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渭南石鼓山

2014-12-18 00:00| 查看: 4649| |地址: 陕西渭南临渭区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临渭区石鼓山
临渭区石鼓山

暮春时节,暖风如酥,万木绿明,心如挣脱樊笼的鸟儿,思归自然。于是,笔者便携文友宝民兄同游石鼓山。

车沿关中环线南行,四十里到阳郭,复行十五里即达大王乡张村,见东南一山,不似四围山之秃,其上林木繁茂,山色灵秀,不由心里暗自称奇,下车询问,果然是石鼓山。

山名的出处,按民间传说出自莽汉之争。说是西汉末刘秀被王莽撵到此,情势紧迫,逃上山顶,见一大石,状若石鼓,便斩木为棰,望天默祷:“他日我若能得天下,请让此石鼓发声!”言罢,抡棰猛击,石鼓竟轰然作响,其声之迅猛,宛若惊雷,汉军闻之,士气大振,莽军溃败而退,从此这山便命以石鼓。秦岭东西,多有此类故事流传。石鼓山西蓝田境内的厚子镇,传说为昔日姚期、马武与刘秀会师的候主镇;华县蟠龙山上的潜龙寺,亦有刘秀避难的传闻;而王莽的驸马、潼关守将吴汉杀妻归刘的故事早演绎成戏曲,一直演到今日。这些传说,固然不能当作真史来读,但它却给这一脉山水涂上了一层神奇而迷人的色彩。

迤逦行至山脚,有一小山庄,名庙前村;过村有一庙,名关帝庙,村子大概因此得名。庙仅有上殿,供奉关羽、关平、周仓塑像。山民言,此庙解放前有前殿、廊房、上殿,香火甚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石鼓山庙会,商州、蓝田等四州八县朝山、逛庙会的香客居士达万余人。可惜旧庙毁于文革前,今庙为村民集资修建。关羽本道教大神,称关圣帝君,与文圣孔子齐名,亦称武圣,近代以来,又被民间视为护法神,可谓一身数任,荣威并重。不知何故,山民却将其奉为佛教大神,令人费解,只好一笑而去。

山南有谷,名寺峪,顺草径以入。半山坡有刺梅,一簇一簇的,开着黄色的花,嗅之香气醉人,点缀在绿草翠柏间,十分亮眼。山上松柏相间,而阳坡多柏,阴坡多松,亦算一道景观。山石多为黄褐色,风化甚,节理面多破碎,不似华山花岗岩多为白色,节理面大而完整,但状貌亦古。峪中有溪流,十分清亮,撞在石头上,泛着白生生的水花,没入草丛里,只听汩汩乱响,却不见水影儿,流到清浅处,潺潺湲湲的,如抚琴,如鸣玉环,仙乐一般妙美。溪上有水鸟,上下飞飞,不住鸣啭,渐自有了一些幽意。峪内新植幼松、洋槐,望之成林,只洋槐即达万余株之多。山民说,山里的洋槐花是绝好的蜜源,没有一星污染,酿的蜜绝对极品。只可惜季节未到,我们无缘一睹漫山遍野槐花放香的盛景。峪内有庙,古为山神庙,这大约是寺峪得名的缘由。今庙为村民新建,却改作二郎庙,奉的神也奇奇怪怪:主神为二郎神,陪神却是火神和雷神。近代以来,民间大多奉祀杨戬为二郎神,以掌管众山神。而火神祝融,本火部最高神,掌管天灾人祸,以佑民化险避灾。雷神雷声天尊,则是雷部最高神,下统三十六员雷将及五大元帅,威风得了得!火神、雷神历来都是专庙奉祀,不知何故,这里却将二神降级使用,竟做了二郎神的副手,你说怪也不怪?

正行间,忽闻峪深处有砸石声,近前观之,却是山民在筑鱼池。这鱼池紧贴山根,方圆不足二分地,委实小得出奇。紧傍鱼池南侧,正搭建红砖瓦房,说是要建养鸡厂。这么一方幽境,眼见就要被尘嚣糟践,我与宝民兄四目相对,默然无语,只好摇头而去。

上午十时,自南侧登山。山路为原始状,多是流水冲刷而成,沙石裸露,崎岖不平,而且不时有细流从石缝中渗出,脚底打滑,险甚。十一时近峰麓,南面悬崖上有一庙,由额书“祖师洞”始知庙名。庙设在一大石坎下面,迎阳而建,内塑神像,黄袍金身,高及中人,神情端庄,但香火却颇清冷。庙侧多烟火印痕,可以想见昔时香火之盛。由梁上题记可知,庙为山下村民一九九四年集资重建。而祖师系指何人,却无从得知。求教于山民,大多不晓得,唯一老居士说是无量祖师,我半信半疑,回城电询方外好友刘信义道长,刘言无量祖师即真武大帝,民间俗称荡魔天尊,本道教大神,我才恍然大悟。

十二时许达峰麓。南峰与东峰间有一平台,一亩见方,昔为菩萨殿,殿门西向,殿堂三楹,主祀佛教释祖,侧塑十八罗汉,解放前后亦有僧人主持香火,可惜殿毁于文革,如今唯剩奠基之石条横陈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这一页历史的沧桑。

菩萨殿遗址用罢野餐,即动身奔南峰。峰东南壁有一大石坎,坎下有一庙,半面掩在坎下,半面悬在空中,造势险极。庙为白石砌墙,铁瓦覆顶,共三层,正门东向,门前有石桥连接,过桥即进第一层,二、三层内有木楼梯相通。庙内祀奉之神:一层为妙善菩萨;二层为一佛二菩萨,即“三世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燃灯二菩萨;三层为三教主,即儒祖孔子、道祖老子、佛祖释氏。因这庙为三层石楼叠建而成,所以山民们俗称其为“三层楼”。明末清初的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称石鼓山又名石楼山,大概也和这“三层楼”有关,这大约可算作山以楼名了。三层楼为道教宫观,原有三位道人常住,香火之盛,自不待言。原建筑毁于文革,今庙仅一层,门东南向,内塑一像,着红袍,右手执剑,左手执鞭,不知何方神灵?像后置放一牌,上书老子、玉皇、孔子神位,庙一隅尚有钟馗立像一尊,显见得造者图省事,把三层神像杂陈一室,确乎有点不伦不类。尤其那个红袍神,山民说是妙善菩萨,更令人匪夷所思。妙善本观世音法号,塑像通常为一手执净水瓶,一手执杨柳枝,寓引渡众生之意。这么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却变成了手执利刃面目狰狞的凶神恶煞,实在是大煞风景,令人哭笑不得。

三层楼南,有一潭,口大如锅,水色黑青,深不见底,三面靠着山崖,一面石砌围成。山民言,此潭遇旱不干,遇涝不溢,十分神奇,因此被称作神龙潭。潭昔时为当地山民祈雨之所,据说头戴柳条帽、打着赤脚的山民们在这里取到圣水后,一路吹吹打打,人还未到家,雨就落了下来,可见灵验得很呢。每年过庙会,居士们特意从潭中灌瓶水回去,或煎中药,或以水明目,都有奇效,可近年有人借此水赚钱,却往往失灵。

过神龙潭,有丈余铁索高悬。过索,山路愈险,几无下脚处,身外沟壑,深不见底,林涛震耳,惊人心魄,感觉险过华山。因华山虽险,但处处有台阶、护栏、铁链,安全设施齐全,而此处尽是原始,全凭你的胆气和勇敢。几经艰险,猱升蛇行,才至南峰顶。顶为巨石覆盖,状如莲台,寸草不生,而四周却被松柏围得严严实实。坐于南峰顶,观北、中、东三峰犹如一匹战马,北峰如高昂的马头,中峰绿树如长鬃纷披的马背,东峰如横扫的马尾,整匹马昂首西北,足踏绿涛,仰天嘶鸣,形神妙肖,令人观之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下午二时,达西峰。顶上高竖一石,状如巨鼓,据说,这就是刘秀当年敲击的那面石鼓。绕行一周,见此石中多罅隙,且风化严重,有一游山二汉端详许久,捡起一块石头击之,竟有嗡嗡之声,于是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手舞足蹈,狂呼自己找到了此山何以用石鼓命名的秘密。笔者见之,大不以为然。试想,以小小石块敲击巨石,虽有嗡嗡之声,但细若蚊蝇,何来惊天动地的雷音?观诸峰峰顶大石甚多,且多中空,倘使林涛灌入,必然产生排山般的共鸣。正思想间,山风渐猛,秦岭深处似有万千人马呐喊以入,林涛钻进石洞,挤入石罅,拍打着石崖,摇撼着石峰,犹如千万面战鼓骤然擂动,确有撼天动地的声威。笔者抚掌对宝民兄说:听,这不正是刘秀的鼓声么!

三时许,达东峰。顶略平,少大木,却广生花草。各色花簇拥成团,暗香涌动。峰前有五松,盘根错节,等距而生,树冠相属,煞是奇特。相传刘秀从黄狗峪上山,先至东峰,在此敬了一炉香,以求山神护佑,后来上香处长出这五棵松来,人们便称它五炷香。泰山有五大夫松,华山有五将军松,而石鼓山亦有五炷香松,也算得一奇。说到奇,这五炷香确乎有几分奇呢。从蓝田过来,一上许庙坡,从南峰南侧一眼便瞧见它的奇姿:五松高擎,烟雾袅袅,恰似刚点燃的五炷高香,你说奇不奇?更有奇者,这五炷香松两次遇难,皆能幸免。一次是民国时滥伐山林,眼看伐到五炷香松,忽然山风大作,似闻虎吼,伐木工只好惊惧而退。还有一次是文革时,花园公社有一村民上山偷树,打五炷香松的主意,不料才到北峰,便肚痛难禁,以为触怒了树神,便磕头求饶仓慌而逃。因此,当地山民视这五炷香松为神物,登山到此,必顶礼跪拜,祈求保佑。

过东峰不远处,即至中峰。其顶甚平,若坦途。一路艰险,至此可以迈着八字步,逍遥一番。峰两侧松柏如护道之林带,人行其间,清风拂面,惬意之至。

中污为苍翠峡谷,自中峰下行,便可抵达。诸峰环围,唯西、北两峰间有缺口。谷犹如太华三峰间的洼地,但却深得多。其中大树林立,密不见底,实是一天然原始林。人置谷底,举首上望,仅见片席碧空,阴极,幽极。南峰南、北壁悬崖石坎下有飞鼠岩窝,飞鼠状似松鼠,有肉翅,又似蝙蝠,昼伏夜出,专食黄栌木皮,所洒粪便积久呈墨黑色,此即血灵脂,学名五灵脂,系名贵药材,能医妇科血崩诸症。

四时许,登临北峰。石鼓山诸景,多仿华山命名。除五峰外,尚有长空栈道、龙潭、天池等景,因此,此山又称小华山。天池在北峰顶南端,池呈不规则形,深不过尺,承接天露,极似华顶仰天池。俯而视之,日月之行,如出其里,峰林之姿,如映其中,种种神奇,妙不可言。

北峰多松,树皮大多片状脱落,露出白色内皮,故名白皮松。此松材质细腻轻软,加工后有光泽花纹,且树姿优美,宜于造景,其皮又具药用价值,为治疖子妙药。如此名贵之松,潜龙寺仅存十数株,这里却成片成林,你道稀罕不稀罕?

小憩天池畔,抬头南望,意外发现南峰竟似一虎,这倒应了石鼓山一个传说。相传上古时,秦岭山中多猛虎,伤人甚多,山民无奈,只好求神告天,天神便抛仙索将虎捆住,虎于是化形为山,这便是此山最初取名石虎山的缘由。确切点说,南峰极像一只蹲虎,虎头高仰,虎尾紧挨着西峰,活生生朝东蹲踞着,气势甚是雄壮。这里还须一提的是,石鼓山形,随观察点变化,景象亦变。如由山西侧溜马梁上的观鹰台观之,整座山更像一展翅欲飞的雄鹰,北峰是展开的翅膀,西峰为鹰身,南峰为鹰头,呈朝南振翅之状。环赏石鼓五峰,景色各异。南峰独占一“雄”字,大有领袖群峰之势,因此峰上庙宇多建于此,大约取南面为尊之意。西峰占一“险”字,其两面临空,如同刀削,险似华山孤悬一隅的棋枰山。东峰占一“秀”字,山花如亭如盖,可谓秀色可餐。中峰占一“幽”字,林阴夹道,鸟鸣其巅,实是天然幽境。北峰占一“峻”字,五峰之高,莫过于北峰,而且为观赏两塬风光最佳处,峰形若关西大汉之挺立,高峻无比。

伫立北峰之巅,天地一阔,心胸豁然,北望两塬如横卧的两条巨蟒,莽莽苍苍,渭水细如一线,明灭互见。西望蓝田山、骊山依稀可睹,岗陇如诗如画,麦苗菜花黄绿相间,绿树红墙青舍互映,阡陌小道交错如网,时见山鸡疾飞于麦陇,不由使人吟起《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中的文句来:“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露湿青皋,麦陇朝雊”。宝民兄不由叹说:“这里的景色和王维笔下的辋川之景何其相似,真是绝好的一幅黄土高原春景图,只可惜难觅摩诘那样的丹青妙手!”

正谈论间,见一水宽之如带,飘之如绸,自石鼓山西南斗折而来,我忙问宝民兄,竟说是湭水。见我一脸疑惑,他便解释说:“湭河有东西两个源头,东源出自东南的玄象山,也就是郦道元所说的倒虎山,也叫清水河。西源出自石鼓山西南峪中,峪水并非一出山即为稠水,自源头至阳郭,凡二十余里,皆为清水,阳郭姜洞坡以下至史家村,河水穿行于黄土台塬之间,泥沙俱下,水始变稠,因此西源又称稠水河。二水至史家合流,这便形成湭河南北主河道。”宝民兄的一番话,倒印证了《读史方舆纪要》中对湭水的阐释:“湭水在县城西,《水经注》谓之首水,源出石楼山(即石鼓山)”。看来,顾祖禹先生并没有骗我,他的话还是可信的。而《水经注》中“湭水南出倒虎山(即玄象山)”的记载,显然只说对了一半。以郦氏这样的旷世权威,亦有疏误之处,可见世间盛名之下,未必全对。

下得山来,已近黄昏,晚霞浴在西峰上,愈觉秀美神奇。我不由叹说:“大凡天下有点名儿的山川,天地赋其美体,日月孕其灵魂,必有一些超乎寻常的妙处,即使尘封再久,依然有迷人的魅力,石鼓山就是这样。”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渭南石鼓山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31573-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