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临桂县茶洞乡褚村古民居(三道寨墙)

2014-12-18 00:00| 查看: 5132| |地址: 广西桂林临桂县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临桂县茶洞乡褚村古民居(三道寨墙)
临桂县茶洞乡褚村古民居(三道寨墙)

 

地址:桂林临桂县茶洞乡褚村

紧依花岭圩的褚村,位于临桂县茶洞乡东南三公里的狮子山下,现有农家近200户, 村民1500人,全村人家同祖同宗皆姓褚,无杂姓,是典型的以家族式亲缘关系聚居、以姓名村的自然村落。

褚村位于临桂县茶洞乡东南三公里的狮子山下,现有农家300余户,村民1500多人,全村人家无杂姓,同祖同宗皆姓褚,是典型的以家族式亲缘关系聚居、以姓命名的自然村落。

褚村村口有一寨门叫“盛昌门”,寨门以狮子山为依托,屏护村舍,门前沃野广袤,视野开阔。据史料记载,褚姓族人原籍河南大港口,寄居山东青州梧县,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前来广西,遂“以落褚村居址。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有公议积等搬移山底(狮子山),靠稳潜住,子孙茂盛”,清康熙年间,十九代裔褚现珠等,绕新居筑墙于此,建盛昌门;1958年大炼钢铁拆毁;2003年由村民众议并筹资重建了此寨门,新建寨门宽4米多,高5米许。门联曰:耕读永葆狮山绿;勤奋常乐土檀香。由此可见,耕读传家和勤奋致富,是村民对先祖精神遗产的认同和传承。

褚村的房屋,以青砖瓦房居多,青青的石板路光滑明亮,岁月的足迹尽在眼底。走在村中,但见各家各户无论有人与否,都不锁门闭户,其民风纯朴如斯,令人惊奇和感叹。漫步褚村,但见小桥流水,古巷幽深,民居典雅,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沧桑岁月触手可及。村中大石墙、吊楼、古桥、古井、古石刻随处可见,让人感觉这就是本土文化的世俗土壤,也是历史人文的民间积淀。

走到村西,一座青砖高楼深院式的建筑格外醒目。据村民介绍,这是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之妹下嫁此村的宅第。虽然宅院的总体结构昭示着昔日主人的显赫家世,但走进宅院,斯人已去,家徒四壁,残缺的文革标语见证了沧桑巨变的岁月。

古寨墙是褚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褚村的古寨墙共有三道:第一道围绕整个村子的外墙,长约1900米,现多已拆除,残存100余米;第二道叫“中墙”,环绕着村子西边的狮子山脚,留存500余米;第三道从狮子山脚到山顶的石墙,现在保存有500余米。

古寨墙南门左壁嵌有建寨墙碑刻1件。碑刻首书“大明国广西道桂林府临桂县西乡安仁里褚村坊思祖村主褚倾会等……”从碑铭结合史料得知: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元、明时这里社会治安混乱,官府鞭长莫及,于是褚姓族众议事修筑寨墙以保平安,推举村老褚倾会等20多人为首筹备筑寨墙,聘请工匠,于嘉靖庚寅年(1530年)动工,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寨墙已具雏形。寨墙高3.4米,厚2.2米,长约1900米,把村寨围起来,东西南北各留有寨门。

据褚村66岁的退休教师褚忠纲介绍说,褚倾会当时是褚村的首富,外号“褚十万”,年收十万石谷。因前时与人斗富结下芥蒂,人家到桂林府告他秘筑王城谋反。桂林府派人下来查办,见碑刻有“褚村坊”之字,认定褚倾会谋反属实。因为明代之前乡村的行政村叫里,城里的行政街称坊,由此推定褚倾会筑的就不是寨墙而是城墙。遂将褚倾会锒铛下狱。后来褚姓人觉得冤,就去申辩。桂林府派临桂知县粱旦再来查办,粱旦查后向上级禀报:褚村筑的是寨墙非城墙也。褚倾会方能得以出狱。据说,褚村寨墙几经修缮,牢固无比,可惜现大部分已毁。褚村古称褚家寨,恐与这寨墙不无关系。

褚村的古寨墙大多用整块的大青石砌成,寨墙每隔50米砌有牙墙垛口,以监视墙外动静。寨墙上还有射击孔,易守难攻。狮子山脚至山顶险要处的石墙高达10余米,除西面的山,村寨东、南、北三方均砌有高大的石寨门,寨门和寨墙外还掘有一道护墙沟。

三道寨墙构成了整个褚村完整的防御体系:若第一道的山寨外墙被攻破,可退至第二道中墙内御敌;如两道防线均失守,村民可进入狮子山大岩洞中。村民在山上利用天然岩洞修筑了一条几百米长的地下通道,可以去平地取水或疏散到外地,地道现基本保存完好。自从山寨石墙建起,褚村从未落入敌手。1986年,褚村寨墙被临桂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褚村,广为人知的是该村的抗日英雄褚兆月。1937年,褚兆月在沪淞战役中壮烈殉国,时任第21集团军第7军第172师1031团上校团长,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但说到该村的刻石技艺,如今许多人却知之甚少。

褚村是茶洞乡花岭村委的一个自然村,除褚村外,该村委还辖有里田、花岭街两个自然村。这三个自然村自古就有刻石的传统,每村均石匠众多,其中褚村石匠的刻石技艺尤为精湛。在褚村村中巷道行走时,不时看到的古石刻就可见一斑。

褚村人的刻石技艺在清代时就享誉八桂,外县的人不时找到该村订购石刻。据该村退休教师褚忠纲介绍,褚村石匠最有名的是褚德宏。褚德宏,生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世代石匠,精工石刻,很有声望。从年轻时起,他就带着子侄、族人、徒弟二三十人在桂林刻石,一直干了几十年,那时期桂林的石刻,几乎都出自他的手下。其工艺的“三绝”,至今令人咋舌。其三绝:一是用小散炮把山岩上几平方米的薄石板震松取下。二是工艺精细,所刨石料,光滑如洗;所刻字迹,龙凤禽兽,生动逼真。三是起重搬运技术高超,很大的石料可用“天秤”提起运放自如。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陈继昌三元及第,两广总督阮元在广西贡院正阳门上立“三元及第”坊,并亲笔书写,选中了当时在王城修缮的褚德宏为他刻字。在开坊大典宴上,阮元亲自为他敬酒,对其石刻工艺大加赞赏。“三元及第”刻好后,褚德宏更是名声大振,找他刻石的络绎不绝。先是该县四塘乡横山村陈宏谋家族请他琢刻陈氏家祠碑刻,接着到灵川县甘棠制作陈继昌的凉亭井。至今,临桂县内尚保存有褚德宏多处工艺遗迹,如褚村的褚氏宗祠,茶洞善良村的节孝坊,两江镇羊谷村的祠堂等。

道光七年(1830年),褚德宏死后,其小儿子褚为祯继续带着一班人马在桂林雕字刻石,由他率领的这帮能工巧匠声名享誉八桂,远播外省。褚德宏的第四代孙、66岁的褚桥养老人说,褚为祯系褚德宏续弦所生,从小跟其父在桂林学石匠工艺,9岁时和父亲一起刻过“三元及第”坊。他长得眉清目秀,据说阮元很喜欢他,让他与自己的儿子拜了“老同”,留在了王城学堂里读书,所以写得一手好字,这为他继承父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到过褚村的游人,无不对该村狮子山上的大溶洞啧啧称奇。大岩洞四通八达,洞中套洞,冬暖夏凉,有洞口多处。沿村西山路走,可以直接到达岩洞的南洞口。大石封砌的洞口四周,清风徐徐,绿树环绕,怪石嶙峋,透着幽静和神秘。进入洞中,穹窿大厅有如天然的巨大盆景,石柱、石笋、石幔等大量钟乳石错落于洞壁岩顶,琳琅满目,像一件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令人惊叹不已。村中老人介绍说,洞中有地下河,流水长年不断,村里数百亩田地都用它灌溉。所以备下食物,可在洞里长期生活无忧。溶洞中最大的一个岩洞可以容纳5000多人,整个岩洞可容纳三万多人。正是这个巨大的岩洞,在1944年底桂林沦陷日军包围褚村时,保护了全村村民和附近的许多百姓。

时值桂林城沦陷,日军长驱直入,到处烧杀抢掠,一队鬼子兵很快包围了褚村。日军打破村寨两道防线后,直逼狮子山门。该村群众和外村上万名难民迅速逃进洞中,村民与难民们依据洞高墙险,防守坚固,与鬼子对峙。鬼子兵久攻不下,想出一条毒计:用干辣椒磨成粉,烧起大火,在山洞前架起风车,用力往洞中吹送,打算呛死洞中百姓。但山洞太大了,山顶洞口通向外面,洞里的风反往外灌,呛得鬼子兵眼泪长流。对峙数日,最终日军无奈撤退,栖身洞中的万余人无一伤亡,书写了一段传奇!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临桂县茶洞乡褚村古民居(三道寨墙)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31862-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