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白沙镇旧县古民居
地址: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 旧县古民居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距桂林市南约60公里。621年至627年为阳朔县衙所在地。自明万历三十七年(1562年)黎姓家族由湖南南迁至此后逐渐形成村落,现存的古民居多为清代建造,房屋共计四十四座。 旧县古民居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凤冠山下,距桂林市南约60公里。古时的归义县在现址西南,621年至627年为阳朔县衙所在地。自明万历三十七年(1562年)黎姓家族由湖南南迁至此后逐渐形成村落,现存的古民居多为清代建造,占地面积30余亩,建筑面积约5300平方米,房屋共计四十四座。旧县村背倚凤冠山,面向遇龙河,村前沃野平畴,阡陌纵横,将军桥、皇后山、仙姑山护围着村庄,开门可见远处的官帽山、笔架山,山峦叠翠,似卧虎藏龙,是块风水宝地。 旧县古民居群整体坐北向南,各部分依地形方位而建,或折或直,自由灵活。整个村落房舍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域,其中村北多为泥砖瓦房;村中心有黎氏宗祠,于1938年重建,为硬山式青瓦顶、二进深三开间大宅,其天花木制卷棚的精美程度在桂林古代的庙宇祠堂建筑中是少见的。当地称为“花板”的屋架挑梁檐板均镂有精致繁复的动物、花卉图案,大门檐下高悬“进士”“武魁”“文魁”三块牌匾,分别纪念的是为黎氏家族创造如此伟业的嘉庆年间的黎近良、黎怀距,以及光绪年间的黎启动。 宗祠后巷有一排硬山式青瓦顶、清水砖墙的民宅,飞檐翘角,构筑讲究,但开间略小,布局简单。村南头为一排气势恢弘的清水砖墙大宅,由一座座院落排列组合而成,院中有院,门中有门,院院相通,户户相连。几乎家家有古井,屋顶青灰瓦面,马头墙高高耸立,脊角高翘,梁檐下有排列整齐的灰塑、砖砌造型。与桂北地区普遍低矮的古民居相比,这片气势恢宏的建筑群,颇具明清封闭式庄园的风格。最南端相传为黎近良的“进士第”,门前尚存一对栓马石,石坊上刻有“举人黎启动丁酉仲春月吉日”字样。此外,村里还有两广巡抚黎桂生、黎凤梧的宅第、牌匾,抗日将领、原国民党四十六军军长黎行恕的旧居亦在其中。 在这片古建筑群中,以进士第的建造工艺最为讲究。进士第面西而立,系两层硬山坡顶、青灰瓦面、木楹石础、格扇门窗的传统建筑。正面外墙除了在凹处设有高大的正门外,少有开窗,条石墙基、青砖墙体挺拔厚重,墙体各个方向均布设内宽外窄的枪眼和监孔,一般以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虽经百年而无损,明显具有防御功能。墙体为清水砖在外,内部填充土坯砖,民间称这种砌筑方法为“火砖包皮”或“金包银”,厚度可达40到50厘米,隔热保温功能十分良好。宅院内部均为木隔断,且尽可能做到开敞透亮。由于房屋高,墙体厚,隔热保温效果好,屋内冬暖夏凉。一道连一道的天井内回廊层出,如入迷宫。梁柱檐板、板壁门罩、窗楣和格扇门上尽是镌饰,包括线刻、镂刻、立雕、平雕和浮雕。板壁以名人诗书雕刻装饰,门窗则为花卉、十字格穿海棠式或套方式的透空木雕图饰。神龛装饰立体化,立雕和镂刻相结合。吊脚楼、跑马楼的栏板亦为线雕装饰。 ●历经数百年,格扇门诗文、花草、飞禽等纹饰仍保存完好,依稀可见当年的色彩。 天井内的排水设施颇为讲究,雨水被收集到石板镂花篦子内,再经地下的排水渠泄走,即遇暴雨,天井内亦不会积水。 黎氏家族名人辈出,至今宅第大门口仍竖立着两块雕刻精美的进士碑,一块记载着进士黎近良中榜的时间,另一块刻有“举人黎启动丁酉仲春月吉日”字样,记载着黎启动中榜的喜讯。由于黎氏家族历代均出进士、举人,故此宅第有“进士庄园”之称。 一,自驾车 从桂林市区驾车直接到阳朔白沙旧县古民居,大约77公里,全程路况基本良好,一般的小轿车都可以直达目的地,阳朔县到旧县村尚有一小段路程不太好走,但小轿车基本能直接到达。此地离遇龙河很近,看完旧县克直接驱车到遇龙河景区。旧县古民居不需买门票,当地的居民都很热情;村口会有一些当地的小吃和小特长出售。午餐克到附近的农家乐或者回到阳朔县城吃啤酒鱼,阳朔的“一块瓦” 啤酒鱼 在当地很有名气。 在桂林汽车总站、火车站等处都有大巴车直达阳朔,票价15左右;到达阳朔后可到阳朔西街租山地车(租金每天15元/架,有身份证和其他相关证件做抵押即可,还有双人自行车租用,适合恋人),从阳朔西街出发到旧县古民居,大约骑行40分钟。建议带上午餐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