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开元塔
开元塔位于宣城市区开元寺遗址陵阳山第三峰(今宣州电影院右侧),初名永塔。塔名随寺名更改而改,唐称开元寺塔,宋称景德寺塔,亦称多宝塔,清称永宁塔。该塔从始建至今已长达1600余年。“时坏时修”,民国18年(1929年)维修过一次,解放后曾维修两次。现存为九级六面砖塔,高34米。塔内设有螺旋木梯,游人拾梯而直达其顶。登顶,市区周围山水风光尽收眼底。明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寓宣时,曾作《开元寺浮屠》一诗。诗云:“坐对芙蓉塔,延观柏枧云。青霞城北涌,翠潋水西分。巅树疑岚湿,岩花入瞑薰。风铃流梵响,玉漏自闻声。”开元塔影倒映句溪河,形成“句溪塔影”,为宣城胜景之一。清时刘方蔼有《句溪塔影》诗:“中漏江城塔,波痕回不迷,倒悬如水立,光刺与天齐。梯浪分层级,攀鳞俨上跻。漫夸东海市,清白莹灵犀。”开元塔经历代多次重修,塔形及其结构都有较大变化,唯有塔顶三截插瓶护环上盘挂的粗铁链,自北宋以来一直保持着原样。 说景德寺塔,就不能不说一说景德寺,没有景德寺就没有景德寺塔。寺始建于晋,初名永安寺,唐初改名大元寺,开元年间改名开元寺,宋景德年间改名景德寺,明正统年间复开元之名,当时寺庙规模宏大,香火旺盛,清光绪县志记载:“今之东城内,自街以北,当日半属寺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宣城作幕僚时,流连宣城山水名胜之间,特别对开元寺情有独钟,写下了《题宣州开元寺》: 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栏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直至清代中期开元寺一直香火不断、游客不绝。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把开元寺作为他的营盘,堂堂的佛教圣地,竟然也刀光剑影,号角争鸣。清咸丰十年(1860),这座古寺只剩下地藏殿、铁佛殿和高耸的宝塔。解放前,这清静之地作为国民党的临时监狱残害老百姓。“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全部拆除,仅存景德寺塔。 如今的景德寺塔早已不再作为纪念高僧的佛塔,而成为宣城百姓登高远眺、欣赏城市美景的旅游胜地。同时各级政府也加强了对景德寺塔的保护,1987年,景德寺塔被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 5月,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千年古刹重新焕发新的气象,笑迎四方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