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金果坪石柱山
在八百里清江的中游———巴东县金果坪乡石柱山村,有一根亭亭玉立的石柱,由于这根石柱闻名一方,当地的行政村便以此命名,石柱也就成了这块土地的代名词。
石柱高约百米,远远望去,如擎天一柱,蔚为壮观。石柱山地处金果坪乡、清太坪镇和水布垭交界处,山势奇巍。放眼远眺,群山簇拥中,清江从山脚下蜿蜒而去。特别是仲春时节,山花在悬崖峭壁间绽放,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关于石柱山的形成,在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清江里有一个河怪兴风作浪,害得这一方百姓民不聊生。后来,一位菩萨将妖怪用神针钉于此处,从此天下太平。在石柱的上方,也的确有个古庙,供人们用香火供奉那菩萨,但现在只能依稀寻觅到一些碎瓦了。其实,传说中的河怪,并不是什么妖怪,它指的是石柱山的天堑。在金果坪乡的巍巍乐群岩以东,居住着两万余各族人民,由于受绝壁和河流的阻隔,过石柱山涉桃渡口(清江流经此处的小地名)是唯一的通道。但是,石柱山同样是千仞绝壁,不知有多少山民从此路过时失足落下深渊,葬身鱼腹。后来,当地山民用凿子一寸寸地凿开石壁,在绝壁上开辟了三尺来宽的栈道,供商贾旅客通行。奇怪的是,在栈道的东头有一石崖,石崖的上部前伸近十米,下方的栈道一年四季不经风雨,人称“干岩屋”。“干岩屋”内有一天生石穴,饭碗大小,内有清泉渗出,不干不溢,行人路过此处歇脚时,总要掬山泉解渴,稍后,泉水又满。
解放后,政府在石柱山的山脚下修起了渡口码头,俗称“新码头”。有着“粮仓、油库、烟海(烤烟)的乐群、泗井、桃李(解放后成立的三个人民公社,现为金果坪乡一部分)村民,用背篓将秋征(公粮)、生猪和其它农产品送往码头,然后装船起运,支援国家建设。每到秋天,劳力不分男女,均拿起脚背篓打杵,男劳动力一般身负百余斤,披星出发,戴月而归。过石柱山,爬马背岭,一颗汗珠子落地摔碎,打杵在石板上杵出深深的印痕。上世纪80年代,已合并为泗井水乡的原三个公社的群众,开始自力更生的修建清(清太坪)泗(泗井水)公路,八年的艰辛努力,公路通车,泗井水的人民结束了肩挑背驼的苦难历史。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泗井水乡开始挖掘石柱山的旅游价值,并成立了旅游公司。因在石柱山的对崖,有一处石穴名叫旱龙洞,洞中有一自然景观酷似龙形,故得名。另在石柱周围十余里的地方,又分布着大小十余处景点,如蛤蟆石、薄刀岩、鸡公山、瀑布崖……每处景点都值得一看。但因种种原因,后搁浅。这一深山中的旅游景点,就一直闲置没有得到开发。
随着水布垭大坝的蓄水,景点将更加集中,游览也将更加方便:旱龙洞离水面的距离,将由现在的几百米缩短为百米以内,游人观石柱、看瀑布也将更加方便。更主要的是蓄水后的清江与金果坪集镇、水布垭集镇水路相连,游客只要从集镇荡舟,就可以一边饱览高峡平湖的胜景,一边欣赏清江两岸的鬼斧神工。
沉睡千年的石柱山,你醒来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