姓氏之一。后来他隐居于智城洞,与诸子都封侯庙食(据王象之《舆地纪胜》)。《六合坚固大宅颂碑》作者韦敬办、《智城碑》作者韦敬一皆为其子。韦厥去世后,诸子争嗣,《智城碑》记载韦氏兄弟为争刺史之职,“萧墙起衅,庭树暌阴,蓄刃兼年,推锋盈纪”。后韦敬办夺得父袭职位继任澄州刺史,管辖范围大致为红水河中游,上林县全境、包括今都安、马山、巴马、大化、武鸣等县的一部分。韦敬办被朝廷封为“廖州大首领左玉铃卫金谷府长上左果毅都尉员外置上骑都尉检校廖州刺史”。 据资料介绍,智城是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澄州刺史韦厥隐居之处创建而成。该城因地制宜,以陡峭的石灰岩山体为城恒,在山谷中构建城房,并利用山间谷地不同走向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外有池塘并与清水河相通,结构独特,极为罕见。内城面积10亩,外城面积77亩,总面积94亩。另,城外池塘面积150亩。城建成后,即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在外城墙东端内侧崖壁上刻“韦敬辨智城一首并序”,共24行,1126字。 现存的这碑据说为唐人所刻,碑体位于外城东面山崖壁上,碑高164厘米,宽78厘米,上以楷体书文,碑文分序和颂词共24行,1108字。经各方专家研究考证,碑文首题“廖州大首领,左玉钤卫、金谷府长上左果毅都尉、员外置上骑都尉、检校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一首并序”,以及末款署“维大周万岁通天二年岁次丁酉肆月辛卯朔柒日癸酉检校无虞县令韦敬一制”,确认《智城碑》实际上是当时无虞县县令韦敬一送给智城城主韦敬辨的,内容是盛赞智城山及其一带风光形胜,颂扬智城主韦敬辨的文治武功。而当中那些不明的字体竟是 一代女皇武则天当时颁行的新字(自创字)。据悉广西桂林一带也发现有唐代以前的崖刻,但多是一些题名,没有具体内容,不能算真正的“碑”。《智城碑》刻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内涵丰富,在民族、历史、哲学、宗教、文学、文字、书法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