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嵩溪玄武岩
在清流县嵩溪镇黄沙口行政村的自然村黄泊洋,有片地势中间稍低、四周高低错落的缓坡丘陵,叫洋背岗,不知其村名是否因此地势而得。在底部低洼处,冬天草木凋敝的时候,一个方圆400-500平方米大小的圆形古火山口遗迹便显露出来,火山口周围3-5平方公里范围内广布着火山岩浆喷发后,冷却、风化形成的玄武岩,因其所在区域早就被辟为茶叶种植园,玄武岩常年被绿色所覆盖,罕为人知。直到有一天人们开山采石,它才露出真面目。
在距黄泊洋十公里左右的路边,被开挖后的山丘剖面,一块块貌似方正的玄武岩整齐地成柱状节理垂直排列,多得难以计数,可以清晰地看到棱柱的截面大多是长方形,宽度一般在50至60厘米,长度80厘米至1米,极为规则、平整,造型之典型,活脱人工堆砌而成,令人叹为观止。整个裸露的柱状节理剖面宽约50米,高约8米,因深埋地下部分不可测,实际高度应远不止8米。这些巨石阵,简直就像是一座古城堡滴水不漏的“铜墙铁壁”。其规模、气势恢弘庞大,极为壮观。
那么柱状节理是怎么形成的呢?据地质部门实地考证,在地质年代的第三纪末或第四纪初期,嵩溪一带曾经发生火山喷发,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的炽热岩浆沿火山口溢出,由于其流动性大,形成片状覆盖于早期形成的土层上,位于火山口内的岩浆,由于其冷凝速度较快,在三度空间温度的影响下,因受张力作用,从边缘开始,岩浆冷却至八百至九百摄氏度时,首先形成收缩凝固圈,进而形成收缩凝固柱,并伴随着这种收缩凝固产生破裂。由于岩浆含有六方柱体的斜长石、橄榄石、角闪石、辉石等矿物质,所以结晶形成与火山通道平行的五、六边形柱状节理,与火山通道垂直的板状节理。这种柱状节理形成后,火山再次出现活动,一部分岩浆沿柱状节理裂隙渗入,由于其温度较低,粘合性较差,一经风化,便发生脱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