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县泗林村古民居
地址:桂林临桂县中庸乡泗林村 过去在民间,衡量一个家族,一方水土功成名就的标准很简单,即是:“吃皇粮,当皇差”。在中庸乃至临桂县境,有一百三十多户,六百多人口的泗林村是响当当翰墨飘香的村子。 座落在义江河西岸的泗林,竹木掩隐,小桥流水。几百年以前,村民就兴文习武,康熙和道光年间,泗林人就荣获官府授与“进士”匾两块。解放初期,及至以前,“进士”匾一直是村民光宗耀祖,诫训子孙的传家宝。遗憾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牌匾难免遭劫,一块被作为“四旧”及迷信的宣传品被毁坏,另一块在即将被付之一炬时,其后人李忠德曰:“你们劈不如我来劈。”后来不忍心刀劈火烧的李忠德将“进士”匾用来做猪栏。 父母在,不远游。七十年代末高考制度恢复,中国农村生产方式也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很多人悄悄外出打工赚钱。但是在泗林,过了考试年限的中年人都坚守孝道,他们在家伐竹破篾编谷垫,育幼养老,鼓励晚辈冲刺高考。1979年,曾经在高考独木桥缀落下来的李彦明和李忠佩,在做了两年“鸭司令”分别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和广西大学。现在讲起这些趣事,已是风华正茂的两位老同学,仍然念念不忘前辈们的良苦用心。 为了激励年轻人上进好学,泗林村老人们专门成立“励志会”。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刚刚复苏,农村依然相当困难,但是只要村里有人考上中专大学,“励志会”就要敲锣打鼓为其挂匾,匾书:“光宗耀祖”、“前程远大”等等,还送上精美的钢笔和笔记本及几十元的小红包。几十年来,这些牌匾一直是家家户户的传家宝和精神之柱。今年七十五岁,已经退休多年的中学老师李永明告诉笔者:三十年前,村里被各种大中专录取的人最多,有八、九个,自己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就是在那年考起的。几十年来,不到一百四十人的泗林村,通过读书考试到外面“吃皇粮,当皇差”的不计其数,平均每户有两个人。家里挂有“励志”匾最多的达五块。 泗林村人兴文习武,远近闻名,现在还保留有唱彩调舞狮子的习俗,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代表乡镇参加市县举行的各种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