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天津鼓楼
国家2A级景区,作为天津卫标志建筑物的鼓楼,历史上曾两建两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天津设卫筑城。至明弘治年间(公元1493年左右),山东副使刘福兵备天津,将土城 以砖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处建鼓楼,成为全城的中心和制高点。楼高三层,砖城木楼,楼基是砖砌的方形城墩台,四面设券门通道,拱形穿心门洞分别与东、西、南、北四条街相连,成为老城厢交通枢纽。旧时鼓楼上有一副楹联,大约是清代重修时配置的:“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手书老鼓楼的门额题字。鼓楼与城外的玉皇阁同是天津九九重阳登高之地。1900年,八国联军侵津,第二年城墙被迫拆除,鼓楼也日渐颓圮。1921年,鼓楼拆除重建。1952年11月7日,因贯通道路,鼓楼又被拆除。
1994年本市的危陋房改造使拥有天津三宗宝之首的鼓楼有了重建的机会。重建鼓楼于2000年11月25日开工,2001年9月28日竣工。重建的鼓楼体量增大,弥古而不拘古,雅俗共赏。鼓楼底边27米见方,27米高。取9的三倍数。鼓楼建筑面积1984.68平方米,鼓楼广场为9乘9,长宽各81米,总面积为6561平方米。鼓楼主体为四层明清式的现代钢混结构,砖城木楼,须弥基座,木楼外形按明清木作大式,设斗拱和飞檐,做墨线小点金带火焰球的殿式旋子彩画,重檐歇山屋顶。瓦作大式灰色筒瓦屋面,绿琉璃券边,汉白玉栏杆,脊上飞檐走兽。砖城四面开拱形穿心门洞,做明式七券七伏锅底券拱门,四拱门上恢复汉白玉城门石,仍镌刻“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字样。地面采用毛面花岗岩,楼的一、二层为世纪危改展览展厅,三层为城市建筑展览馆,四层为钟楼,悬挂仿古大铜钟,钟高2000毫米,寓意为2000年制作,重三吨,用响铜铸成,钟上铭文由冯骥才、张仲撰写。重建鼓楼是利用现代技术和材料与传统建筑形成完美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