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区主教府楼(红楼)
地址:北海市海城区北海解放广场旁 北海主教府楼建于1934年至1935年间,位于北海解放广场旁。北海人把它称为“红楼”,是北海有名的洋楼之一。是研究北海近现代史、海关史、港口史、对外贸易以及建筑史的重要史料。 历史背景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先后有英国、德国、奥匈帝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美国、比利时等八个国家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医院、海关、洋行、女修院、育婴堂、学校等一系列机构。于是作为这些机构的办公用楼,一座座西洋建筑就建立起来了。 天主教北海教区(今又称湛江教区)是罗马天主教在中国广东省(今跨广东、广西)设立的一个教区。 1920年8月1日,从广州代牧区分设粤西海南代牧区,管辖广东高、雷、廉、琼、钦、防等12个县的教务,第一任主教阳江天主教堂的法籍俄永垂神父。主教府最初设在广州湾(今湛江市),1924 年迁来北海。1934年修建了主教府楼供教主和传教士办公休息用。1946年4月11日,北海代牧区升格为北海教区。 建筑特色 主教府楼建于1934年至1935年,为二层券廊式西洋建筑,主体建筑长42米,宽17.84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原二层,南向,四面坡屋顶,地垅高0·6米。各层四周有宽阔的走廊,2·1米,廊外墙有雕饰的数十个拱券和柱子。四周树木茂盛,有百年的玉兰花树和樟木树。因该楼建筑漂亮,环境优美,北海人把它称为“红楼”,是北海有名的洋楼之一。 历史意义 主教府楼是北海最早的西洋建筑之一,为英国在北海建立外事据点和传教的历史见证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北海近现代史、海关史、港口史、对外贸易以及建筑史的重要史料。 建筑现状 该楼旧址保存尚好,使用单位于六十年代在该楼加建了第三层,使原貌有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