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县鸡笼山国家森林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江淮丘陵地区东部,位于北纬32°22′—32°30′,东经118°04′—118°240′之间,距和县县城15公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5.7℃,胡端最高温度40℃,极端最低气温—13.2℃,年平均活动积温5728.5℃,年平均降雨量1006.3mm,全年日照时数2126.1小时,平均无霜期232天。
公园境内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基岩为沉积岩,成土母质为变质岩类残积物、坡积物。土壤属棕色石灰土黄棕壤,PH值在6.4-7.7之间。地带性植被以落叶阔林为主,含少量乔灌木树种的落叶与常绿混交林。境内植物各类繁多,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杉木、板栗、雀梅、枫香、乌桕、油茶、毛竹、野柿、六月雪、野樱桃、卫矛、胡枝子等200多种,林中生有何首乌,明党参、杜仲、桔梗、草珊瑚等名贵药材。山上具多种动物,常见的有刺猬、穿山甲、画眉、白鹭、野鸡(长尾雉)、啄木鸟、猫头鹰、灰喜鹊,还有多种蝴蝶和龟蛇。拦龙山怪石峥嵘,娘娘山林木葱笼,小花山绚丽多姿。在这群山环抱之中,鸡笼山傲然矗立,崔巍雄奇,山上“宝顶”突兀,巨石如鸡笼,高数百仞,怪石嵯峨,悬崖耸峙,雄险异常,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美称。“宝顶”之上有“南天站”、“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等诸景点,幽奇险绝,乐趣无穷。登上“宝顶”,极目远眺,佳山秀水尽收眼底,只见大江如练,白帆点点,大小水库如散落之珍珠;天光云水,晨曦晚霞,松涛撼谷,轰然有声;微风拂面,白云荡胸,令人志清意远,如入仙境。
此外,公园境内还有大小深浅不一的奇洞。小的仅能容一两人,大的可容数百人。最值得玩味的是观音洞和老虎洞,洞口开阔,阴幽恬静,洞四周诸多象形石,似龙似马,如兔如犬,充满活力。
公园境内的森林以建国后营造的人工林为主,以马尾松、黑松、火炬松等针叶纯林占优势,竹林和阔叶林呈镶嵌分面,基本上是有山皆青,无峰不翠。这葱郁的林海,幽静的森林环境,为游人提供了一个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旅游场所。春天,山上奇花竞放,万紫千红,百鸟鸣唱,嫩芽萌发,野趣盎然,充满着无限生机;夏日,树密浓郁,群山叠翠,溪水晶莹,泉水叮咚,凉风习习,署气全消;入秋,层林尽染,满山似锦,硕果累累,五彩缤纷;冬季,银妆素裹,粉黛玉琢,松展银毫,梅吐暗香。鸡笼山森林公园实乃森林游憩,避署疗养、科研教学的理想场所。
在森林、群山、水体的共同作用下,公园的气象景观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碧野睛空,可见红日、佳山、秀水,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清晨,旭日东升,金光万道,彩霞瑰丽;入夜,群星闪烁,峰留皂影,水映银辉。每当雨前,常朝霞雾霭,云霓灿烂,山头云蒸雾绕,如缕如带。雨至山中,飞云走雾,银紫迷漫,其白如雪,其柔如绵,其光如银,其润如海,座座山峰如海上仙岛随着四季交替,睛雨变化,整个森林公园,虚实变幻,动静交替,幽静与喧哗构成了一幅幅绮丽的立体画面。
鸡笼山森林公园,不仅山青水秀,风光宜人,而且有悠久的人文景观和生动的民间传说。据史书记载,鸡笼山古称历山,民间取“鸡修百年能成凤”,“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意,遂以鸡化“凤”,以笼化“台”,又名“凤台山”。《太平环宇记》载:“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鸡笼登是,因化为石。今山有翼,状如鸡笼,因名”。这种种传说,给此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遂成了江北著名佛道二教圣地。早在唐代初期,这里漫山上下均是庵堂寺庙,翘角飞檐,鳞次栉比,密布星罗,香火极盛。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称鸡笼山为“天下第四十二福地”,并在此广招门徒,布道传经。历代诗人墨客,学士名流乘兴浏览,托物抒情,诸如唐人李思聪、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贺铸、明人王元翰等名家,游山之后,都留有吟诵诗篇。
鸡笼山历经千年,屡遭兵火,解放后已是名山尤在,古迹荡然。近年来,山上的“凤林禅寺”和宝顶上的“三清殿”已基本修复。现在晨钟暮鼓,香火袅袅,香客如云,游人似织。尤其是每逢年初一、十五,更是热闹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