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龙池岩
龙池岩位于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的文圃山,景致幽美。上有观音寺,始建于何时无史可稽,据近人考证,是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年间(420——422年),迄今已1500余年。传说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太子李忱,随高僧断济禅师云游全国,曾到龙池岩。喜此间山幽林密,石棱泉冽,因而解衣畅浴,暑气全消,因赋诗云“惟爱禅林秋月空,谁能归去宿龙宫;夜深闻法餐甘露,喜进莲花世界中”。因“真龙”入池,故曰“龙池岩”。后又在泉上建一座石拱桥,刻“跃龙”二字。寺里华圃讲堂碑记记载,唐时进士谢氏兄弟,曾在此苦读诗书;五代时主簿洪文用等都隐居于此。宋进士杨志为纪念先贤事迹,建立“三贤堂”以祀之。
宋代理学家朱熹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授同安主簿时,慕“三贤堂”之名,曾登临游览,后在龙池岩建立玉屏讲堂,四方学子纷纷来岩求教。朱熹在治学中,因观书有感,题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玉屏讲堂影响所及,附近不少乡村,也相率以公有书田收益,在此岩营造书舍,供其子弟就学。传说书舍共有九十九间,傍山而筑,鳞次栉比,雄伟壮观。朱子为其题下“溪山第一”匾额,并易名“华圃书院”,成为古代闽南闻名学府。还有一座“拍门祠”,为朱子居住遗址。相传朱子曾教育学生:对师长应讲礼貌,凡有所求教,必先拍门,得到许可,方能进入。祠旁石上刻有“拍门”二字。
明洪武元年(1368年)名儒胡宗华也曾在此设馆授徒。翠林郑深道、埔尾林魁,俱从此修学成名。
俗称龙池十八景,景景醉人心,虽经历1000余年,华圃书院大都坍塌了,但尚存不少遗迹:寺前有“跃龙桥”、寺后有“彩虹桥”(或“凌汉桥”),是玲珑精巧的拱桥。有平坦的“涉趣石”,可坐十数人。此石也有动人的传说: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闽浙总督陈锦,带兵数万驻扎同安与防守江东一带的郑成功部对峙,郑成功则在龙池岩伏兵应战。有一次兵力部署之后,略有余暇,与部将陈泽在此石上下棋,局未终而战发,接战后,郑军大胜。事后白礁城人为了纪念郑成功战绩和情趣,在石上镌“涉趣”二字。
此外,在寺庙周围的垒垒巨石上,还保留有宋代朱熹题刻的“寒竹风松”、王楷题刻的“丹灶石”、清代黄文川题刻的“松径风清”、“伏龙岩”、“月魄涵江”,黄对杨题刻的“清河濯缨”等摩崖石刻和碑记共20余处,仍不失为一个景观幽美的游览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