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古北岳恒山
古北岳恒山山峰位于太行山北北段东麓,在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距离阜平县城36公里,属大台乡、台峪乡管辖,面积200余平方公里。恒山山脉绵延150余公里,山首南至滹沱河谷之阳,山尾北至桑干河谷之阴。古北岳恒山为恒山的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阜平,以驻地在北岳恒山的中心地区,命名为北岳区。
古恒山又名常山,别名大茂山(韩琦《北岳庙碑》)。其峰为奶奶尖,海拔高1869.8米。《水经注》称恒山为玄岳,又称镇岳。《方舆记要》谓,北亘云蔚,南连正定,为河东(山西)、河北之捍蔽。《太平御览﹒北都赋》云,茂山,恒岳之别名。《畿辅通志》载,山势,登其巅,俯视河北、云中,诸山罗列儿孙。山阴冰雪,盛夏不消。黄帝向道太乙于大茂山即此。《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向太乙求教本草。太史公曰:“北岳之名有五,曰太乙宫、兰台府、列女宫、华阳台、紫微宫,即此山也”(《广舆记》)。北岳恒山之名始见于《尚书﹒禹贡》,云太行恒山。《尔雅﹒释山》称恒山为北岳。
古北岳恒山不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资源亦非常独特,山清水秀,雄伟奇险,山势险峻,奇峰林立,峰峦叠嶂,变化多端,峡谷幽深,绝壁依天,森林密茂,林海茫茫,松涛起伏,清泉潺潺,石窟溶洞,道观寺庙,构成一幅神奇壮观而瑰丽的画卷,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集南北雄险奇秀于一身。雨霁天晴,登山远眺,定州塔与王快、西大洋水库尽收眼底,至古恒山之巅,始能领略唐代诗人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神韵。古恒山山下石奇,山上林奇,山巅庙奇。以奇峰叠起、千山万壑、列石排空为特色,其中玲珑剔透的风动石,挤身于中国六大风动石之列。凌空的奇特“山”字峰,为国内珍奇景观。
奇石、怪石比比皆是,素有“九里十八湾”和“五大沟”之说,地质构造与地貌景观各具特色。
古北岳恒山,历来为战略要地,春秋末,赵简子欲并吞代国,对儿子们说:“我把宝符藏到恒山,你们谁能把宝符找来,就继承我的职位。”儿子们争先恐后地到恒山找宝符,结果一无所获。惟毋恤回答说:“从恒山居高临下,攻打代国,便能成功。”简子废原继承人伯鲁,改立毋恤。战国时期,中山国在今阜平筑长城,即以该山为长城之一段。宋辽两国以古恒山为国界线。
《汊书﹒郊祠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衡山为南岳,恒山(大茂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为避汉文帝讳,把恒山改名常山,自虞舜帝以下,帝王祀北岳均为曲阳(金代以前今阜平北部及大茂山为曲阳县地)。明弘治十五年(1502)历按山西、兵部尚书之马文升,议祀北岳于曲阳改为浑源,其理由是:一曲阳在京都之南。二曲阳北岳庙距北岳恒山140公里。三宋失云州,始祭恒山于曲阳。其第三个理由纯属编造,时任礼部尚书的倪岳予以反驳,奏议未生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户科陈公奏罢曲阳庙祀改祀浑源获准,但仍祭于曲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帝允刑部给事中粘本盛之请,始改祀浑源,改祀之争历时150余年。明末清初知名学者顾炎武,对曲阳、浑源考察后,认为北岳在京都之南的理由不能成立,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历代之制,改都不改岳。太史公谓秦都咸阳,而五岳四渎并在东方。遥祭之说不成立,古帝王祭山不皆于山巅,祭水不必皆于其源,先王制礼,因地制宜,而弗变也。至于宋失云中始祭曲阳,谬哉,并用大量史实碑文驳马文升之说。
五岳是中国帝王和道教崇奉的五大名山之总称。古北岳恒山是道教、佛教的圣地。《道教神仙》载,茅盈于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恒山修道,时年18岁。遇王君拜为师,授“至真上道”,行“服饵调神”之法,边修道边采药,为民治病。曾访名山洞府,传于龟山遇西王母,授其“玉佩金铛”之道,“太极虚真”之经,遂归恒山北谷。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返家,时年49岁。南朝梁陶弘景创道教茅山派,以茅盈兄弟三人道成后,至茅山掌教而命名,奉茅盈兄弟为茅山派祖师。
《中国道教》卷四载,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又名神仙山),是道士修行的理想之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的第五洞天,名曰总玄洞天。名道士司马承祯《上清天宫府图经﹒三十六小洞天》谓“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西汉)真人郑子真治之。”《畿辅通志》载,北魏道教北天师道祖师寇谦之的弟子李皎,至恒山修道,年90颜如少童。
东晋名道士葛洪《枕中书》称,恒山为太恒山,亦称恒宗命岳茂丘。巅名天峰,岭下建北岳观,峰上建后土祠镇之。北岳观前风似虎吼,名虎风口,得一庵在虎风口上。道教《福地记》载,有太元云泉,上建龙泉观,观东有果老岭,(张果老修道处),观北峰之顶,有琴棋台,会仙府在琴棋台下,又东北有白云堂。初入山有道名步云路,行数里有翠云亭,上亭坡名望仙岭,东半崖有集仙洞,西面有德真洞、还元洞、白龙洞等,西北有金龙洞(龙王庙称总真观),洞外有寺。《枕中书》所记北岳观,郦道元《水经注》称恒山下庙,此处旧有下阶神殿,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晋、魏改有东西二庙(东庙即今曲阳城之北岳庙,西庙即阜平台峪之北岳观),庙前碑阙、坛场相列。东汉光和四年(181年)恒山下庙碑刻有常山相冯巡之讳名。《畿辅通志﹒金石》称古恒山北岳观为西汉时建。
《旧唐书》载,张果(八仙之一张果老)者,不知何许人也,(武)则天遣使召之,果佯死不赴。后人复见之,往来恒山中。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恒州刺使韦济以状闻,又遣中书舍人徐峤赍玺书以邀迎之,果随峤至东都(洛阳)。后恳辞归山,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乃入恒山。 |