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陶公庙
陶公庙位于朗梨镇中心临湘江山畔,千百年来颇负盛名,有“六朝遗庙,千年名山”之称。 据《长沙县志》记载,陶公庙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三年(504年),距今差不多有1500年历史了。陶公庙祀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陶侃的哲嗣陶淡、陶烜叔侄。陶侃致力收复中原,壮志未酬,饮恨而逝,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惨死于战争中。陶公叔侄既痛国仇,又伤家难,晋亡后隐居山林,后来临湘山结草为庐。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叔侄双双尸解,遗蜕如生,乡民仰其清名盛德,立祠以为祀,自此香火不绝,享奉千年。
古庙占地约2.5亩,建筑面积1317.6平方米。由正殿、山门、戏楼、石级等组成。山门的中门门额悬有“临湘山”一匾。山门两侧联云:“山中宰相,陆地神仙”。这副对联说的是:南朝陶弘景初仕齐,后入梁,隐居茅山,屡经礼聘不出。武帝时,国家每有大事,辄往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晋人称陶渊明为“陆地神仙”,因其忘怀得失而得名。此外,左右山门分别横嵌“紫府”、“丹邱”门额,并嵌有“立德不朽,有仙则名”和“六朝遗庙,千年名山”的楹联。当你进了山门,迎面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戏楼,戏楼两边6根粗大的立柱上,分别用篆书、隶书、行书书写3副楹联,其中一副颇有哲理,写的是:“四百八十寺,皆成灰劫,山水结奇缘,尚留得两晋衣冠,隐迹神仙堪合传;三万六千场,无非戏局,春秋多佳日,好演出历朝人物,忠奸贤妄有分明。”转过戏楼,约行百步,陶公庙正殿依山垒石四十八级,巍峨峙于山头。拾级而上,只见庙门两边也悬挂楹联数幅,多为文人雅士精心构思,大家手笔书写,不乏思古之幽情。
传说中,每年的正月十三与八月十七为陶公叔侄生日。所以每到这两个生日之时,陶公庙都要举行庙会。现在榔梨镇陶公庙庙会已从传统中走了出来,融入了更多的健康文化内容。从1997年起,长沙县人民政府将陶公“生期庙会”定为“陶公庙文化庙会”,引导成为传播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的群众性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